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的股票市场迷宫六个支点指引着前进的道路_股票论文

6年股市迷津 6个支点指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迷津论文,支点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沪深股市6年来的风风雨雨,在大涨大落的尘埃落定之后,忽然发现股市盈亏宛如弹指间的嬗变。6年来的股市涨涨跌跌实属曲折、漫长、难熬的历程,其间留下了3个重要的底部与3个重要的顶部,这6个重要的时间或空间的拐点,成为涨跌迷雾烟消云散后重新审视股市运行规律的重要支点。

6年股市风雨行所留下的6个关键支点是:3个重要底部分别是1996年1月的512.83点、1999年5月的1047.83点、2002年1月的1339.20点;3个重要顶部分别是1997年5月的1510.17点、1999年6月的1756.18点、2001年6月的2245.43点。通过研究这3个低点、3个高点间的相互股价涨跌规律与平均股价运行规律,就会清晰发现6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脉络,更清晰地洞察6年来的市场波动规律与股指运行规律。

一、6年间3个重要高点间的股价高低运行规律

通过对6年间形成的3个高点间的股价高低比较,来探讨3个重要时间点上股价的涨跌规律。具体如表1所示。

(一)1997年5月与1999年6月两个高点间的比较

上证综指从1997年5月的1510.18点上涨至1999年6月的1756.18点,上涨幅度仅12.62%;而深证综指同期的涨幅仅2.08%,说明这两个时间点上的指数涨幅非常有限。但是,在指数涨幅有限的情况下,沪市有315家上市公司创出新高,深市有253家上市公司创出新高,占当时上市公司总数的70.79%、59.67%。沪深两市平均有65.23%的股票创出新高。

在指数上涨有限的情况下,在这3年的时间里,个股涨跌幅度出现极大差异,股价结构出现了股指涨幅根本不能解释的幅度。沪市涨幅前5名的股票为国嘉实业(811.06%)、纵横国际(542.57%)、英豪科技(519.18%)、鞍山合成(487.63%)、天宸股份(416.35%)。沪市跌幅前5名的股票为PT琼华侨(58.93%)、金帝建设(58.29%)、云维股份(57.99%)、大庆联谊(56.53)、PT红光(51.99%)。同样,深市涨幅前5名为合金投资(714.04%)、环保股份(585.18%)、东方电子(538.12%)、ST康达尔(522.19%)、托普软件(233.52%)。跌幅前5名的股票为PT中浩(68.46%)、创元科技(62.86%)、ST中华(62.72%)、大冷股份(55.98%)、新大州(53.10%)。

(二)1999年6月与2001年6月两个高点间的比较

上证综指从1999年6月的1756.18点,上涨至2001年6月的2246.43点,上涨幅度达到30.36%;而同期深证综指的涨幅仅为16.73%,说明上证综指的涨幅明显高于深证综指的涨幅。在此情况下,沪市有521家上市公司创出新高,深市有424家上市公司创出新高,分别占到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86.12%、84.63%。说明两市大部分上市公司均创出新高。

表1 6年来3个顶部位置上股价高低幅度比较

在沪深两市综指平均涨幅达23.55%的情况下,股价结构再次出现大幅调整。沪市涨幅前5名为秦岭水泥(306.05%)、数码测绘(278.57%)、凤凰光学(271.54%)、凤凰股份(263.90%)、中国泛旅(262.24%),深市涨幅前5名的股票为世纪中天(435.25%)、银广夏(390.11%)、一致药业(338.38%)、海螺型材(255.44%)、渝钛白(249.14%)。说明在这个时间段指数涨幅明显大于前一时间段的涨幅,但个股涨幅已经明显弱于前个时间段的涨幅。沪市跌幅前5名的股票为四川长虹(49.36%)、厦新电子(48.03%)、西宁特钢(47.80%)、英豪科教(44.98%)、鞍山合成(35.96%)。深市跌幅前5名的股票为ST康达尔(63.17%)、深科技(58.72%)、深圳华强(40.20%)、中关村(37.85%)、深康佳(34.17%)。

(三)两个时间段上个股涨跌规律给市场的启示

通过分析两个时间段上的个股涨跌规律,可以发现如下重要启示:

1、时间、空间两大指标中,时间比空间更重要

不论第1个时间段还是第2个时间段,两市综指整体涨幅并不是太大。特别是第1个时间段上,深综指的涨幅仅仅2.08%的前提下,个股涨跌幅度惊人。其中两市涨幅超过500%的上市公司达到8家,跌幅超过50%的上市公司也达到19家,说明综合指数在不同时间、相同指数水平的情况下,股价结构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不论对于机构投资者还是普通投资者而言,以往仅仅盯在股指涨跌“空间”这四维空间的“一维”上,而忽略了“时间”这一更重要的“一维”,则往往要犯最大的错误。股指的波动空间很重要,但波动的时间更重要,任何一只股票的股价涨跌幅度并非与股指的涨跌幅度成正比,不同时间在同一指数水平下的股价结构内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此点应引起关注。

2、两个时间段上,前个时间段上的涨幅明星,恰恰是后个时间段上的跌幅明星。

在1996-1999年、1999年-2001年这两波上扬行情中,沪市的英豪科技、鞍山合成分别是前个时间段的涨幅第3、4名,也恰恰是后一个时间段的跌幅第4名、第5名。四川长虹、深发展、深科技这3只1996-1997年的领涨龙头股,在后一时间段分别为沪市跌幅第1名、深市跌幅第7名、深市跌幅第2名。这些枯燥的数据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每一波大牛行情,上一轮的领涨板块不可能再次成为这一轮的领涨板块,反而是这一轮上涨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板块,或跌幅最大的板块。强势板块与弱势板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转换的。前期的弱势板块有可能成为下一波行情的强势板块,而上一波的强势板块必定成为下一波的弱势板块。

而且后一段的领涨明星再度黯然成为领跌明星。在后一个时间段上,银广夏、数码测绘、凤凰光学、秦岭水泥等个股成为领涨的明星。至目前为止,这些个股恰恰是目前暴跌过程中跌幅最大的个股。包括第1个时间段上的领涨明星,如东方电子、环保股份、ST康达尔、纵横国际等个股,也在这波下跌过程中低下其高昂的头。自此,中国证券市场影响力、市场号召力、市场涨幅最大的“5大名股”:四川长虹、深发展、东方电子、银广夏、亿安科技均以高歌后长泣而告终。大牛与长熊同行,如同春夏与秋冬结伴。1996-2001年曾经出现过的无数的牛股,不论当时如何风光万千,目前大多已经销声匿迹,留给世人的只是无限的惋惜与痛悔。大牛后长熊相伴,就是中国证券市场另一重要的现象。

表2 6的来沪深两市3个顶部位置个股涨跌前5名一览

3、牛熊转换而非长牛的3个市场内因:

(1)行业周期决定买卖时机。大牛股在上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公司基本面的复苏、高速成长、衰退的历程。长虹、康佳的陨落,深科技、风华高科高昂过后的沉没,这些昔日贵族企业纷纷走下神坛,其根本原因是行业周期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常,每个行业都要经过一个由成长到衰败的发展演变过程,这就是所谓的行业生命周期。一般情况下,行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周期,即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依据行业的不同,每一行业周期在每一阶段所经历的时间不同,但几乎大部分企业的成长期都在2-3年的时间后步入成熟期,而不同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不同。作为高科技行业一个“高成长、高风险”的行业,是所有行业中受行业周期影响、冲击最大的行业,高科技板块风云激荡1999年-2000年一季度后,踏上行业周期所带来的苦恼与低迷之中。

(2)炒作周期决定操作周期。自1999年来的牛股产生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单纯的资金推动型为主,题材挖掘或基本面配合为辅;另一种则是在资金推动股价上涨的同时,高速成长的业绩是其股价上涨主要依赖的因素。机构控盘的目的,在于二级市场的获利,二级市场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概率不大。经统计,庄股控盘的时间多为20-24个月左右。因此,扣除机构建仓的阶段、高位减仓的阶段,机构大幅拉升的阶段往往也就在10-14月左右。待股价拉至高位后,高位减仓往往是一种无言的结局或默契。如同瓜农在秋天的收获期来临时,不论瓜果是否成熟,是否应该采摘,都会以拉秧了事。因此,炒作周期的长短决定了股票大牛之后走向长熊的时间表。至2001年底,除德隆系仍然独奏凯歌外,其它机构已经纷纷落荒而逃。“天上”与“人间”,也仅仅弹指一挥间。

(3)机构投资者弃庄后基本面持续变坏。从历史走势分析,一个炒作“题材”消失后往往伴随着漫长的低迷期,“盛极而衰”就是这个道理。为了配合机构投资者的炒作,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会呈现逐渐向好的趋势,其中并不排除一些刻意伪造的“假题材”或伪装的虚假效益。随着机构投资者在这些个股上的集中减仓,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往往会呈现持续变差的趋势,前期拥有的一些“夺人”题材也随之消失。前期建立在资金堆砌出来的泡沫股价或虚假信息基础上的价格定位,必须经过长期的低迷与价值的回归,才能返回其合理的定位。

二、6年间3个重要低点间的股价高低运行规律

通过对6年间形成的3个低点间的股价高低比较,来探讨股价结构与股指高低的运行规律。具体如表3所示。

(一)1996年1月与1999年5月两个低点间的比较

以1999年5月18日收盘计,与1996年1月18日收盘相比较,沪市有142家上市公司跌破1996年5月18日收盘,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32.42%,深市有170家上市公司跌破1996年5月18日收盘,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41.62%。而同期沪深两市的涨幅为104.59%、171.02%的情况下,沪深两市平均竟有36.62%的上市公司跌破基期收盘价。说明两市指数翻番的情况下,超过三分之一的股票持有者根本没有分享到大盘上涨所带来的任何快乐。大盘指数虽然翻番,但三分之一以上的股票反而出现下跌。再一次说明股指与股价之间并非绝对的相关性。

表1 6年来3个顶部位置上股价高低幅度比较

(二)1999年5月与2002年1月两个低点的比较

以2002年1月28日收盘计,沪市已有293家上市公司跌破1999年5月18日收盘价,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45.85%,深市有241家上市公司跌破1999年5月18日收盘价,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48.10%。说明在沪深两市同期涨幅为28.27%、6.63%的情况下,两市有46.84%的上市公司跌破基期收盘价。说明沪深两市大盘在平均上涨17.45%的情况下,两市上市公司中竟有近一半的上市公司跌破基期收盘价。

同时,沪市长春长岭(399.51%)、东风科技(395.23%)、啤酒花(310.25%)、中国泛旅(292.22%)、宁波富达(262.00%)居涨幅前5名;西宁特钢(-67.73%)、生态农业(-63.14%)、ST幸福(-52.43%)、厦华电子(-52.29%)、鞍山合成(-48.37%)居跌幅前5名。深市世纪中天(553.46%)、海螺型材(384.82%)、百科药业(337.19%)、徐工科技(335.77%)、金路集团(319.39%)居深市涨幅前5名,ST康达尔(-83.30%)、ST九州(-71.73%)、ST东北电(-59.09%)、咸阳偏转(-53.58%)、ST银山(-53.05%)居深市跌幅前5名。

(三)给市场留下的重要启示

1、两个时间段的个股破位比例出现较大差异,预示此波调整的性质出现变化

两个时间段沪深两市破位的比例分别为36.62%、46.84%,后者是前者的1.28倍,明显大于前者。由此可推断,此波大盘调整的性质已经发生较大变化。自2001年6月份以来的调整性质明显区别于1998-1999年的调整性质。1998-1999年持续时间近两年的调整,属于大上升浪中的调整浪,因而"5.19"行情后大盘仍会再创历史新高。而目前大盘的调整,则属于大的调整浪,预计此波大的调整浪将延续2-4年的时间,同时也预示着大盘在2002年、2003年再创历史新高的概率较小。大的上升浪中的调整浪与大的调整浪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个股大面积的破位下行的原因,是市场在多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达到某种共识的结果:

(1)此波下调缘于市场规范,是对10年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集中解决,也预示着此波行情是对1996年以来的上升行情的大调整。因此,不管是对调整的时间还是调整的力度,均会超出市场在暴跌之初的预期。(2)入世后市场本身步入调整期。入世后仅仅对证券业的开放,而不涉及证券市场的开放,因此中国证券市场仍有3年左右的大规范时间。大规范的本身就是大变革,大变革的本身就是市场的长期酸痛。因此,证券市场缓冲期内就可能是股市的第4大调整浪周期。(3)市场基本面也决定自1996年以来的大牛行情的结束。自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8次调低利率,同步催生出此波大牛行情。目前银行利息已经处于低位,股市也会提前做出反应。

2、两个时间段上深成指的走势,预示着两市综指将步深成指后尘。

第1个时间段深成指是上证综指涨幅的1.65倍,而在第2个时间段深成指仅是上证综指涨幅的0.24倍。是什么原因造成深成指在前后两个时间性段上的巨大差异呢?1996-1997年深沪两市恶炒绩优股,这些绩优股在大幅炒作之后的基本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部分当时集市场万千宠爱的绩优股已沦落为亏损股的行列。在此情景下,深成指自1997年5月创下6103.62点新高后,深成指,包括上证30,均走出了长期的熊态。即使1999年以来的二年多大牛行情,在两市综指翻番的情况下,两市成指始终未创新高。依此类推,1999年以来的纯资金推动型行情也是恶炒,但这次恶炒的股票范围更广,股票数量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恶炒过的股票的基本面有可能如纵横国际、鞍山合成一样出现较大程度的滑坡。因此,沪深两市综指的走势将走出深成指或上证30指数的“熊样”来。当然其间会有大级别的反弹,但沪深两市综指步成指后尘的概率几成定局。

同时,成指弱于综指还说明一个道理:老股的整体走势,往往会落后于综指的走势。成分股走势明显弱于综指走势,从一个侧面说明综合指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并非就能表示已经上市的上市公司会有同样大的涨幅,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综指的大幅上涨与新股的不断发行与上市有很大的关系。“大扩容酝酿大行情”。2001年沪深两市募集资金1500亿元,创历史之最,当年的走势也是6年来涨幅最大的一年。每年市场募集资金的数量占总流通市值的7-11%左右,这部分股市的新鲜血液在涨势中往往会明显强于大盘。2001年上半年的新股行情、2001年4季度走势最好的板块就是去年下半年上市的新股板块,已经说明这一点。新股的不断发行与上市,即使老股出现滞涨的情况下,大盘仍会有可能出现可观涨幅。沪深两市一大部分上市公司目前的价位远远低于1994年9月“三大救市”政策出台后的高点1052点时的价位,就是这个道理。

3、关键支点上市场平均股价预示市场盈亏以2002年1月28日沪深两市收盘计,深沪两市的平均股价分别为7.80元、8.41元,两市平均股价为8.15元。具体如4所示。同时,两市共有852只A股经历了1999年"5.19"的井喷行情,经过两年半的涨涨跌跌,在上证综指上涨299.67点,上涨幅度为28.27%的情况下,这852只A股在2002年1月28日的加权平均流通股价为7.96元,比"5.19"时的加权平均股价8.01元还要低一点。说明大盘在两年的时间里,大盘上涨了300点,而这85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股价反而降低了。另外,在2001年6月14日的平均股价为14.04元,而在今年1月28日的平均股价为8.15元,下跌幅度为41.95%。说明市场内的低、中、高价股的定位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以前10-11元的股票属于低价股,而目前则属于高价股之列。这就是运动状态中的市场的杀伤力。而且,这两个支点上的的流通总市值已经由17218亿缩小至10772亿,流通市值减少6446亿元,这还没有考虑到中国石化、华能国际等34家新股自2001年6月14日上市后新增加的流通市值,如若加上这34家新股的流通市值,则这7个多月损失的流通市值已经接近7000亿。7000亿的流通市值随风飘去,是什么概念呢?此数值相当于2001年沪深两个市场总融资额的7倍,或者说是2002年-2008年7年的融资额总和。

标签:;  ;  ;  ;  ;  ;  

六年的股票市场迷宫六个支点指引着前进的道路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