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专业学生调查报告_职业道德论文

未来新闻工作者如何评价新闻职业道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复旦大学论文,新闻论文,职业道德论文,调查报告论文,新闻工作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全国新闻界正在着力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杜绝“有偿新闻”。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新闻院系的在读大学生们对新闻职业道德的看法是怎样的呢?1998年9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对212名新闻专业二、三、四三个年级的本科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0%以上的同学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表示不满;对此,同学们的集中意见是:“有偿新闻”严重。调查同时显示:大学生们对“有偿新闻”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同学们抵制“有偿新闻”的决心还需进一步坚定。调查表明,要搞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既要加强对这些未来新闻者工作的教育,也需要社会大系统的积极配合。

本次调查显示,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64.2%同学表示“不太满意”,8.5%同学表示“不满意”,两项合计达72.7%(见表一)。女生持此类评价的比例(75.8%)比男生的(68.7%)高出7个百分点,即女生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的评价更低(见表二)。在这方面未显示出年级差异,三个年级的同学的此类评价比例几乎一致,在72%左右。在整体持反面评价的情况下,随着年级的增高,同学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见表三)

近50%(47.5%)的同学对接触过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形象感到“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见表四)。女生(45.5%)与男生(48.1%)的评价差距不到3个百分点,男生不满意的程度略高于女生(见表五)。未在新闻单位正式实习过的二年级同学评价最低。64.1%同学对接触过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形象感到“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其次为四年级同学,其比例为42.5%,三年级同学为40.3%。三、四年级同学的反面评价比例几乎一致,比二年级同学的评价低了20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三、四年级同学分赴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新闻单位实习,而二年级同学尚未实习。这种变化是否由于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对新闻工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所致?因此,就正面评价而言,四年级同学持“很满意”比例(9.1%)高,三年级同学持“满意”比例(26.4%)高(见表六)。

整体说来,近50%同学对接触过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形象感到不满。但这一比例,与同学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的负面评价比例相比,低20个百分点。这说明,同学们对身边新闻工作者的评价,好于对整体新闻工作者的评价。由此推测出:(1)新闻工作者的整体职业道德状况是否被低估了?(2)同学与新闻工作者的接触带来的情感上的接近性,是否使他们对新闻工作者的评价标准的把握不够严格?

为进一步考察同学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我们设置了5个选项,让同学们判断当前这方面的主要问题。79.7%同学认为“有偿新闻”严重,将其列为“当前主要存在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的首位。分别进行性别与年级交叉分析,此项都位居榜首。其它主要存在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分别是:失实报道较多、虚假报道不少、不惜手段追求轰动效应。同学们认为“失实报道”、“虚假报道”现象普遍的比例不小,这应引起新闻界的重视(见表七)。

虽然同学们对新闻界存在的“有偿新闻”现象极为不满,但是他们对“有偿新闻”的看法却有待提高。近60%(57.5%)同学认为“接受宴请”不属于“有偿新闻”;只有80%左右同学认为“收取礼金、礼品”、“向采访对象借用、试用车辆、住房等物品”是“有偿新闻”;只有70%左右同学认为“用新闻的形式传播广告”、“索要车马费”是“有偿新闻”(见表八)。这些似乎反映出:(1)对于采访之外索取礼金、礼品、财物等行为,被同学们较多认为是“有偿新闻”;(2)为采访本身提供种种便利之行为,如“索要车马费”、“接受宴请”,则较少被同学们认为属于“有偿新闻”。

女生的评价与整体的看法一致;男生的评价与整体的看法大致相同,但对“索要车马费”明显持反对意见(见表九)。

进行年级相关分析,各年级同学较多认为“向采访对象借用车辆、住房等物品”是“有偿新闻”,而认为“接受宴请”不是“有偿新闻”。二年级同学主要认为“收取礼金、礼品”是“有偿新闻”,三年级同学主要认为“用新闻形式传播广告”是“有偿新闻”,四年级同学主要认为“索要车马费”是“有偿新闻”(见表十)。

面对送“红包”、送礼品两种情况,同学们采取的做法略有不同。同学们对于送“红包”趋于“当场拒收”(比后者高出5个百分点)和“收下后上交单位”;同学们对于“送礼品”趋于“收下,但心里不安”(比前者高出5个百分点)和“心安理得收下”。同学们反对“有偿新闻”,采取“当场拒收”做法比例只在30%左右,占主体的是采取“收下后,上交单位”的做法(见表十一、十二)。进一步了解得知,许多同学出于考虑与采访对象协调关系、碍于情面等原因而这样选择的,这些反映出同学们对于杜绝“有偿新闻”的决心有待更加坚定,这些亦说明杜绝“有偿新闻”,既要加强对这些未来新闻工作者的教育,也需要社会大系统的积极配合。

性别交叉分析发现,采取“当场拒收”、“收下,但心里不安”这两种做法,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采取“心安理得收下”与“收下后,上交单位”两种做法,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见表十二)。

如果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送“红包”情况,随着年级增高,持“当场拒收”态度的同学减少;持“收下后,上交单位”态度的同学明显增多。持“心安理得收下”与“收下后,上交单位”两种做法,三年级同学的比例最低,为零。二年级同学的比例高,四年级同学的比例居中(见表十三)。

如果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送礼品情况,随着年级增高,持“收下,但心里不安”态度的同学减少;持“收下后,上交单位”态度的同学增多。持“心安理得收下”态度,三年级同学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四年级同学,二年级同学的比例最低。持“当场拒收”态度,三年级同学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二年级同学,四年级同学的比例最低(见表十四)。

由上性别、年级交叉分析可知,同学们对于送“红包”、送礼品采取的做法不一。对于礼品,趋于“心安理得收下”、“收下,但心里不安”;对于“红包”,趋于“当场拒收”、“收下后,上交单位”。

小结

本次调查有许多新的发现,归纳如下:

1.这些未来新闻工作者对当前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不满,其不满主要集中在“有偿新闻”方面。

2.他们对“有偿新闻”的认识仍有待提高,抵制“有偿新闻”的决心需进一步坚定。

3.他们面对送“红包”、送礼品两种“有偿新闻”,将采取不同的做法。

4.男生与女生、未实习与实习过的同学,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的评价与对“有偿新闻”的理解与做法,存在差异。需进一步探讨实习对同学们的职业道德观念的影响。

标签:;  ;  ;  ;  

如何评价未来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专业学生调查报告_职业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