《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读书报告论文

《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读书报告论文

《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读书报告

路艳珠 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摘要: 根据传播特征,人类社会历经了从原始传播到单向传播,再到如今的互动传播,那么下一个传播会是什么;根据传播对象,人类社会历经了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再到分众传播的过程,那么下一个传播又会是什么。由以上两个问题,从而形成《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这本书的逻辑:沉浸传播是建立在泛众传播之上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并引领新的传播时代——“第三媒介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 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场景

《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出版于2013年,作者李沁在这本书的开篇前言便提出了两个当时学界研究甚少的概念,沉浸传播与第三媒介时代。此前马克·波斯特在他的著作《第二媒介时代》中提出了第一媒介时代和第二媒介时代的概念,而李沁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第三媒介时代。在本书中,对概念追根溯源的同时提出新颖的认知,结合经典理论及理论模式提出了沉浸传播的理论模式,沉浸人、沉浸媒介等研究成果的提出共同构成了本书的内容,为读者对理论的认知提供了新颖的视野。

一、沉浸传播的理论支撑:“媒介信息论”与补偿性媒介理论

在本书前言中,李沁已经提出关于媒介环境学派相关理论的思考,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讯息理论让她对于在第三媒介时代人也成为媒介的一部分有了新的思考;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给予她启发,在未来沉浸传播将容纳过往的一切媒介形式成为一种兼容并包的无所不能的传播形式。[1]因此,在本书中,李沁以麦克卢汉“媒介信息论”、“冷热媒介”理论和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理论”作为书中对于“第三媒介时代”以及“沉浸传播”建构的两个重要理论支撑。

李沁在书中提到,在未来,人似乎从发明和使用工具的时代,又“后退”到了新的“无工具”的时代,或者可以称其为“隐形工具时代”,从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推导的话,整个环境都是人体的延伸,整个环境都是人体的一部分,人体作为生物媒介的本体,与环境这个自己的延伸体合为一个大的整体。在电影《头号玩家》中导演描述的未来的生活中,维持社会正常运作的一切基本要素消失,现代城市成为一片废墟,现代人脱离现实,纷纷在一款名为《绿洲》的游戏中寻求生活的乐趣,满足个人欲望。当然这只是电影中所描述的未来画面,但是,它也传达给观众一种讯息,这样的未来终将实现。此外,莱文森所提出的“媒介进化”理论认为,媒介进化是媒介的自我选择,也是人类出于自身需求的选择,后出现的媒介并不会使旧的媒介消失或完全失去作用,新媒介是在旧媒介基础上的升级,是一种包容的状态。因此,他认为人类在早期的媒介探索中延伸自身触碰外界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的局限性使人类丧失了自身的特性,想要重新找回就必须借助媒介进步。例如,照相机发明之初只能冲洗黑白照片,彩色照片的出现还原了人眼中的直观世界。所有的媒介都将会变得越来越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换句话说,他们处理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像人一样“自然”,且优于现今已有的任何媒介。

二、沉浸传播的技术支撑:构成沉浸的五大原力

当下场景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被提及,场景传播实质上就是特定情境下的信息与服务针对个人的服务,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雷尔最早将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合称为“场景的五原力”,他们认为在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场景时代的到来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场景传播的目的是在不同情境下信息与服务的适配。这点与李沁提出的沉浸传播不谋而合,李沁提出,沉浸传播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以连接了全部媒介形态的人类大环境,为媒介而实现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形式,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现象。在第三媒介时代,沉浸传播与场景相伴而来,构成场景的五原力也成为沉浸传播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三、对于沉浸传播的反思

自李沁的《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这本书出版以来,虽然得到了学界不少学者的认可,但是也有一些普通读者在阅读此书时提出了诸多问题,在李沁的理论建设过程中缺乏对于媒介技术所带来的问题的反思。

为什么说辣椒是偷渡到中国的呢?已有研究表明:辣椒原产于墨西哥与哥伦比亚等地,也就是说,小辣椒从北美洲登船,偷偷躲在船舱里漂泊到亚欧大陆,但显然寒冷的欧洲天气并不是辣妹子最理想的安居地。直到明朝末年“辣妹子”才有机会遇到善良的“骆驼客”与“航海家”,经过“丝绸之路”远渡到中国。经过历史的变迁,辣椒原种已经繁衍出适应中国土地的千万子孙后代。

在技术中心论视角下对新闻伦理的探讨一直以来备受学界业界关注。无论是在黄色新闻时期,还是扒粪运动带来的一系列沉痛的社会伤害都在警示新闻界,守好新闻报道的最后底线。但是在媒介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无缝不入的技术让“后台”生活越来越毫无保留的在“前台”中被展示。[2]在灾难新闻报道中,传统新闻时代“把关人”的存在通过对事件中可能让受众不适的信息进行过滤,为读者创造健康的阅读环境,但是沉浸式新闻(VR新闻)中所展现出的战争、暴力、灾难等场面,极可能会对使用者以及新闻的当事人带来不可避免的伤害。例如在卫报网站推出的VR作品《6×9:单独监禁牢房的虚拟体验》中,360度的全景体验让用户在一个封闭环境中感受着监狱中存在的所有声音、活动,这种密闭空间带来的心理压力让用户容易产生幻觉而导致心理问题。

四、总结

就如李沁在书中所描述的,新技术和新建设中的创意性与破坏性常常是相伴而生,但人类社会并不会因为新技术带来的新传播力量,以及了解到此力量会对现存制度和规则的产生冲击就因噎废食。[3]新传播理念及技术所带来额新商机,会推动与之相关的产业化的进程,增加人类创新的益处和价值,强化对未来的贡献,并且不断形成更新的传播力量。总之,沉浸传播的产业化,会以自身的革新性,推动社会不断前行。

(2)模拟听觉障碍的网络课程。用耳塞将两名实验对象的耳朵塞住,然后使其坐在电脑前,学习已经设置好的课程。实验组的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字幕,而对照组则是用不带字幕的一般的网络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沁,熊澄宇.沉浸传播与第三媒介时代[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2).

[2]曹钺,骆正林,王飔濛.“身体在场”:沉浸传播时代的技术与感官之思[J].新闻界,2018(07).

[3]李沁.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00.

标签:;  ;  ;  ;  

《沉浸传播:第三媒介时代的传播范式》读书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