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制桩基;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预制桩基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1.1桩身断裂
1.1.1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即产生断裂。桩身产生弯曲的主要原因:当一节桩的长细比过大,沉入时又遇到较硬的土层;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时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桩架的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桩入土后,遇到大块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采用“植入法”时,钻孔垂直偏差过大,桩虽然是垂直立稳放入钻孔,但在沉桩过程中,桩又慢慢顺孔倾斜沉下而产生弯曲;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1.1.2桩在长时间反复击打中,桩身受到拉、压应力,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缝,表面混凝土剥落,若拉应力过大,混凝土发生破碎,桩即产生断裂。
1.1.3制作桩的过程中,水泥标号不合要求,砂、石中含泥量大或石子中有大量碎屑,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施工时在该处断裂。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若方法不当,也能产生裂纹甚至断裂。1.2断桩
除了桩倾斜过大会导致桩断裂外,由于桩运输、起吊、堆放的吊点或支点位置出现偏差;在沉桩的过程中,因桩的质量或者障碍物的阻碍等原因导致桩身因过度的弯曲;。设计要求的桩锤击与设计的贯入度存在较大误差,以致于施工时锤击次数过多、锤击过度导致桩断裂
1.3桩接头断裂
在桩需要设计的较长时,在施工工艺上,桩采用分段预制、分段沉入的方法,各段之间用钢制焊接连接件进行连接。导致桩接头断离现象其原因主要是桩倾斜过大,另外桩上下节的中心线偏离,桩接头施工技术不达标、质量差也是重要原因。
2、预制桩基施工技术
2.1测量放线
首先根据经甲方、监理公司和有关部门验收认定的高程、坐标、各建筑物四大角坐标以及设计图纸进行室内计算,对甲方交付的高程点和控制点进行校核,在图纸上标明有关控制点,然后进行现场放线。根据复核好的控制点。在现场四个大角2~5米处用木方,放出横纵轴线,由一名测量员先测放出来,另一人从相反方向进行复测,经复核准确无误后,填写基线复核签证单,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复核校对后,在纵横轴线控制点上标出各轴线的编号,根据轴线与桩位的关系,加以计算,采用全站仪运用极座标的方法放出桩位,捅入30~40cmΦ8钢筋或竹签面抹水泥饼作为桩位标记,并在其上而涂上醒目的红油漆或红色胶带。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错压和漏压,对于将要施工的桩位用白石粉按桩径大小划一个圆圈以保证压桩时容易辨认。另外,对于已经复核的轴线点及控制点要用水泥固定或在其四周用砖堆砌以严加保护,防止发生偏移和变形。放出的桩位需经甲方、临理复核验收后才可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桩控制技术
压桩前,应在桩身一面标上每米数标记,以便压桩时记录,立桩用一点起吊,绑扎点距桩端0.239L处(L为单条管桩桩长),吊机把桩喂至桩机前,由桩机自身调整垂直度至符合要求后施压,第一节桩顶离地面0.5M左右时,起第二节桩,操作同前,至上节桩中心线与下节桩重合时,校正垂直度,上下节桩确保顺直,错位偏差不得大于2mm,然后,清理连接桩上杂物,连接板间隙用楔形铁片填实,间隙不得大于2mm。采用焊接式施工,焊接要求两人对称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焊渣应清除干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桩施工,当压力值达到设计要求时,会同现场有关人员共同验收,并经过3次复压后该桩便达到设计要求。如遇特殊情况,如压力值突变、桩身失控倾斜、断桩、移位或严重回弹、桩身破碎应停止施工,向甲方汇报,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处理,记录人员要认真负责,如实记录,记录结果整理编入资料,技术负责人及时组织现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办理各种签证手续。压桩的速度按桩机性能和有关规范进行控制;压桩过程须由质检员旁站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压桩质量。
2.3管桩的焊接
对于预制管桩来说根据工程需要设计有不同桩长,一般都需要采取接桩技术,这时就需要进行管桩的焊接。接桩前清理干净桩端的泥土杂物,可采用钢丝刷清理。上下节桩对齐,上下两桩偏差应少于2mm,并应保证上节桩的垂直。焊接时要由两人同时对称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不得有施工缺陷,如咬边、夹渣、焊瘤等。烧焊至少应有两层或以上,焊渣应用小锤敲掉。烧焊采用二氧化碳焊接法,无需冷却焊好即可继续施压。
3、桩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及原因
进行打压桩工程施工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单桩承载力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断桩、桩位偏离较大、桩接头断离、桩倾斜过大等问题。引起单桩承载力过小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在实际施工之前规定好具体的持力层,实际桩深己经达到实际的设计标准;桩沉入的深度无法达到相关的标准要求;桩断裂以及倾斜过大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单桩的实际承载力出现下降的质量问题。
建筑桩基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断桩的质量问题,引起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桩倾斜过大之外还有三种原因,首先是桩起吊、堆放以及运输起点或者吊点位置存在偏离;沉桩过程中,若因为桩身弯曲太大也可能导致出现断裂的质量问题,桩身制作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质量达不到相关的要求以及施工土层较硬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断桩现象。引起桩倾斜过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预制桩存在质量问题、桩尖位置变形或者桩顶面倾斜等;桩机安装的位置若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或者桩架无法与地面保持垂直;桩端部位存在石子以及其他坚硬的障碍物;桩帽、桩锤以及桩身中心线无法重合导致桩身出现锤击偏心现象,这些不确定因素都是诱发桩基施工过程中出现桩体倾斜的主要原因。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是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桩基础因其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成为了高层建筑及重要工业建筑的主要桩基础形式,但是由于桩基工程的隐蔽性,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部建筑的稳定和使用安全,并且很难进行修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桩型,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基础的安全和稳定,为整个工业或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焕金.桩基础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2]于利.基于建筑工程桩基施工技术控制措施探索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
[3]曹双喜,张汉忠.预应力管桩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6,(33).
论文作者:吴春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桩基论文; 过程中论文; 过大论文; 弯曲论文; 轴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