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青年骚乱的动因、影响及警示_移民论文

法国青年骚乱的动因、影响及警示_移民论文

法国青年骚乱的动因、影响与警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因论文,法国论文,骚乱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

2005年12月8~15日,中国青年学术代表团对法国作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出访期间,两国青年工作者就中、法两国的青年与文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我们双方很自然地谈到近期巴黎郊区青年骚乱问题。法国学者很真诚坦率地谈了他们对骚乱的看法并向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材料。回国后我们就这个问题又作了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深入分析巴黎青年骚乱的动因与影响,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发展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偶然事件引发的骚乱

2005年10月27日,在巴黎附近的克利希苏布瓦市,2名少年移民为逃避警察追捕,躲入一个变电站,遭高压电击致死。事后众多青年走上街头,抗议警察追捕导致少年死亡,并开始焚烧汽车,与警方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突发事件,警方一方面予以否认,另一方面派出几百名警员维持公共秩序,但意想不到的是,在最初几天骚乱行为逐渐减弱之时,警方向躲进清真寺的骚乱者又投掷一枚催泪弹,同时,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发表强硬讲话,决心“清洗”社会“渣滓”引起宗教界强烈反感,青年的抵触情绪再度被激发。骚乱者的行动是小股分散、灵活机动,呈现出有组织的集体焚烧行为的活动特点。截至11月7日,全国共有4300多辆汽车被焚毁,近千人被捕。随即这场骚乱愈演愈烈,其活动范围迅速蔓延到法国全境,并涉及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

事件升级后,希拉克总统立即呼吁骚乱者“保持冷静和恢复理智”,表示法律会在“对话和尊重事实”① 的基础上对该事件及其原因作出正确判决。在11月2日召开的部长内阁会议上,希拉克说,2名青少年死亡原因和清真寺缘何遭受催泪弹袭击会被尽快查清。同时,他敦促政府在一个月内制定出包括社会阶层融合和城镇建设在内的国家预防犯罪计划。6日晚,在组织召开全国安全会议后,希拉克指出当时最紧迫事情就是要确保安全和恢复公共秩序,而在暴力和恐怖面前,共和国不会退缩,骚乱者将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内阁总理德维尔潘决定亲自处理该事件,表示,“坚决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公正”是政府的唯一原则,同时表明政府“坚定的对话”② 态度,并推迟了原定近期对加拿大的访问。

在随后的几天里,积极在“对话”上进行尝试,德维尔潘在总理府接见了来自骚乱地区不同层次的16名青年代表,会见了巴黎穆斯林知名人士,并与教育界讨论青年教育问题。还在总理府接见了死亡者的家属。希拉克总统再度讲话后,总理德维尔潘宣布,为了保护公民安全和维持公共秩序,自11月9日开始各地方政府在内政部长萨尔科齐的领导下,具有决定实施宵禁的权力。

二、骚乱事件的深层次动因

无论就经济发达程度、生活水准、文化水平,还是就社会安定和谐程度、各种福利保障制度而言,法国是令世人羡慕的国家。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发达”国家、“移民天堂”里会突然暴发如此激烈的骚乱?法国的青年问题专家、青年工作者针对我们的疑问,提出了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其深层次动因有以下几点。

(一)非洲移民的社会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六十年代,法国的工业化迅速崛起,但是本国劳动力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于是不得不在非洲引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用于填补国内劳动力的空缺。尤其是被称为“黑脚”的阿尔及利亚人和法国后裔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大量进入法国,形成了数量庞大、社会阶层复杂的移民社会团体。目前在法国各类移民的数量约为600万,占法国总人口的10%。③ 外来移民由于语言、歧视和经济实力等因素一般处于社会最底层。现在处于青少年阶段的移民后裔一般为首代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子女。虽然他们享有免费教育,长期失业人员和无学历青年都可以领取政府补助,但是长期以来家庭持续的贫困化状况使得这些移民后裔在升学机会、就业、融入社会和改善经济拮据状况方面存在巨大的困难。一代代的“二等公民”待遇令年轻移民后裔不满,从而产生扭曲的社会心理,仇视社会,敌视政府措施。这种心理碰到机会就会宣泄出来。

(二)国家实施的政策原因

国家把这些移民大量集中安置在巴黎北面的几个城镇,在原先种族歧视较为严重的上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造成这些城镇逐渐贫困化。有钱人纷纷离开,各大公司因城市社会环境和职工素质等因素不愿涉足此地,而国家的投资项目一般投入大公司,因此导致这些城镇在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人员就业、文化教育设施等方面滞后。虽然政府一再强调对移民城镇和社区的重视力度,但很难落到实处,导致移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据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学院国际合作部主任巴巴拉女士介绍,位于巴黎北部15公里远的克利苏希布瓦市居住着2.8万人口,中等以上收入者仅占4.7%,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50%,其失业率高达25%,30%的家庭收入仅能支付政府提供的廉价住房房租。该市的财政收入为其他正常城镇的40%,难有资金投入到城市经济发展上。据法国世界报11月7日报道,巴黎附近移民城镇的市长们目前对国家在2005年度减少3.1亿欧元的扶持资金表示不满,并对国家减少该地区的公职人员数量持有异议,认为这将影响城镇经济发展,促使失业状况恶化。

(三)高福利制度的负面原因

法国政府的高福利制度使法国民众生活很优越,2005年5月的“欧宪公决”被否决表明了法国民众对现行高福利社会模式的依恋和不愿参与自由经济的竞争。生活在法国的移民既得益于高福利的社会模式,同时这种高福利也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效应。每月都能领取一定数额的社会救济金维持不富裕的生活,逐渐养成了不思进取的懒惰习性。加之法国实行奖励生育政策,这些入藉后的移民家庭把多生孩子作为收入来源,从而形成贫困化恶性循环,乃至移民城镇社会问题加重。就在非洲与阿拉伯移民的后裔人口不断增加的同时,“9·11”事件后好多公司又不愿招收酷似阿拉伯人名和长相的移民,使得移民后裔失业率持续高位,导致种族隔阂扩大化,形成愤恨心理。

(四)法律制度宽松与崇尚个人权利观念的原因

这次骚乱的参与者几乎全是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而第一代移民却很少参加。因为第一代移民总是将自己现在居住“流入地”的状况与“流出地”相比,虽对“二等公民”地位也有不满,但生活总体而言比在流出地强出许多,因此多不愿意参加激烈的反社会暴力活动。但是移民的后代却没有那种比较,他们出生、成长在流入地,接受的是当地的法律与人权观念,所以他们与自己的父辈就大不相同了。

警察在巴黎郊区的一次行动中曾经破获了一个手工制作燃烧瓶的窝点,令人惊讶的是7个参加者全是未成年的半大小孩,警察顺藤摸瓜才找到真正的主谋。有许多人情不自禁地问道:上街闹事的孩子们父母干什么去了?有一位困难街区的居民是这样说的:“孩子们的父母没有参加骚乱,但是他们都怕自己的孩子,管不住他们。实际上他们也是没法管的孩子,孩子受到《保护未成年法》的保护,谁也不敢动他们一个手指头”④

由于移民的后代接受的是法国崇尚社会个人权利的观念,父母在少年眼里已经失去权威,他们信奉的是帮派。孩子们没有受过公民教育,因此在主张自己权利的同时,并不注重履行义务,也缺乏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观念,在暴力和犯罪的社会环境中往往容易养成用暴力表达情绪的习惯。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律惩处的相对宽松,使得整个法国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总体上“宽有余,严不足”让处于青春反叛期的青少年们有恃无恐。

此外,政治原因也起到作用。特别是在2007年总统大选的背景下,在野党对政府的批评对事态的扩大也或多或少地起到负面影响。

三、骚乱事件的影响

这场大规模的青年骚乱虽然平息了,但它却震动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并且引起整个欧盟深刻的反思。西方舆论普遍认为,骚乱对欧盟的青年问题、移民政策、欧盟的政治走向,乃至于欧洲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法国等欧盟国家更加重视青年问题

骚乱给法国社会乃至于欧洲敲响了警钟,让公众和政府认识到了社会存在的严重矛盾,而青年问题恰恰是矛盾的焦点。政府一方面坚持严惩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坚定态度,另一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帮助外来移民融入法国社会的措施,在帮助移民后代接受教育、就业和反种族歧视等问题加大投入。法国依弗林省凡尔赛市市长梅里先生在与我们的交流中就明确表示,骚乱事件发生后,直接影响了政府的青年政策,今后政府要大幅度增加对青年的教育的投资,尤其是移民后代的就业问题,国家额外拨款增加他们的培训经费,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不但政府想办法帮助他们就业,而且政府也要给企业拨款,要求企业尽可能多录用这些人员。该省的青年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国家青年信息中心成立于1969年,就是缘于1968年青年发生的大游行,现在全国已经增加1500个青年信息中心,今后还要扩大,一方面政府要迅速获取青年的信息,另一方面使青年也能在各个领域获取各种不同信息用以提高青年特别是移民后代培训和就业的信息。

(二)骚乱将直接影响欧盟的移民政策

骚乱使法国社会对于移民的看法更加“负面”,将进一步增强政府调整移民政策的决心。民意测验显示,多数法国人仍然支持强硬派的内政部长萨尔科齐,说明他关于“选择性移民”和强化治安的主张对选民来说还是很有说服力。同时,民众未来对于社会治安的关注会更加迫切,很可能使他们更倾向于一贯强调社会秩序的右派立场,如此一来,必然使政府收紧移民政策。事实上,移民对促进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欧洲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补充了劳动力严重缺乏。欧洲近年来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正在变成“老年人的欧洲”。据估计,如果欧洲拒绝接受外来移民,从现在到公元2025年,欧盟25国中20岁到40岁的劳动人口将减少17%,65岁以上的人口将比目前增加34%,劳动力短缺2100万人。到2050年欧洲人口将减少5000万人以上。显然,欧洲只有开放移民政策,妥善解决移民问题才能保持自身的经济发展。所以欧盟国家既需要大量移民劳动力,本国民众又怕大量非法移民的涌入抢了他们的“饭碗”影响他们富足的生活。在这种矛盾心理的影响下,欧盟各国的政治家们左右为难。这次骚乱加重了欧洲民众对移民的不满,欧洲极右党团势力为争取选民则趁机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这样一来,执政的现政府必然收紧移民政策。

(三)骚乱将导致欧洲政治风向右倾化

近年来,极右势力在欧洲普遍抬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等国的极右政党在国家和地方选举中频频得手,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在政治上仇视移民,迎合了部分选民的心理。骚乱给广大民众心理上造成了创伤,为极右势力反移民提供了口实,为欧洲政治风向右转培养了合适的土壤。有媒体甚至预言,巴黎郊区的骚乱将使欧洲的极右势力获胜。前欧盟委员会主席、意大利2006年总理选举中左联盟候选人普罗迪不无忧虑地指出,“意大利跟法国没有更大的区别,今天巴黎郊区发生的事迟早会在意大利重演”。这位政治家的话恐怕也代表了欧洲许多领导人的担心。一项民意调查表明,欧盟一些国家多数选民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目前在欧盟国家的2000万穆斯林移民的担心,害怕这个6700万人口的伊斯兰国家入盟后对欧洲传统宗教文化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能使土耳其加入欧盟更加遥遥无期。

四、骚乱事件对中国的警示

警示之一:要关注城乡二元体制的隐患

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原来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2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谋生,但又不能获得“流入地”合法身份,其身份只能是“农民工”由于体制原因,他们在许多方面不能与所在地居民享有同样的待遇,而他们的“第二代”不能与流入地的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则是最重要的方面,而这种不平等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许多孩子只好辍学,或帮父母打工,或在街头游荡。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许多地方开始出现“农民工子弟学校”。这种学校虽然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功不可没,但毕竟是教育体制新旧过渡时期的特殊产物,其最大缺陷是仍将他们的社会交往限制在“农民工子女”之中,增加了以后融入所在地主流社会的困难。

从小生长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对家乡的记忆、感情和“新旧对比”远不如他们的父辈,但从身份上说又不是“城里人”,因此他们将更无归宿感,更感到没有家园可依,因此对种种不平等待遇将更加敏感、更加心怀怨怒。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没有改变,随着他们长大成人,对社会将产生的影响确难预料。这是政府和全社会必须及早认真思考对待的问题。

任何社会都有相对贫困、弱势阶层存在,和谐稳定的社会应创造种种条件,提供各种渠道,使该阶层所有人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看到“换车道”的可能。对移民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尤其是他们的后代尽快融入所在地,对自己的“新家”有认同感、归宿感,真正感到这是自己的家园,不再是飘来荡去的无根浮萍的一代。

警示之二:要高度关注新闻媒体与互联网在青年骚乱中的作用

法国这场骚乱之所以形成燎原之势固然与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有关,一些政党与政治家把骚乱当成政治斗争的工具,但是新闻媒体与互联网“煽风点火”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法国内政部退休警官比特隆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城市郊区犯罪,他批评电视和因特网在社会骚乱中起到的刺激作用。他说电视新闻连篇累牍的报道和对有关社会问题的分析,虽然事实上并没有错误,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简直就是“号召反抗的战鼓”,客观上对骚乱的蔓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赛尔维·弗洛里斯在同我们交流中也谈到这个问题。她说,处于青春反叛期的青少年们既敏感又激进,他们的情绪一旦受到媒体的鼓动就等于火上浇油愈烧愈旺,然后再带上实现“自身反叛的价值成果”走进因特网,一些聊天室便成了号召焚毁车辆“交流战果”的平台。所以巴黎郊区青年骚乱迅速蔓延到全国的反面教训警示我们,如何发挥新闻媒体与互联网的正面教育作用,真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更好发挥宣传教育激励动员作用”,⑤ 是全社会不容忽视的课题。

注释:

①②《光明日报》2005年11月11日;

③2005年12月10日,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学院“青年挑战”计划部主任吉尔斯·巴卡拉:《法国政府激励青少年项目》;

④《暸望》2005年第46期,第49页;

⑤“胡锦涛在考察解放军报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月4日。

标签:;  ;  ;  ;  ;  

法国青年骚乱的动因、影响及警示_移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