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技领域的创新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随之持续加快,尤其是建筑工程获得的进步更大,其在发展环节当中,除了比以往更关注建设安全外,也注重了项目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的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即针对总体施工状况展开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评价,因此,此方面的质量检测必须获得相关机构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影响要素以及增强建筑工程检测水平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影响因素;解决措施
引言
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慢慢地发展完善,这一巨大转变除了令建筑领域获得了较大飞跃外,也推动了国内各城市的发展进程。此外,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整体质量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是严重的后果,因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具体要求的提升,不但要发挥出施工管理的效用,形成施工引导方面的优势;同时要求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
1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1.1技术
建筑材料检测是一项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项目。随着科技发展,建筑材料种类及性能越发多样,可满足不同工程施工需求,传统检测技术设备已然难以适应建筑材料变化,导致检测结果失真,出现偏差。例如,在具体的建筑材料检测中,拉力机的准确度要保证在一级甚至以上,一旦小于一级就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部分相关单位或机构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对新型技术设备引入及应用不足,所采用的检测设备类型单一、功能有限、性能落后,而且自动化程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建筑材料检测结果,使检测结果受限于这些落后的检测设备。同时,受此操作环境影响,建筑材料检测还容易出现失误,这就限制了必须对检测人员要求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
1.2试件
正确的试件截取是保证建筑材料检测结果的基本前提。在混凝土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试件本身对结果的影响体现在:一是,试件尺寸不同。部分现场操作人员并未按照相关规范条例进行校验,加之试模固定不牢靠,亦没有掌握好表面刮平,导致检测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混凝土质量;二是,混凝土试模装配时未进行必要的控制,试件承压面与相邻面不垂直,影响了建筑材料检测结果;三是,在混凝土制造中,由于振捣不均匀,试模手压面平整度无法满足要求。同时,由于后续操作不当,如拆模时间控制不好、长期没有刷油,导致试件损坏,进而影响检测结果。另外,有些单位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时间不准,在未做足养护的情况下进行检测,难免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1.3人员
知识经济时代,行业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对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依赖性较高。时至今日,国家已然认识到建筑材料检测质量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相关人员操作行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建筑材料检测人员职业素养及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简单地将建筑材料检测视为一项任务,对检测结果漠视,即使出现偏差或失误时也任意而行,害怕增加工作负担甚至麻烦,未进行必要的重复操作,导致检测结果失真现象严重。而有些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较低,对相关仪器设备的了解不够清晰,在操作中常常偏离检测说明要求,即使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也因其操作不良,难以发挥应有功能价值,导致检测结果不够精准。
2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因素的预防措施研究
2.1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抽取的样本数据真实且具有典型性
首先,抽取样本的真实性、典型性对整个建筑项目质检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它也是整个检测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若是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抽取的检验样本并非拥有充分的典型性和真实性,那么其检测的最终结果也是无效的,整个检测工作便不符合质检工作的最初目的。比如说,九江市某建筑工程质检中心在制作混凝土试块的过程中,除了严格遵从有关标准随机抽取检测样本外,也令所抽取的样本数据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在现阶段的建筑市场当中,绝大多数的混凝土试块均为普通工人完成的,同时在整个制作环节中任意添加石子、砂子等材料,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缺失,如此一来便使得检测结论不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
2.2努力提升质检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及整体素养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测工作而言,检测人员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水准及素养是十分关键且不可或缺的,因此,质检单位定期对这部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素养教育培训工作,能够起到限制有关质检工作者思想行径、增强建筑工程质检结果可靠性等作用。为了尽快增强有关质检人员的理论底蕴以及实践经验,建筑项目质检企业还需要聘用大量的专业化质检人才,目的是强化检测工作者的危机意识,推动其自主学习探究各项先进的检测手段及技艺,更快更好地提高质量检测人员的自身素养。另外,必须保证工程项目质检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才可以令工程项目的质检获得有力保障,进而增强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性。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本论文选取某拟建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办公楼层数为26层,有地下一层,整体结构为矩形形状,基础类型为桩基础。工程施工前经过实地的勘探检测,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地质复杂,土壤湿陷等级为2级,差异沉降敏感性显著。本工程中采用的基础类型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桩设计参数为:设计桩长24.0m,总桩数150根(含试锚桩20根,L=24.0m,设计桩径:500mm,桩顶设计标高:-6.95~9.75m);设计要求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不少于6000kN;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3.2工程质量检测方法
在工程施工前经过了实地的勘探检测,决定采用成孔质量检测与成桩质量检测。在进行成孔质量检测时,抽检桩基数量为总量的20%,检测目的主要是判断桩的孔径、偏斜程度、桩底沉渣、成孔深度是否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在进行成桩质量检测时,又分别经过成桩载荷试验、高应变动检测与低应变动检测。在进行单个桩的竖向承载力检测时,选取了3根代表性的桩基进行检测;选取15根代表性的检测桩做高应变动检测;选取代表性的35根做低应变动检测,以判断桩身的完整性。(1)将随机抽取的3根成桩采用中岩科技生产的RSM-JC5(D)静载荷测试仪,利用压重平台搭载的反力装置进行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过程中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判定。最终检测结果显示,基桩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总沉降介于14.25~17.23mm之间。具体的检测过程显示:3号桩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未发生破坏现象,1、2号在最大荷载作用下遭遇破坏,因此1、2号桩的极限承载力可取破坏前一级的荷载值。(2)将随机抽检的15根基桩采用中岩科技生产的RSM-PDT(B)基桩高应变检测仪进行高应变法检测。最终检测结果显示:所测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均位于6890~7358kN之间,平均值为7072kN。(3)将随机抽检的35根基桩采用中岩科技生产的RSM-PRT(M)基桩低应变检测仪进行低应变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有27根为Ⅰ类桩,8根为Ⅱ类桩。
综合以上检测信息,最终结论为1号和2号桩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进一步用钻芯法进行验证,如钻芯法验证还有问题,该桩需进行加固处理,待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检测就是“抽丝剥茧”般,通过科学的方法排查出存在的危险源,因此,质检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就无法胜任。
4施工方法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方法”是指工程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组织措施、检测手段等。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施工方法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方法,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的控制,应切合工程实际情况,能解决施工难题,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措施得力,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由技术主管依据审核后的施工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作业指导书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等。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在管理方面的水平要得以提高,可以通过打造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加强投入成本的管理,对于项目要点和质量要进行有效控制,达到管理体系的完善。质量管理要从以上方面入手,保证能够利用制度进行科学快速的管理工作,利用高效管理措施,保证建设项目工程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维.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综合评价[D].重庆大学,2015.
[2]刘雪飞.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
[3]张智涛.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安全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5.
[4]陈春.浅谈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J].才智,2010,05:25.
[5]王道鹏.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管理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论文作者:唐世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质检论文; 人员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操作论文; 荷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