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学生学习质量分析_数学论文

我国义务教育学生学习质量分析_数学论文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学习论文,义务论文,质量论文,我国论文,教育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华东师大教科所共同组成课题组,在基础教育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1993年对北京、天津、辽宁、河北、上海、浙江、湖北、广州、四川、甘肃和宁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小学、初中毕业年级在校生进行了较全面的质量测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状况形成了一些初步看法。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要求与组织实施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在整体上全面了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的现状,为制定义务教育学生综合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测试有三个特点:一是全局性。二是全面性。三是基础性。

抽样调查的对象是义务教育两个阶段(即小学和初中)毕业班的学生。

这次测试调查的面比较广,基本上可以反映全国性的问题。但由于受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据此简单推导全国的状况。

这次调查的内容还涉及教育设施、教师的教学工作状况、师资队伍状况等,共21个项目。调查方式是以学科测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以笔试为主,辅以动手操作和听、说测试。

有关专家以及各地参加测试和问卷的教师、教研人员、被试学生对试题的普遍反映是:测试内容覆盖面宽,涉及的都是基础性内容,既考察了知识又考察了能力。基本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因此从总体上看,这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目标明确,方法比较科学,组织实施比较成功,数据和结论也是基本可信的。

二、调查的主要结果及其分析

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科质量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初中阶段问题较多。但在初中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和教学设施配备不全的情况下,取得现有的成绩,说明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学科质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报告将主要就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初中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的薄弱环节。

从测试情况看,小学四门学科(语文、数学、常识劳技、思品美育)的平均分都在70分以上,及格率在75%以上。四科成绩的差异系数均在0.18—0.20之间,表明没有分化特别严重的学科。学习很差的学生(成绩低于40分者)所占比重很小,仅为1.3%—2.5%。此外,小学语文、数学两科及格率为79.97%,四科平均及格率也达到60.67%。表明小学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基本达到了教学要求。

而初中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分化较严重,差生比重较大(初中测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理科、综合文科、音乐、美术、劳技、行为评价)。除数学、劳技和行为评价外,其余六科的平均分都低于70分,语文、音乐、美术的及格率更低于60%。各科成绩的差异系数在0.18—0.39之间,其中音乐、美术、数学、英语、劳技五科分化较为严重(大于0.28)。学习很差的学生在英语、数学、劳技三科中约占10%左右;在美术、音乐中则高达17%和26%。此外,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及格率为34.3%;语文、数学、外语、综合理科、综合文科五科及格率则下降为19.20%;除劳技外的八科及格率仅为9.59%;九科及格率(不含上海、宁夏、湖北三省)为7.44%。表明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的薄弱环节。

我们认为,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学习质量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初中的教学内容较小学有了较大扩展,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较高,相对于三年的学习时间而言,其教与学的难度都大大增加。然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招生规模的扩大,初中的办学条件(尤其是师资水平),还比较薄弱。1993年全国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59.5%(小学为84.7%);初中的教学设备也比小学要求更高、更难达标。这种较差的办学条件与较高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初中学生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其次,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到初中阶段更为严重。此外,从学生情况来看,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比小学生更为复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习效果。问卷表明:初中生打算毕业后上高中的占57%,上中专的占28.9%,还有14.1%的初中生不想继续升学;而几乎所有的小学生(96.1%)都表示愿意继续升学。

2.经济文化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不仅是普及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把参加测试的省份按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分为东(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浙江、辽宁)、中(河北、湖北)、西(四川、甘肃、宁夏)三个区域,并对其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小学阶段四门学科的及格率都在80%以上,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科的及格率也在60%左右。其中有的学科及格率超过80%。说明东、中部地区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学习质量的基本要求;初中阶段虽然总体上看离基本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但半数以上的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综合理科、综合文科、劳技、行为评价等主要学科方面也达到了基本要求。

然而,西部地区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学生学习质量的状况不仅远远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而且离教学的基本要求相差较大。小学阶段各科及格率虽然都在70%以上,但最高的(数学)也不过82.9%。四门学科的及格率都比十一省市的平均成绩低12个百分点以上。若以西部地区的常识劳技和思品美育两科与东部地区相比,则分别低20个百分点以上。甘肃的小学语文、数学及格率分别比北京低31.7和20.6个百分点。此外,西部三省的各科平均分和及格率都居测试省市的最后三位。初中阶段西部地区学习质量低的问题更加突出。除行为评价一项及格率达97.2%,且略高于十一省市平均成绩外,其余八门学科的及格率都得低。其中语文、英语不到40%,理科、文科、美术不足30%,音乐仅为8.1%。可见,西部地区学生学习质量离大纲的基本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若以西部地区与十一省、市的平均及格率相比,语文、数学分别低24和22个百分点,英语、理科、文科、音乐、美术则低32个百分点以上。说明西部地区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的重点和难点。

西部地区学生学习质量差主要是由于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不高造成的。虽然我们对测试结果和当地的教师学历达标率所做的简单相关分析结果并没有反映出二者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与“学历达标率”并不一定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有关),但据我们实地调查,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低下、教育方法落后,确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此外,校舍不足,教学设施短缺,实验课开不出,也必然影响教育质量。测试结果反映出的综合理科、音乐、美术等学科成绩很差,除了受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的影响外,与教学设施的短缺也有着直接关系。办学条件(主要是师资水平)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还可以从另一个分析中得到证实:我们把被测学校按其原来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效果分为三类,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比较,发现办学条件较好的一类校小学四门学科的及格率都在95%以上,办学条件居中的二类校在83%到93%之间,而办学条件较差的三类校则都在91%以下。初中九门学科的及格率,一类校都达到72%以上,其中五门达到80%以上,两门达到90%以上。二类校有两门达到90%以上,两门在80%到89%之间,两门在60%到70%之间,还有两门在57%以下。三类校除行为评价一门达到95.2%以外,其余八门学科都在82%以下。其中,四门学科在60%以下,音乐、美术两门的及格率仅为39%和42%。

此外,社区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缓慢,大众传播媒介不发达而导致的学生视野狭窄等,也是影响西部地区学生学习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3.各学科成绩之间有较大差异,存在着明显的学科性偏差。

主要表现在升学必考的工具性科目(如小学的语文、数学,初中的数学、英语等)考试成绩普遍较好;而升学不考的科目(集中反映在初中的音乐、美术和小学的常识劳技几科上)则成绩很差。如,初中数学、英语、理科、文科的及格率都在60%以上,语文及格率也接近60%。而音乐、美术的及格率却不足一半。此外,初中数学的及格率比音乐高出33.5个百分点,比美术高出30个百分点;初中数学的优秀率比音乐高25.2个百分点,比美术高25.5个百分点。有的省初中数学及格率竟比音乐和美术分别高出68个百分点。小学数学与常识的及格率相差13.2个百分点,优秀率相差48.9个百分点;有的省小学数学及格率与常识劳技的及格率相差35个百分点。说明初中和小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学科性偏差。

导致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高考指挥棒”对义务教育的影响仍然很严重。学校普遍存在着重数、理、化,轻音、体、美;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错误倾向。不少学校连音体美的基本课时都不能保证。二是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需要配备一定的专业设施,但据问卷调查,相当多的学校不具备起码的音、体、美、常识等教学的配套设施。三是农村学校音、体、美专任教师不足,这些课多由其它主课教师兼任。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加上升学的压力,必然导致他们对这些学科的忽视。

4.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尚可,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通过对试卷和学科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在记忆性和技能性强的题目上学生普遍得分较多。比如,小学数学中的小数、分数和四则混合运算,小学语文中的词句、拼音、汉字等考题学生得分普遍较高。初中学生得分率较高的也在代数运算、解方程组等方面。初中语文得分率较高的是写作部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凡需要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题目,如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特别是统计图的理解、闰年的判断,语文中的阅读分析等,普遍失分较多。又如,与初中学生解方程能力相比是相当多的学生不会列方程解应用题。初中语文的写作部分总的看虽然得分较高,但其中应用文的写作却得分较低。阅读理解得分率最低,更暴露了语文教学中忽视对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培养的薄弱之处。另外,初中生运用语言工具的能力较低。如对修改一则启事中的错别字、词语搭配和语言逻辑上的错误,不少学生束手无策,有的几乎交白卷。这次初中地理部分考试结果较差,其主要原因地是由于地理题中包括了较多的读图、判断等考察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题目,学生显得很不适应。至于音乐、美术的考试结果则更暴露了这些学科教学中轻视学生能力培养的倾向。凡涉及音乐、美术常识的题目学生一般都能答出,凡考察其艺术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题目,学生普遍表现不佳。近一半小学生不能识别常见的音符。不少初中生的素描能力甚至不及小学毕业生应达到的水平。

上述问题从基础教育司1993年对八省、区小学生所做的学习成绩测试结果中也能得出与我们一致的结论。

以上情况充分暴露了中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应付知识考核而忽视能力培养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质量。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反映在中小学表现为在“升学指挥棒”的指挥下,刻意追求“标准件”的“批量生产”。学生按照“门门优良”的标准被动地接受大量刻板、机械的训练。在这种指导思想作用下,“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便充斥中、小学的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中,再加上大量重复式的作业练习,学生的想象力、能动性、创造性都被淹没在枯燥乏味的教学之中。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不可能得到培养。其次,中小学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脱离学生实际、远离学生生活,加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知识教知识,就书本论书本,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不会学习、不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教育司做的抽样测试结果表明,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很差。六年级学生中懂得横穿马路的正确方法的仅占被测学生的20.2%;知道正确扑灭油锅着火方法的也只占37.5%;75%的学生不会拧入羊眼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会采用正确的方法刷牙。1987年有关国际机构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项目测试的结果也表明,在“科学测试”部分,我国学生的成绩居参加测试的20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5位(而我国的数学成绩则位居第一),其中成绩最差的是“生活科学”部分。

5.几点说明

(1)初中劳技成绩较好。一方面说明近年来广大中、小学加强了劳动技术教育,已初见成效。另一方面,由于我们首次尝试对劳动技术课进行统一的较大范围测评,因而经验不足、测试手段不够科学、教师主观评分因素较大等,都导致了测试结果不够准确。因此这次劳技考察的成绩偏高,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2)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是学生质量评价中的难点。由于就学生个体而言,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之间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因此,仅从学生答题的结果判断其道德水准是不够科学的。这次我们还尝试通过试卷、问卷和行为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在道德认知、日常行为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质量水平。其测试结果拟另作专题报告。

(3)身体素质是学生综合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对这个问题做过专题调查,我们这次就没有再就此进行测查。

三、问题与建议

(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问题的严峻性。在抓好“两基”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两全”意识。

这次测试的结果表明,在进一步提高入学率、巩固率的同时,必须把义务教育的质量问题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由于抓质量不象抓入学率那么成效明显,加之质量评价方法上的诸多困难,不少地方、不少同志把提高质量看作“软任务”。当前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普及义务教育的效果。这对我们这个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无疑是极大的浪费。这次参加测试的11个省市初等教育的入学率都在90%以上,其中8个省、市在97%以上。不少省份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也接近普及。这与测试结果反映出的质量问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即使达到较高的入学率和毕业率,也并不等于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义务教育。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已经实现“两基”的地方,今后工作的重点应当转移到提高效益和质量上来。当前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中心工作有两项:一是大力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一般初中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在集中财力为中小学配备必要的图书和教育教学设备、场地,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劳技等科教学所需的设施的同时,下功夫抓好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这是解决初中阶段质量问题的当务之急。二是通过教育自身的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使义务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当前,重要的是更新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业务素质,切实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

(二)深化教育改革,向改革要质量。

首先,必须改革初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据专家分析,我国初中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不够合理。从教学要求看,对学科知识的学术性要求过高,而对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又不明确。这不仅与我国目前初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形成明显的反差,而且脱离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这次测试结果反映出的初中学生质量不高的问题恰恰说明了大量学生(特别是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都不高的西部地区的广大学生)对这种教学要求的不适应。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门类太多,且自成体系,互不沟通。这是造成初中教学要求偏高、内容繁多、课时紧张、学生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二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实用性差。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的中小学教学体系基本上还是为升学服务的。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建议从现在起着手研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体系,调整教学要求,精简陈旧的、用处不大的教学内容,增加实际生活中需要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如,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数学教学中的统计知识、科学教学中有关衣、食、住行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等等。同时加强对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义务教育的教学体系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其次,要改革单一的初中办学模式。我国目前的初中大致在同一种教学要求下采取同一种办学模式,很不适应我国地区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这次西部地区初中测试成绩较差,一方面说明其基础条件,特别是师资水平太差;另一方面也表明,目前全国统一的教学要求和办学模式很不适应地区差别。这个问题不解决,贫困落后地区的义务教育只会事倍而功半,其效益和质量也就无从提高。建议在保证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各地应结合本地特点试办不同模式的初中校。经济不发达地区应结合小学分流,试办农村综合初中。这类学校可以适当降低对文化课的学科要求,减少课程门类,并在完成文化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分年级逐步引入技术或职业课。

此外,要改革和完善小学、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制度。以便从质量检测的角度,引导学校和教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防止和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促进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三)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生质量的基本要求,完善质量评价手段。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不高除了与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有关外,还与我们多年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的要求不明确、不具体,质量评价的方法不科学有很大关系。因此有必要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的基本(最低)标准。这套标准不仅要考虑当前需要,更要考虑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应当是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同时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质量目标评价体系,以便为各地评估义务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四)建立国家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价系统。

这次测试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是,要保证义务教育质量,国家教委应当做好三件事情:一是制定必要的法规、政策,以保证义务教育必备的办学条件,特别是保证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二是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的基本标准,作为评估各地义务教育质量的依据;三是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价系统。今后随着质量评价方法和体系的完善,要把质量监控的重点逐步从过程管理转到目标监控上,从而有效地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

标签:;  ;  ;  

我国义务教育学生学习质量分析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