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探讨论文_邓焰恒

广东欣丰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缺少天然砂的地区常常会选择机制砂混凝土。本文实验中,各个混凝土试块中含有不同的石粉量,基于该实验研究了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相关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石粉含量适当可使水泥用量减少,同时能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并提高抗压强度。分析结果可知具有最优石粉含量,超过或不及该含量,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均会下降。本研究结论可指导相关现场施工。

关键词:机制砂;石粉含量;性能影响;混凝土;最优含量

相比于天然砂原材,机制砂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缺陷:如细度模数、级配和粗糙性等。同时,机制砂中还常常会含有石粉。有关资料显示:石粉在机制砂中的含量约为(15±5)%。但是,现今中国对用于混凝土的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却有着更严格的要求。据此,本文选择石灰石机制砂作为原料,探索了不同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在混凝土中机制砂石粉的作用机理

(1)相较于天然河砂中细粒含量偏小,机制砂含有的石粉化解了这一问题。使混凝土间的空隙得以填充。而且,石灰岩类石粉中含有的碳酸盐,能与水泥的许多水化产物发生反应,并形成铝酸盐,进一步减少了水泥混凝土的空隙率,并阻止了水化硫铝酸钙的生成,改善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水化过程,使强度得以大大提高。

(2)在机制砂中含有的石粉,可以增强砂浆的保水性并减少泌水,进而改善浆和集料的界面。另外,混凝土渐渐凝固后,石粉会缓慢释放之前吸收的水分,促进混凝土的后期水化,控制混凝土的收缩。但是,过量的石粉会恶化混凝土的颗粒级配,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密实程度降低。

(3)石粉浆体在机制砂混凝土拌合物中,使机制砂表面粗糙的缺点得以改善,可使碎石和机制砂的摩擦减少,从而提高拌合物的和易性。但是,存在石粉含量限制,一旦超过限制,石粉含量继续增大,单位混凝土中所含的粉体的增加会加剧,进而增大需水量,最终使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

(4)在水泥水化反应中,机制砂中的石粉还具有晶核功效,能促进水化产物的析晶,通过参加水泥的水化反应,加快水泥水化。

2相关试验内容

2.1所用试验材料

在本试验中,主要采用水泥、石子、石粉及机制砂配制机制砂混凝土试块。采用的水泥为32.5级水泥,碎石为的石灰岩碎石,颗粒大小为10~40mm,石粉为制砂中的风吸的弃置石粉。各种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我们无法直接制得。采用石灰石机制中砂,且具有3%的石粉含量,风吸除粉后,制得机制砂。通过石粉添加,从而获得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表1所示为机制砂筛分析试验。

表1机制砂筛分析试验

2.2采用的试验方法

本试验中,石粉含量为机制砂混凝土试块重量的3%、5%、7%、10%、13%、15%、17%,一共7组。采用一定的水灰比和用水量,每组配制6块C30混凝土标准试块,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测试其工作性能,对坍落度和7、28d强度进行测定。根据GB/T50080—2002测试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根据GB/T50081—2002测定其抗压性能。

3 分析试验结果

3.1对工作性能的影响

试验中采用的水灰比为0.43,砂率为28%,改变机制砂中含有的石粉量,并分别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各组石粉含量混凝土的有关情况见表2。

表2石粉含量不同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表2显示,机制砂混凝土的石粉含量渐渐增大,其坍落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离析和泌水情况都有所改善。通过分析可知,石粉含量在7%以下时,离析情况轻微。而3%时,发生了较严重的泌水情况,因此该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而保水性差;石粉含量为7%~13%时,具有适中的黏稠度,优异的保水性,较好的工作性能;石粉含量在13%以上时,离析情况不再明显,具有几乎为零的坍落度,很严重的泌水情况,该种混凝土黏稠过度,黏聚性方面也相对较差。

总之,随着石粉在机制砂混凝土中的掺入量不断增加,细微颗粒量得以增加,大大提高了比表面积,进而加大了混凝土集料和水之间的接触面积,在一定范围内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但是石粉含量的增加,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的需水量,如果用水量不变,那么混凝土就会非常黏稠,影响了其工作性能。

3.2 对机抗压强度的影响

如图1所示,为石粉含量不同的机制砂混凝土试块具有的抗压强度曲线图。图中显示,与不含石粉的相较,加入石粉后的机制砂混凝土的7、28d抗压强度都有增大。而且,石粉含量逐渐增大,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在最开始阶段都有增加,但是,石粉含量增加至10%时,强度值达到最高点,即最大值出现,在这以后石粉含量继续增加,但是强度值却逐渐降低。

图1石粉含量不同时的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由以上分析可知,石粉含量能影响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通过加入石粉可以使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以提高。首先,石粉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使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改善了机制砂级配不良的情况;其次,存在最优石粉含量值为10%,石粉含量在10%以下时,具有比较明显的填充作用,有助于提高强度,但是继续增加石粉时,混凝土的黏稠度过高,导致工作性能下降,而且搅拌振捣都变得困难,致使试块成型后,具有比较差的均匀性,进而影响抗压强度。

而且,高石粉含量下,试块抗压强度数值具有较大的离散性。石粉含量大于13%后,工作稳定性大大降低,出现试块的强度在均值以下的现象,甚至低于试配强度。分析可知是混凝土过于干稠导致的。所以,在用水量一定情况下,实际施工中的石粉含量应在13%以下。

4 机制砂混凝土有关方面的建议

4.1生产机制砂的设备

制砂设备,最好选用反击破。并配有多次破碎传送及除粉尘设备等。制得的机制砂得颗粒级配好,而且能随时调整石粉含量。

4.2 搅拌时间

对于机制砂混凝土的生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保证,以避免坍落度的损失。岩石评破碎后,内部存在很多开口孔隙。一旦搅拌不充分,在运输等过程中,拌和用水便会浸入开口孔隙内,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甚至损失坍落度。

4.3 解决坍落度损失

在施工中,机制砂混凝土容易损失坍落度,可配备高效减水剂。在坍落度损失比较大时,通过高效减水剂的掺加,使混凝土的流动性符合要求。

5 结 论

机制砂的级配常常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配制的混凝土性能,适当掺入石粉,可以弥补此缺陷。实验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石粉的C30机制砂混凝土,可以提高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试验中,石粉具有10%左右的最优含量。故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机制砂石粉含量处于10%左右。

参考文献:

[1]薛元,曾晓辉,唐珏凌,等.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7,8(5):25-28.

[2]杨波.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门窗,2018(3).

[3]李凤兰,朱倩,高轲轲.原状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2010,36(5):79-81.

[4]唐鹏程,余崇俊,张胜,等.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合理限值研究[J].民营科技,2009(10):218-218.

论文作者:邓焰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探讨论文_邓焰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