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8例行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各项评分分别为(25.6±2.1)、(27.9±3.5)、(22.8±1.6)、(12.4±1.6)分, 均低于观察组的(29.9±2.6)、(34.7±3.9)、(28.5±1.7)、(16.2±1.8)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 其中继发性感染3例、鼓室神经损伤2例、神经性耳聋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 仅继发性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术后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临床护理路径;舒适度;术后影响
Objectiv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otitis media after radical mastoidectomy.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68 patients with otitis media mastoid radical mastectom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random digital table was used to divide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of the 3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physiolog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25.6 + 2.1), (27.9 + 3.5), (22.8 + 1.6) and (12.4 + 1.6),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29.9 + 2.6), (34.7 + 3.9), (28.5 + 27.9) and (1.6). 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7.6%, including 3 cases of secondary infection, 2 cases of tympanic nerve injury and 1 cases of neurodeafnes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9%, only 1 cases were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otitis media mastoid radical mastectomy by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ostoperative comfort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otitis media radical mastoidectomy;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omfort degree; postoperative influence.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 临床以耳痛、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 严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可导致其心理及家庭负担不断加重。目前, 乳突根治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术式, 经治疗后可取得确切疗效, 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多数患者均会出现生理及心理方面的不适感[1]。因此, 有必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促使其术后舒适度有效提高。本研究以本院2016年1~12月施行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患者为对象,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2016年1~12月施行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患者共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6例;平均年龄(34.6±8.2)岁, 平均病程(1.6±0.8)年;包括右耳17例, 左耳14例, 双耳3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5例;平均年龄(34.9±7.7)岁, 平均病程(1.5±0.9)年;包括右耳18例, 左耳12例, 双耳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均按照常规诊疗方案实施基础护理, 包括术前准备、对症处理以及用药指导等。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入院时,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 并介绍医院环境及医疗设施, 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 消除其顾虑心理;同时, 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并发症处理及相关注意事项, 以此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②术前1 d, 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明显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导, 借助手术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手术当天, 指导患者清晨禁饮食、排空大小便, 再次安抚患者情绪;麻醉清醒后, 告知患者大口呼吸, 根据正确方法及时咳痰;术后疼痛为正常现象, 引导患者掌握深呼吸的方法, 合理使用镇痛泵, 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保持患者患侧敷料干燥, 促进手术切口迅速愈合。④术后第1 天, 指导患者保持舒适卧位, 以免修复的鼓膜与重建的听骨链出现移位;患者清醒后, 禁饮食6 h, 减少头部活动, 注意保护术侧切口;告知患者及家属用药的类别和方法, 避免压迫耳部, 控制打喷嚏等动作, 以免骨膜压力增加产生不良影响;观察患者的面部形态, 以免面部发生畸形。⑤术后1周内, 向患者讲解换药的注意事项, 提高术后治疗的配合度;鼓励患者清淡饮食, 以富含膳食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术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康复状况, 合理进行活动。⑥出院前1 d, 帮助患者拆除切口缝线, 拆线后告知患者注意保护术耳, 避免耳部受压, 脏水入耳。⑦出院时, 嘱咐患者保持术耳清洁, 注意预防感冒, 增强体质, 定期复诊检查听力状况。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2]评估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4个维度, 分值越高说明舒适程度越好;记录两组患者的鼓室神经损伤、继发性感染、神经性耳聋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作统计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各项评分分别为(25.6±2.1)、(27.9±3.5)、(22.8±1.6)、(12.4±1.6)分, 均低于观察组的(29.9±2.6)、(34.7±3.9)、(28.5±1.7)、(16.2±1.8)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 其中继发性感染3例、鼓室神经损伤2例、神经性耳聋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 仅继发性感染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乳突根治术是治疗中耳炎的常用手段, 其主要通过清除乳突、鼓室及咽鼓管的病变组织, 促使患者听力损伤有效恢复, 同时, 还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中耳结构[3]。但手术治疗会产生应激反应, 不仅危害生理和心理系统, 术后发生并发症也会进一步影响手术疗效。因此, 需要采取护理手段进行干预, 维护生理和心理系统、减少术后并发症, 从而改善术后患者的手术疗效与生活质量。研究表明[4], 手术患者予以护理干预, 术后自身护理和保健能力能够明显提升,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然而, 常规护理在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方面存在欠缺, 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并不理想。对此, 本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是融入了成效管理概念的一种护理模式, 其以护理手段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 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 具有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明显优势。实践证明[5-8],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根据患者的身心特点以及病情状况实施护理干预, 可取得显著成效;手术实施前,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环境及手术相关情况, 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 可以提高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及配合度;护理人员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工作流程一一落实各项干预措施, 确保护理干预的全面性及系统性, 能够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由此可见,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 可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能力和保健能力, 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健康迅速恢复。本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术后各项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干预后, 术后患者舒适度提高, 术后并发症减少, 因此可作为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优选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护理干预, 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茹怡, 冷传敏. 7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的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7):4168.
[2] 侯照银, 董丽华. 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6):1257- 1259.
[3] 任俊香. 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治疗效果影响评价.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1):94.
[4] 周琦, 代黎. 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8):101-104.
[5] 高燕, 王晓菁. 不同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9(30):236-237.
[6] 许欢. 围术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中耳炎乳突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19(32):240-241.
[7] 張文娟, 刘霞. 护理干预在不同围术期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3):74-75.
[8] 瞿燕平, 金燕, 刘金华, 等. 系统护理模式在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25): 2839-2841.
论文作者:柳金萍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中耳炎论文; 并发症论文; 路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手术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