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郭小红

(甘肃省庆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治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孕周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32周为A组,45例;32~34周为B组,65例;>34周为C组,40例。比较三组的患者胎盘早剥的比率、患者并发症情况、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以及患者不同时期胎盘早剥的病情严重程度。结果:经比较,A、B两组患者的胎盘早剥率低于C组,A、B两组围生儿窒息率、死亡率高于C组,A、B组胎盘早剥Ⅱ度、Ⅲ度高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并发症情况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越小,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越高,围生儿的窒息率、死亡率越高,但是胎盘早剥的比率较小;孕周越大,胎盘早剥的比率越大,但是围生儿的窒息率、死亡率以及严重程度较低。因此,一旦确诊胎盘早剥,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制定不同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不同孕周;胎盘早剥;临床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8-0020-02

胎盘早剥是产科临床上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医学上将妊娠20周或者分娩期内,正常位置的胎盘先于胎儿分娩前,部分或者全部从子宫中剥离的情况称为胎盘早剥[1]。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围生儿窒息率、死亡率高等特点。若是治疗不及时,会对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就我院选取的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研究,对不同孕期胎盘早剥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胎盘早剥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都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胎盘早剥。其中年龄最大为40岁,年龄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为(34.8±4.1)岁。孕妇最大孕周40周,最小孕周21周,平均孕周为(32.5±5.2)周。所有孕妇中初产妇为98例,经产妇为52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孕期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32周为A组,45例;32~34周为B组,65例;>34周为C组,40例。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析记录患者不同孕期的胎盘早剥几率,患者并发症情况,围生儿的窒息率、死亡率以及患者不同时期胎盘早剥的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并对相关的临床应急治疗措施进行研究,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机制以及预后情况。

1.3 诊断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需要依据孕妇的病史、超声检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结果来确诊,还需研究孕妇产后是否出现了胎盘有凝血现象,结合以上所有要素进行综合判定,患者是否确诊为胎盘早剥。根据《妇产科学》将胎盘早剥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个度[2]:Ⅰ度是指胎盘早剥的面积小于胎盘面积的三分之一,Ⅱ度是指胎盘早剥的面积是胎盘面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Ⅲ度是指胎盘早剥的面积大于胎盘面积的二分之一。

1.4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孕周的胎盘早剥比率比较

A组胎盘早剥10例,胎盘早剥比率为22.22%;B组胎盘早剥23例,胎盘早剥比率为35.38%;C组胎盘早剥19例,胎盘早剥比率为47.50%。C组胎盘早剥比率远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孕周越大,胎盘早剥几率越大。

2.2 不同孕周胎盘早剥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A组胎盘早剥患者出现并发症有5例,占11.11%;B组患者有7例,占10.77%;C组患者有4例,占10%。结果显示,A、B、C三组患者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孕周胎盘早剥围生儿预后情况比较

A组围生儿窒息25例,围生儿窒息率为55.56%,死亡10例,死亡率为22.22%;B组围生儿窒息21例,窒息率32.30%,死亡9例,死亡率为13.85%;C组围生儿窒息12例,窒息率为30.00%,死亡3例,死亡率7.50%。C组胎盘早剥围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低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孕周越小,围生儿窒息率与死亡率越大。

2.4 不同胎盘早剥患者严重程度比较

A、B两组胎盘早剥Ⅱ度和Ⅲ度分别占62.22%和55.38%,高于C组的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孕周越小,胎盘早剥程度越严重,具体见表。

3.讨论

胎盘早剥是产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常表现为起病急,进程快,若是治疗不及时,严重危害患者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所以寻找更好的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对挽救患者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以及减轻患者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为止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临床上一般认为导致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是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的孕妇大都伴有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脏疾病,尤其是伴有全身血管病变最多。当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以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层形成血肿,导致胎盘自子宫壁剥离[3]。胎盘早剥发生后,大量的促凝物质进入血液,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出血现象。胎盘是胎儿是吸收母体营养的唯一通道,一旦胎盘剥落达到1/3以上,胎盘的供血就会中断,导致胎儿窒息甚至死亡,并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的胎盘早剥率为47.50%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4孕周时胎盘早剥的发生率高于<34孕周胎盘早剥发生率,孕周越长孕妇发生胎盘早剥比率越高。

有资料显示[4],孕周越短,孕妇胎盘早剥的程度更严重,并且围生儿的窒息率以及死亡率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A、B组Ⅱ、Ⅲ度胎盘早剥占62.22%、55.38%高于C两组的4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围生儿的窒息率为55.56%、32.30%,死亡率为22.22%、13.85%,高于C组的30.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孕周的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高于>34孕周的胎盘早剥的程度,并且<34孕周的围生儿的窒息率与死亡率高于>34孕周的围生儿,研究结果与相关资料相符合。

胎盘早剥因发病急、进程快等特点,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子宫卒中、休克、凝血功能障碍以及肾衰竭等症状,胎儿会因严重缺氧窒息而亡,患者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胎盘早剥确诊后,应首先检查患者以及胎儿的生命体征,如果不能短期内分娩,应立即采取措施终止妊娠,以便及时挽救患者及其胎儿的生命,降低患者及其患儿死亡率。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胎儿死亡,甚至是摘除患者子宫,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总而言之,患者孕周越小,胎盘早剥的程度越严重,围生儿的窒息率与死亡率越高;孕周越大,胎盘早剥的几率越大。患者一旦确诊为胎盘早剥,应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进行积极治疗,严重时做好抢救准备,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要加强胎儿围生期的护理,降低围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宏伟.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及母婴预后的应对措施[J].河北医学,2015,10:1749-1751.

[2]于健.探讨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以及母婴预后的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31:278-280.

[3]张佩玲,罗淑贞.206例不同孕周胎盘早剥临床特点、防治措施及母婴预后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04:447-448.

[4]伍世端,邹晓红,全启花,梁燕梅,胡方慧.胎盘早剥在不同孕周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的预后分析(附54例临床病例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6,02:35-37.

论文作者:郭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0

标签:;  ;  ;  ;  ;  ;  ;  ;  

探讨不同孕周胎盘早剥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_郭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