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的现代化_想象力论文

论美育的现代化_想象力论文

审美教育现代性初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2)01-078-06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已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正在探索现代性的问题,而且还在探索二战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形势下,思想文化领域的后现代特点。我国新时期以来,国家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取得辉煌成就,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美育学科应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现实,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因此,当前美育学科不仅应很好地继承历史上的成果,而且更应面向现实,很好地研究美育现代性问题。

美育现代性的提出是20世纪后半期的事情。1988年春,美国艺术资助部门公布了历时两年才完成的艺术教育状况研究报告——《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这个报告对美国艺术教育现状作出评估,认为“今日美国的问题是缺乏基本的艺术教育”,并指出艺术教育的目标是“引导所有学生培养一种文明世界的艺术感,一种艺术过程中的创造力,一种从事艺术交流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别艺术产品必不可少的评判能力。”[1](P1-2)这是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后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对工具理性膨胀所导致的应试教育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要求在新的时代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文明世界的艺术感”,即在当代经济与社会文明条件下所必备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1994年,美国众参两院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把艺术增列为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学科”。同年,美国出版了在政府直接干预下由音乐、舞蹈、戏剧和视觉艺术四门艺术教育的全国性组织研制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由此可见,在美国的当代教育中,把美育放在何等重要的突出位置。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面对现代化的紧迫任务,将素质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从而重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织部分的审美教育。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美育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实现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注:转引自伍春霖主编《大学美育》序言第1页,高教出版社,1997)

1996年6月,我国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德智体其他各育一起提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无论是“文明世界的艺术感”,还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现代社会对美育提出的要求,从而开始并逐步深化了美育现代性的实践和探索。

第一,美育现代性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已逐步进入了以信息产业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美国大体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江泽民主席1998年在北大百年校庆会上指出,“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这样的时代特别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素质。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的动力。而在创新的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由此及彼、由不知到知的发散思维能力,它是科学创造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在想象力的培养中,审美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

第二,美育现代性是当前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目前,世界范畴内正在经历着教育现代化的巨变。其主要内涵是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这样的转变,使美育的作用以前所未有之势凸现出来。因为,在应试教育之中,美育没有其地位。而在素质教育当中,美育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素质教育,就从文化素质教育开始,而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艺术教育。当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推进,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还会进一步提升。

第三,美育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中人文精神补缺的需要。我国正在实现空前规模的四个现代化,这是中华民族得以振兴的重要步骤。而现代化的过程,即是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这是不可超越的。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诸如市场化所导致的市场本位、金钱拜物,工业化所导致的工具理性膨胀,城市化所导致的精神疾患蔓延等等。这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目前来看,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这些问题也难以避免。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审美教育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发扬,可以在现代化过程中对于种种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起到补缺作用。

现代经济发展逐步呈现出以信息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趋势,信息产业逐步成为标志性产业。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的作用逐步被知识与信息所取代。这样的状况,常常被称作“后工业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美国大体从20世纪50年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有知识的劳动者的地位大大突现出来。审美教育的作用也显示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因为美育的主要功能是审美力的培养。而审美力的重要内涵则是想象力。想象力同样是科学创新中不可或缺的方面,而且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所谓想象力就是从原有形象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因而是一种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这种想象力不仅在艺术的创造和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凭借直观形象的模拟和类推,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发散思维”能力。它可以补充事实链条中不足的和尚未发现的环节,使科学家借以提出并印证其“假设”。而且,想象力是一种幻想,而这种幻想甚至在数学研究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2](P284)在当前,信息科技的发展中,想象力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科技产业主要是软件的开发与生产及其通过信息网络的迅速传播。想象力在知识的组编中具有重要作用。利奥塔提出:“这种将零落还原为独立的知识,系统化地组接并清晰表达的能力就是想象力。想象力的主要特质就是速度。”[3](P153)再就是知识创新的决策分析能力,也常常凭借带有直觉性的想象力。利奥塔认为:“依靠于想象力,我们可以创造新的越位,以至改变游戏规则。”[3](P154)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话,那么作为科技创新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想象力也是一种生产力。马尔库塞由此断言:“艺术也将在物质改造中成为一种生产力。”[4](P1021)由上述可知,审美力,不仅包括重要的文化素质,而且包括重要的科学素质。由此,美育兼具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功能,这是已被大量事实充分证明了的。

美育同现代经济的关系还可以从技术美学的发展中看出。通过审美力的培养可以极大提高当代技术美学的水平,给现代工业化机械生产所造成的产品的单一化与粗糙化以重要的补救,从而极大提高产品的美学价值与经济价值。为了克服机械生产所带来的产品的单一化与粗糙化问题,从19世纪开始,特别到20世纪,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技术美学,又被称为工业美学、生产美学或劳动美学。它试图通过艺术与工业的结合来克服工业革命的消极后果。19世纪上半叶,美国美学家赫伯特·里德指出,一百年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控制机器。它是一个怪物,它在一端吞进原料,在另一端生产出产品,然而产品必须以它的漂亮装潢和色彩对可能的买主产生诱惑力。那个时代的资本家已认识到,艺术是商业因素。当其他方面都相同时,最艺术的产品将赢得市场。

19世纪50年代,英国出现了“工艺美术运动”,80年代,比利时出现“新艺术运动”。20世纪的1907年,德国成立了“德意志艺术工业联盟”。这个联盟联合了当时一批有名的建筑学家、实用艺术家、企业家,致力于研究工业品的设计和制造如何同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如何增强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个联盟的活动影响很大,使一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在20世纪20年代前夕,德国在“德意志艺术工业联盟”的基础上又创立了“鲍豪斯学校”,成为世界上第一所艺术设计和工业建筑的高等学校。这个学校的宗旨是,使工业产品“尽可能美观”,“要生产出完美的产品”,要实现产品的“艺术价值”与“效能”的完全统一。“鲍豪斯学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为现代技术美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44年12月,美国创立了第一个技术美学学会的组织,并确立了大力促进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与先进国家展开竞争的宗旨。50年代,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纷纷成立了技术美学委员会。1957年,国际技术美学协会也在日内瓦宣告成立。目前,技术美学已成为深受各国普遍欢迎和高度重视的一门科学,并已成为调节产品市场,扩大产品销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专门化理论科学和手段。美、日、德等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之所以高度发展,这与他们对技术美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将技术美学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软件,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做到工业和艺术的更完美的统一,生产出更多更美的产品和城市建筑物。技术美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美育,而新的凭借电脑进行技术美学设计能力的需要更加依赖于美育。

现代教育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重大改革。应试教育是工业经济的产物,唯科学主义思潮泛滥的结果。19世纪以来,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迅速发展。这是一种唯科学主义思潮,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一切真理的尺度,自然科学的知识是人类其他知识的楷模。它影响到教育,出现了蔓延于全球、影响至今的教育领域测试主义的盛行,由此产生的应试教育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这种测试主义应试教育代表性的理论与实践就是所谓“智商”(IQ)的测定,以“智商”为根据评价学生,选拔学生。而所谓“智商”即“智力商数”是20世纪初由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比奈(Alfred Binet)设计的,是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纸和笔回答问题,借以测试数学与语文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很快传到美国,并因其被用于测试一百万以上招募来的新兵而风靡一时,从而主宰了美国的教育界,由此衍生出形形色色的智力测验和标准化考试。甚至发展到试图为每一种可能存在的社会目标而创造测试工具。它不仅用于学生的标准化考试,而且用于评估教师、督学、士兵和警官。甚至试图仅仅依靠这种简短的问答方式,评估人的性格等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美国发展了一种十分独特的测试行业,每年为此花费数十亿美元。科学主义泛滥的结果,在教育评估的内容上将数学与逻辑分析能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在方法上则追求所谓机械、简单、高效。由此导致极为严重的规范化的应试教育,即根据统一测试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习相同的课程,并以相同的方式传授给所有的学生。而学生在校也必须通过频繁的考试,这些考试又都在一致的条件下进行,学生及其家长都收到表明学生进步或退步的量化的成绩单。这些考试又须是全国统一规范化的,以便具有更大范围内的可比性。因此,所谓“最重要的学科”就是适合这种考试产生的学科,如数学、科学、语法、历史年代等等,而不适合这种考试方法的学科如艺术教育,品德教育等就不受重视。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认为,这种“测试主义”教育的源头是由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的一味推崇“逻辑思维”和理性的传统。实际上也是西方古代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种测试主义的应试教育只能培养整齐划一的大工业生产的劳动后备军,却很难培养具有鲜活创造力的人才。因此,它特别地不适合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建设文明社会的要求。更严重的是,这种测试主义的应试教育常常会压抑和戕害人性,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导致严重后果,甚至造成悲剧。这种教育模式理所当然地受到世界各国明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抵制。因此,素质教育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加德纳与这种测试主义的应试教育相对,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所有正常人至少拥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形式: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定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等。而美国行为与脑科学专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d Coleman)则针对“智商”测试提出“情商”(EQ)的概念,而所谓“情商”是指一种受理性控制的情感力量。戈尔曼认为,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最多只占20%,而80%则归之于以“情商”为主的其他因素。在戈尔曼看来,这里所谓的“情商”(EQ)主要依靠情感教育加以培养,这说明,他所谓“情感教育”主要是一些情感技巧的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应以培养审美的世界观作为自己的主旨。因此,戈尔曼的“情商”理论还没有完全摆脱科学主义的影响。而当代社会以”智商”为标志的测试主义弊端只有依靠我们所说的旨在培养审美世界观的“美育”才能真正加以纠正。审美教育因此被突出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更以素质教育作为基本国策。在此前提下,全国范围开展了以美育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从此,美育由工业经济时代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被冷落的地位发展到逐步受到重视并走到教育的前沿。

当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最基本的生存原则,也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社会中和协调的发展。其中包含着人文关怀精神和审美的价值观念,同美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显得愈加突出。

20世纪,在科技与工业高度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恶化愈来愈严重。人类破坏了自然环境,不顾后果地消耗地球上那些不能再生产的资源,加快了生态系统的失调和数千种具有百万年历史的物种的灭绝。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加剧,导致癌症和其他同生态破坏有关的疾病泛滥,可用土地和水资源的短缺,沙漠化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如此等等,都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随着全球人口超60亿,并向着80亿的目标迈进,人类可用资源迅速减少,整个人类可供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生态足迹平均只有2.2公顷,而发展中国家大约只有1公顷。因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有一位生态学家以这样的事实告诫人类,那就是我们的近邻金星已完全处于无法控制的温室效应的状态之中,海洋全部蒸发,水蒸气在大气中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因此金星处于一片死寂的化学平衡之中。如果我们的地球因环境的破坏导致生命的绝迹,那么地球也有可能发生同金星相似的情况,海洋会蒸发枯竭,水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表面温度会远远高出200℃。地球也会处于一片死寂的化学平衡之中。这难道不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景象吗?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我国也将以环保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在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对自然和环境的态度问题,即如何处理好运用科技手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对人类生存条件的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个世界观问题。当前人类对环境的滥加开发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有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了天地、自然和男人、女人,又创造了伊甸园让人居住,然后将人逐出伊甸园,从此,人才真正开始在自然中生活。在这里,自然是作为人的对立面、作为上帝惩罚人的工具而出现的。由于上帝的惩罚,人被迫离开了伊甸园,人必须克服伊甸园外艰苦的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圣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界定,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人必须征服自然才能继续生存。这样一种人与自然对立的基督教文化,根深蒂固地影响了人类,成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世界观根源。而与此相反,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强烈地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世界观(环境观)的要求。著名生态学家诺贝尔生存权利奖获得者何塞·卢岑贝格在他所著的《自然不可改良》一书中,提出一个崭新的观点——著名的“该亚定则”。该亚是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的名字。这就要求人类把地球看作大地女神,作为一个无限美丽可爱的有生命的机体,给予应有的关怀和爱护。这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延续,同样也是为了人类的下一代。卢岑贝格认为,许多人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将科学本身的冷静无情同科学活动所包含的人文价值意义相混淆。科学本身是冷静无情的,不包含任何意识形态倾向,但科学活动却可以是造福人类,也可以是遗患于人类,因而具有明确的人文价值倾向。在环境的开发利用上就是如此。科学自然是一种客观规律的反映,无价值倾向,但科学一旦运用而成为技术,利用其开发自然资源就具有了利弊内涵的明确的人文价值倾向。在这里将科学与人文相对立正是基督教文化的体现,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环境观。卢岑贝格提出“该亚定则”就是要纠正这种错误的世界、环境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环境观。他的“该亚定则”实际上既是一种崭新的生态观,又是一种崭新的美学观,那就是要求以亲和的美学态度来尊重、热爱、关注大地女神一般美丽而充满生命力的地球。他写道:“我们所居住的这颗星球,在宇宙空朦辽远的地平线上显得何其渺小,现在也应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视审视它。我们现在认识到,生命的演化过程实际上是一曲宏大的交响乐。它并不仅仅是生命体相互之间生存竞争的过程,而是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发展演变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星球——该亚形成了自身生机勃勃、顺应自然的完整体系。它与我们这个星系中已经死亡、静若顽石的其他行星完全不同,它远离统计学和化学意义上的平衡状态,确切地说,它是一个生命。”他接着说道:“这种美学意义上令人惊叹不已的观察和体悟,具有很深的宗教意味,令人油然而生一种虔敬之心。怎么还会有人公然宣称,科学是冷静的,科学不含有主观的价值判断的——即不含有意识形态的!科学本身就存在主观的价值判断。”[5](P63)卢岑贝格说的多么好啊!他用一个“该亚定则”——带有美学内涵的生态学原则就将人同自然关系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统一了起来了。这里所说的“该亚定则”是具有深刻美学内涵的环境观,要求人类以审美的“亲和”态度对待给予我们以生命源泉的大自然。这恰是时代给审美教育提出的崭新课题,也是当代审美教育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世界范围,包括我国在内,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加快。人们告别广袤的农村,进入人口集中、高楼林立的城市,从此结束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开始了竞争激烈的快节奏的同时又孤独紧张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同人类对自然的关系出现严重问题一样,当前人类自身也出现严重的危饥,主要是精神疾患及相应出现的社会问题泛滥蔓延,呈现难以抑制之势。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卡夫勒指出:“在美国公民中,足足有四分之一的人,情绪严重地受到某种形式的打击”,“心理危机……在一个混乱分裂和对未来捉摸不定的美国社会中,到处蔓延。”[6](P457)世界其他各国,包括我国,罹患心理疾病的人也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亿多人患有各种类型的心理疾病,其中五分之一为青少年。我国各类心理障碍者约1600万人。由此可见,人类自身的问题,特别是心理疾病问题也已经到了不能不给予重视和提出解决途径的时候了。因为,长期以来,人类更多地关心社会,较少地关心自然,同时更少地关心自身,特别是自身的心理与人格的健康。而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要求人们应该审美地对待自身。所谓审美的对待,就是以一种和谐发展的态度对待自身。人的和谐发展无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发展主要是科学的生理观,主要属于科学主义的范围,而心理的健康发展主要是心理和人格的健全,主要属于人文主义范围。这样,审美的对待自身,做到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这样一个属于美育范围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就在人类自身生存发展问题上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沟通了起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人类将会愈来愈加和谐、健康、美好。

总之,美育现代性问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是时代的需要,目前我们的探索还只是初步,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但社会的需要就是学科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我们相信在新世纪人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因素的情况下,同人的素质提高紧密相关的美育现代性研究一定会得到更大的重视和发展。

收稿日期:2002-3-24

标签:;  ;  ;  ;  ;  ;  ;  

论美育的现代化_想象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