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度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就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人们就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划。但是近年来我国地铁事故频繁的发生这不仅给人们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此我们在城市地铁交通运营的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以确保提高地铁运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管理措施
1影响我国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
1.1人为因素
影响城市地铁安全运营的人员主要包括以下二类:第一种是地铁运营系统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指地铁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的各级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以及专职工作人员,他们是保证城市地铁安全运营的重要关键因素,他们尤其是负有管理责任以及第一线职工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心理素质以及生理素质如果不能很好的适应安全管理要求的话,则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种则是指地铁运营系统以外的人员,主要包括乘客、地铁沿线居民以及有可能影响地铁交通安全运营的其他人员。根据历年统计数据来看,由于乘客不遵守相关乘车规章制度而导致地铁案全事故时有发生,可以说,人为因素是导致地铁案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1.2设备因素
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必须由相关设备作为运转的必要条件,而设备也是除人为因素之外,影响城市交通运营安全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式,质量良好的设备不仅仅是城市地铁正常运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安全运营的重要保证。在现实中有可能影响到城市交通安全运营的设备因素主要包括列车因素、轨道因素、站台因素、信号因素、供电因素、通风因素等等。
1.3环境因素
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小环境和外部小环境。内部小环境主要指的是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人为形成的作业运营环境以及地铁企业内部环境。作业环境主要包括地铁周边的空间以及所有设备运转构成的人工环境。内部社会环境则包括会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以及乘客心理以及情绪变化的各种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有可能发生的地震因素、气候因素、季节因素都会成为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而社会环境则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技术以及社会道德观念等,都会有可能影响到城市地铁的安全运营。
2地铁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2.1完善地铁客运安全管理相关制度
地铁客运安全管理的监管首先要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一切工作的开展都以制度作为基础和前提。对地铁客运运营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为避免运营过程中发生安全风险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可以合理使用安全规章制度。地铁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隐患,对于这些已知隐患,科学合理的安全制度设计和规范建设尤为重要。降低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必须建立符合所在城市交通运营实际情况的规则和制度。从事地铁客运的相关从业人员自身就是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从设计之初、施工建设、后期运营管理等重要职责。因此,从设计之初的设计人员的专业性、到具体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管理人员的全面综合素质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作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构件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
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可以将地铁正常运营中的潜在危险情况进行记录并保存下来。为了对运营阶段的地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应该采用持续改善的风险管理流程。根据流程内的每项任务来编制相关的指引与程序,相关主管部门委派危害管控人员负责落实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最新情况和应对措施在内的每个危害资料,均要记录在运营危害登记系统中。该流程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1)危害识别与定级。根据以往的经验及知识,进行先期评级,辨识危害及其成因,根据风险矩阵图的严重性分类,估计对乘客、员工以及服务造成的影响。危害管控员会任命危害协调员,对已识别的危害进行协调和记录。(2)危害记录与补救建议。危害管控员按照危害风险级别,提出控制或补救措施。危害协调员会将数据输入危害登记系统内,依照合理而可行的最低风险程度(ALARP)原则,提出补救措施。(3)危害与补救措施验证。系统安全小组审核和验证危害的所有权、危害频率、危害严重程度等各方面。(4)危害与补救措施审批。由系统安全小组提交风险管理及分析,委员会独立对补救措施进行审批,需要时要求危害管控员补充数据,以协助危害风险评级。审批范围包括成本效益和风险缓减成效。(5)补救措施实施与监控。危害管控员负责落实执行措施,当完成危害减轻措施后,向风险管理及分析委员会报告。(6)危害更新与风险审核。地铁公司把所有的风险分成4个等级R1~R4。被评价为R1/R2的危害,每6个月审核一次;而被评价为R3/R4的危害则需每12/24个月审核一次,并根据审核结果更新危害记录。
2.3完善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
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有效保障地铁安全运行,因此,建议在每个地铁站里均要按照该系统,让该系统成为保护地铁安全与正常运行的重要工具。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能够有效保护保全线车站、通信信号楼、车辆段以及主变电所,同时由于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高度可靠、组网灵活、接线简单、方便扩展、容易维修,所以构建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势在必行。目前,地铁车站内部的电脑急速机可以监控和管理本区段内部的全部消防设施,利用提前编制的程序,实现对地铁车站全部消防安全设施快速扫描和搜检,并对这些设备实施连续的基础分类,明确这些设备特征、功能是否正常等等。应具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有线通讯紧急电话,车站工作人员和地铁司机可通过无线系统或有线电话向控制中心传递事态信息;还有站台内的CCTV视频传输系统。车站内应装设全方位的监视器,实时收集站内各方位视频信息,不能出现有地铁发生火灾、爆炸、毒气而控制中心不知情的情况。列车上还配备有紧急报警按钮,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时,乘客可迅速按压此按钮通知司机,以便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险情扩大。
2.4强化相关设备管理
地铁系统的相关机械设备是影响地铁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素,所以,想要实现地铁行车过程的安全运营,还需要对地铁车辆上的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那些设备老化、配件不全或者是急需改造的车辆应该进行及时的维修、管理和安全检测。同时还应该对地铁所有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测,实时监控运行状况,将一切故障都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车辆应该立即停止运行,从而有效避免了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铁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有效的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地铁在运行时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就要采用相关的地铁安全风险管理手段来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行,从而使得地铁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促进我国地铁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磊,江毅.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2012(02):179~180.
[2]欧金成.影响城市地铁安全运营的风险要素分析[J].科技视界,2014(07):337~338.
论文作者:周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地铁论文; 因素论文; 措施论文; 风险论文; 主要包括论文; 环境论文; 设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