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以知识传递作为显性核心中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公地位,长久持续下去则不利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这一教学设计理念也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诟病,并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淡化。然而,新生的以动机激励为核心的内化式教学模式正是以刺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目的而建立的,其适应了新时代下培养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的需求。本文基于对动机激励教学模式的思考,将重点研究这一教学理念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以及为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突出贡献,并对此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关键词:动机激励;英语学习;建议及意见
一、动机激励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语言学家Lanbert于1972年将英语学习动机归类为两种类型:即“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孟冬梅,2015:1)这两大动机也被广泛认同为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从英语学习者的长远发展来看,融入型动机能使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有利于持久性的学习,而工具型动机受限于其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当学习者把其视作工具的目标完成之后,其外语学习的动机便会丧失。例如,中国高校要求学生必须通过CET4,甚至CET6的考核,学生通过努力的学习而通过了这一英语测试,但之后其学习英语的动机便会骤然间减弱,这便是其在学习英语时大脑采取的“工具型动机”导致的结果。
二、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的辩证关系
学习动机与英语学习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辩证关系,并非单方面的给予影响,即有效果的英语学习能够促进内在学习动机的增强,学习动机又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前者具体表现在认知领域有意义的学习能够加强英语的学习动机,而后者则是通过激励措施来强化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地投入。并且,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产生的影响是以一种间接的方式进行“催化”作用,即学生通过集中注意力,加强学习的投入程度以及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从而加强对于英语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因此,学习动机作为影响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中作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不仅仅是英语学习的原动力,更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加速剂,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语言学习过程中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以学习动机的存在为前提的。中国传统谚语中有一个成语“勤能补拙”,其在这里的含义就可以被理解为充分的学习动机可以弥补学习者在学习英语上的自身能力的不足。
三、影响英语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1.认知因素。从认知角度对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语言学习动机中最有成效且最有影响力的方法。认知理论研究的对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可以是某一个体的思维过程、目的、愿望或者特定环境里个体的情感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情感因素。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情感障碍而对英语学习的效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为学习者的某些心理因素往往会导致英语学习动机的动摇。对于学生而言,影响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老师在满足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需求时所发挥的作用、自信心、兴趣和焦虑等情绪。”(顾世民,2013:5)在英语学习中,这些因素并非是孤立存在,而经常通过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之中。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作为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对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英语学习者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学习者语言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2)学习者个体由于自身语言天赋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导致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能力、动机和天赋等方面均产生差异。(3)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语境对于正式的英语语言习得会产生重要的影响。(4)学习者语言成果的最终实现依赖于学习者身处的社会背景、个体语言天赋和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并最终对形成因素产生循环能动的反作用.
四、加强动机激励模式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的几点建议
1.教师在授课中采取情感介入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由于教师在课堂学习中扮演导师的角色,并且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情感变化对于其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当前课程设计实施的程度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目的性的调节,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课堂英语教学的积极性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从创设情景、探究解疑、检测评价等手段对学生情绪进行调整,具体过程表现在: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环境中全身心的投入学习;通过探究解疑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难点产生适当的焦虑情绪和继续钻研的兴趣,并对其进行新知识的引导和创新学习;通过正确的检测评价使学生对学习成果产生成就感,并对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2.教师在授课中采取情境介入模式。情境介入模式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由任务和环境两部分构成,而现实中的课堂教学任务只有在积极的环境里才能由学生有效率的完成,因此借用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原本枯燥的学习任务可以变得积极而有趣。在这一模式中共有八种情境因素应当被教师注意:学习环境因素、教学资源(是否充分)、教学活动(是否具有互动性、挑战性、多样性)、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小组关系(小组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教学情境(趣味性、贴近生活)和效果反馈(是否及时、有针对、能够产生激励作用)。
3.教师应采取合适的认知策略。将认知策略应用于语言学习之中主要表现在语言学习的重复、翻译、肢体语言、归类、做笔记、关键词、推论等。具体到教学设计中,“主要是为了避免传统教学设计中的语言知识过度细化、以及过于单调的语言逻辑关系;”(王志敏,2014:21)并且在明确了具体的学习任务后,对于学习目标的性质进行分类,最终将其纳入相应的学习结果之中。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合适的动机激励模式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学生之间的学习协同效果以及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这一教学模式也必将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将广泛的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孟冬梅. 激励式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 外语电化教学,2015,01.
[2]顾世民. 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王志敏. 大学英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论文作者:杨季行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2
标签:英语学习论文; 学习者论文; 英语论文; 动机论文; 语言论文; 学习动机论文; 因素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