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华[1]2003年在《昆仑机械厂采购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协作联盟、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供应链的顺利运转,成为企业采购管理的现实问题。 论文在对采购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根据昆仑机械厂采购管理现状和军品采购的特点,分析了昆仑机械厂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昆仑机械厂物资分类采购的策略;为了发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双赢效果,建立稳定健康的战略合作伙伴,按照供应商的选择标准和方法,结合昆仑机械厂实际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并建立了昆仑机械厂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昆仑机械厂的海2000产品中的碳结钢物资采购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厂的叁家供应商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物资供应商的激励措施;论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企业物资采购的影响,探讨了昆仑机械厂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资采购策略;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构建了昆仑机械厂物资采购供应链,设计了昆仑机械厂供应链采购整体绩效评价的指标,采用自我评价和标杆评价方法对昆仑机械厂供应链采购整体绩效进行了评价。 论文的研究内容对于昆仑机械厂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同行业其它企业也具有借鉴作用。
张泉[2]2016年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城市空间中退二进叁的发展趋势,原有城市工业区中遗留的、集中分布的各类建筑、场所环境、其所代表的文化记忆、历史见证、怀旧情感,是城市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既有城市精神所在。在综合分析梳理工业遗产保护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西安幸福路地区的实地调研,以学习-实践-再总结的思路,探讨了幸福路地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通过整理归纳已有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项目,阐述了在工业遗产多重价值下如何依据价值因子进行分类分级评价。全面分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与西北第一印染厂的工业遗存的改造实践案例,总结得出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西安市的工业发展历程与西安市幸福路地区的发展历程的梳理,进行了大量的现状调研、居民走访、部门座谈、问卷调查等综合分析基础之上,认识到西安市幸福路地区工业遗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为:生产衰落、厂区格局被破坏、建筑翻新与破坏程度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该区域经济价值地位衰减,进而场所环境衰败,导致其价值不被社会主流所认同,形成恶性循环,保护工作艰难。通过对其片区的历史发展脉络、相关规划的解读,明确了幸福路地区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原则为:遗产保护适宜城市整体发展原则;分级、分类的保留利用原则;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等。保护与再利用策略为:遵循城市空间发展规律,探寻工业遗存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契合点;挖掘工业遗存文化价值,建立工业遗存保护体系;完善保护机制,开展工业遗存普查;优化保护利用手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叁效结合;统筹后期实施,保护与协调同步发展。基于相关保护与再利用的原则与策略,建立幸福路地区工业遗产保护框架。基于保护框架确定价值评价因子,建立幸福路地区工业遗产保护资料库,并确定以功能转换、改建扩建、空间重组、流线组织、新旧融合为核心的价值实现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具有较高兑现价值的西北光电仪器厂、华山机械厂的工业厂房建筑进行保留修缮与功能价值再造的实践研究,最终提出幸福路地区的工业遗产价值再现,展示西安工业发展历程的实施方法与规划途径,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张淑谦[3]2003年在《甘肃滨河酒厂采购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面对白酒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搞好企业采购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稳定生产、控制成本、提高质量以及保持持续性赢利至关重要。目前,甘肃滨河酒厂在采购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何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如何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协作联盟,降低采购成本,保证供应链的顺利运转等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企业采购管理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论文以甘肃滨河酒厂采购管理为研究对象,依据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重组等管理理论,在深入调查甘肃滨河酒厂采购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物料库存控制、供应商管理、采购业务流程、采购信息化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提出了ABC物料分类管理与控制策略;其次,对现有供应商和后备供应商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和选择模型,并探讨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再次,针对滨河酒厂采购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程优化方案,并建议加强对采购流程的监督与控制;最后,针对滨河酒厂采购管理中信息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提出了采购管理内部信息化和外部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论文研究成果对完善甘肃滨河酒厂采购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何卫兵[4]2008年在《浅析如何搞好企业计量数据信息系统》文中研究指明计量管理是属于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量值传递系统和计量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介绍了计量数据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组成,并从引起领导重视、依靠管理者加工处理数据等几方面分析了企业应如何发挥计量数据信息系统的作用。
佚名[5]2003年在《《中国橡胶》2003年总目录》文中认为◆卷首语新年寄语(1-1)◆决策参考入世第一年橡胶行业有了新发展——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理事长、中橡集团董事长鞠洪振访谈录(1-3)中美橡胶工业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发展(1-8)2003年经济工作四大重点(1-12)9项法律法规2002年底开始实施(1-12)进
顾云廷[6]2009年在《大庆石油管理局局属集团组织扁平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庆石油管理局1999年重组分立后,在二次创业的过程中,提出了创建“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叁转一调整”的战略途径,而集团化专业化运作是管理局“十五”期间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是在推进重组过程中,伴随着全局层面管理幅度的减少,所属企业管理幅度又在不断增加,“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管理业务层次过多,影响企业的反映速度;成员单位管理幅度过窄,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科层制组织结构,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研究旨在系统阐述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内涵、特征以及作用,结合国内外企业组织扁平化变革的实践,深入分析管理局实施扁平化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探讨局属集团组织扁平化的思路、结构设计及管理模式,从整体上提升全局的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本文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针对性,对管理局推进实施局属集团组织扁平化运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张天琦[7]2009年在《西安“幸福林带”商业文化区开发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项目管理和投融资管理等现代理论和最新观点,采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幸福林带商业文化区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章从阐述相关理论入手,运用SWOT分析法对幸福林带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幸福林带项目面临的优劣势,明确了林带开发中存在的机遇及威胁,找出了林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幸福林带开发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相关理论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幸福林带的管理运营模式应是结合商业园区管理和商业地产商模式混合运用的商业地产运营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外对经营机构的产权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文章给出了幸福林带开发的融资模式---即ppp融资模式,分析了在该模式下幸福林带项目具体的操作方案,明确了融资风险的识别与规避等问题;最后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了方案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本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对幸福林带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设计,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使用效率。此项目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次有益尝试,对相关产业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佚名[8]2010年在《非凡的历程 非凡的年代——观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宝马展有感》文中研究说明漫步在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宝马展会上,看到由世界1700多家设备生产企业参展的场面,特别是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观场景,真是另人感慨万千,回首往事、追忆思绪,真是难以言表。
刘雨埔[9]2013年在《西宁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1840-2010)》文中提出西宁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北地区比较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宁的发展对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历程和阶段性,以时间顺序为轴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近代以来西宁城市空间转型发展予以分析,并研究促使其产生空间转型的动因分析以及西宁特殊的地域性规划思想对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能动作用。城市空间发展受到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西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研究其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可以从中吸取和总结城市之前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城市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为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西宁城市空间拓展和结构优化提拱了一些思路,并使其制能够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最终促进城市合理发展。本文对西宁城市空间结构转型进行系统研究,运用历史城市地理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的观点来剖析西宁城市发展历程,对其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空间形态特征及用地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并联系其发展因素找出深层的影响关系,提炼西宁各个发展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最后总结各个转型的动力机制。根据西宁不同的历史演变阶段特征得出以下结论:晚清时期的西宁(1840——1911),属于无明显核心的无序自然发展阶段;民国时期的西宁(1912——1948),属于无核心横向不明显的发展阶段;建国后的西宁(1949——2010),分别经历了城市单核心横向扩展阶段;城市单核心“X”型空间结构孕育阶段;城市单核心“X”型空间结构形成阶段;城市多核心“X”型空间结构完成阶段;简单概括为建国前,政治军事和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西宁古城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建国后,政策导向,工业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是西宁城市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另一主要因素。最后,论文通过对西宁城市历史演化所做的重点研究,填补了西宁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转型的研究空白。总结了西宁这座典型的西部河谷型城市,其城市形态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提出最终城市会沿河谷成“X”型继续发展。
杨金发[10]2012年在《两岸农产品贸易障碍、潜力及突破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虽然也曾经受政治局势冲击,但总体而言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尤其是近年来,双方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了制度化协商,基本实现了两岸双向直接“叁通”,《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更为两岸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作为两岸经济合作重要纽带的贸易,显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处理好两岸农产品贸易问题不但是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重要的政治问题。学界对此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对于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两岸农产品贸易潜力如何?受何因素制约?应当如何突破两岸农产品贸易障碍挖掘两岸农产品贸易潜力?这些重要的问题,都亟待深入研究,并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通过文献的整理和逻辑推理和计量分析,揭示影响两岸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测算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潜力,结果表明两岸农产品贸易大有可为;而如何构建产业链整合机制、突破贸易障碍是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潜力得以发挥和进一步挖掘的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叁个核心问题:(1)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2)两岸农产品贸易潜力如何?受何因素制约?(3)应当如何选择、设计突破两岸农产品贸易障碍提升贸易水平的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叁个方面的结论:(1)不同时期影响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有所差异。从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出口增长动因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贸易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竞争力效应的贡献;金融危机后,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依赖进口需求效应,特别是其中的需求规模效应;出口竞争力效应和结构交叉效应贡献度均为负值。提高大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是推动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出口的关键。从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动因来看,入世之前,结构交叉效应为推动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入世之后,大陆的农产品进口需求得到释放;结构交叉效应的贡献份额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20%,表明台湾农产品依然能够适应大陆农产品进口需求的调整;出口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在叁个时期中有小幅下降,但均在30%左右。(2)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出口既取决于台湾的需求,也受制于大陆的农产品供给能力;台湾对大陆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大陆的需求和本身自我调节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台湾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取决于进口地区的需求因素,包括进口地区农业增加值、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和两地空间距离;而台湾农产品进口的主要取决于进口来源地区的农产品供给能力、两地空间距离和消费需求结构差异。从地区贸易政策来看,大陆对台农产进口的优惠政策,而台湾对来自大陆的农产品进口可能人为设置障碍;台湾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上存在亲美倾向;台湾与APEC成员的贸易量显着高于非APEC成员。总体而言,两岸农产品贸易潜力有待开发,特别是大陆对台农产品出口的潜力,2010年相当于实际贸易额的1.75倍。(3)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尚未成熟并面临种种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冲突条件下,通过中观产业链利益的整合,理顺两岸农产品贸易利益分配机制是突破两岸农产品贸易路径选择,而建立两岸业界共同投资、共同受益、共担风险的两岸农产品共同营运中心是可行的方案。从功能定位来看,两岸农产品共同营运中心应当同时具备农产品展示和交易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物流配套服务中心、农产品科技服务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五大功能;从运行的机制来看,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必然选择;从营运中心构建条件来看,由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具备良好地理区位、基础设施、政策配套和两岸农业及经贸合作经验的优势,是两岸农产品共同营运中心的首选。两岸农产品共同营运中心的顺利运行,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尚需要政府在两岸农产品贸易问题进行协商、营运中心的规划审批、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上述叁个结论中,第一个结论主要解决了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中竞争力效应、结构效应和需求效应的贡献问题,初步回答了影响和制约两岸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第二个结论则进一步深入挖掘了两岸农产品贸易中政策、空间距离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并得出两岸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基本判断。第叁个结论是在第一个和第二个结论基础上,从产业链价值实现的视角提出突破两岸农产品贸易障碍及提高贸易潜力的路径选择,并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例,提出了两岸农产品营运中心的可行方案。总体而言,本文探寻了两岸农产品贸易制约因素、潜力和突破路径。本文在如下方面可能对已有研究产生贡献:首先,本文对影响、制约两岸农产品贸易因素做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严格的计量验证;其次,本文从计量上验证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以及台湾当局的农产品贸易政策是阻碍两岸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的事实;最后,本文通过产业链利益实现的视角分析了突破两岸农产品贸易障碍提升贸易水平的路径选择,并率先提出了两岸(平潭)农产品共同营运中心的构想,为两岸农产品贸易乃至农业合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路径和蓝图。
参考文献:
[1]. 昆仑机械厂采购管理研究[D]. 杨庆华.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2].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张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 甘肃滨河酒厂采购管理研究[D]. 张淑谦. 西安理工大学. 2003
[4]. 浅析如何搞好企业计量数据信息系统[J]. 何卫兵.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8
[5]. 《中国橡胶》2003年总目录[J]. 佚名. 中国橡胶. 2003
[6]. 大庆石油管理局局属集团组织扁平化研究[D]. 顾云廷. 吉林大学. 2009
[7]. 西安“幸福林带”商业文化区开发模式研究[D]. 张天琦. 西北大学. 2009
[8]. 非凡的历程 非凡的年代——观上海国际工程机械宝马展有感[J]. 佚名. 商品混凝土. 2010
[9]. 西宁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1840-2010)[D]. 刘雨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10]. 两岸农产品贸易障碍、潜力及突破路径研究[D]. 杨金发. 福建农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