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九十年代小说创作论

朱文九十年代小说创作论

王艳[1]2004年在《朱文九十年代小说创作论》文中认为朱文是从“他们”诗派中走出来的小说家,其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价值立场、精神走向和审美追求均受到了“他们”诗派精神的影响,表现出日常化、个人化、口语化等特征。本文从“他们”诗派的文学观念和立场入手,通过细致的作品解读,对朱文九十年代小说的写作立场、精神向度和文体特征进行了一番梳理和解析,揭示出朱文小说在表达当下时代境遇中的个体精神走向时,所遭遇到的一系列精神命题。 全文共分叁个部分。 第一章、“他们”诗派的文学观念与朱文小说的价值立场。“他们”诗派主张诗歌要返回日常生活,呼吁重建一种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心灵体验的新的文学精神基于此,朱文的小说创作坚持返回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的价值立场,体现出“退回个人”的写作姿态。 第二章、朱文小说的精神向度。展现平庸与卑微、追逐自由与虚无是朱文九十年代小说的主要内容,构成了作品的基本精神向度,通过对其文本内容和精神的解读,揭示出朱文小说精神的虚无指向。 第叁章、朱文小说的“口语化”叙事特征。“口语化”是“他们”诗派作品的重要文体特征,其不仅表现在语言风格上,而且渗透在文本的深层结构中,因此“口语化”在此意味着一种自觉的文体精神。它同样体现在朱文的小说创作中,使得朱文的小说呈现出一种鲜明的口语化叙事特征。

王艺婷[2]2017年在《论路内长篇小说中的青年问题》文中认为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路内,被公认为当代文学"中间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聚焦于九十年代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的学校、工厂与城市等多种空间,关注技校生、青年工人等小人物的个体化生存体验,集中展现"70后"一代青年成长过程中的困境、迷惘与痛苦。他的作品并非简单的成长小说,而是包含了对特殊转型时代与社会历史更为复杂的叙述。本文以路内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青年问题出发,结合相应的社会材料与既有的文学作品,考察青年在九十年代的自我成长、职业选择和个人出路是如何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教育制度改革、国营经济衰退、城镇现代化建设等影响。从而进一步理解以路内为代表的青年作家们是如何用文学的方式来记叙和回应这一时代与历史。

参考文献:

[1]. 朱文九十年代小说创作论[D]. 王艳. 武汉大学. 2004

[2]. 论路内长篇小说中的青年问题[D]. 王艺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7

标签:;  ;  ;  ;  ;  

朱文九十年代小说创作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