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低负荷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为研究对象,对污泥微膨胀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在简要介绍污泥微膨胀条件的基础上,从CODCr、NH3-N、TP、SS这四种类型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上展开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材料,提高城市低负荷生活污水的处理水平。
关键词:污泥微膨胀;低负荷;生活污水;净化处理
引言:当前技术条件下,活性污泥法是极为常见的污水处理技术,在便捷性的技术条件下,有着较为出众的应用空间。尤其在曝气耗能条件与污泥膨胀问题的影响下,限制了其技术内容的应用效果。为了更好的发挥技术优势,需从污泥膨胀状态的各项参数分析入手,说明技术优化升级策略,保证低负荷污水净化的有效性。
一、污泥微膨胀概述
污泥膨胀状态下,污泥沉降的变化条件相对较小,仍可控制在90%-97%的范围区间内,并在保证清晰泥水界限的同时,明显优于常规污水处理厂的20%-30%。同时,在污泥沉积指数上,可以在应用条件下,借用某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案例,并表现为如下图1所示内容。在污水处理能力上,应用污泥微膨胀技术的污水处理厂,可以将整体指数区间控制在260mL/g-380mL/g的区间内,并将平均状态维持在320mL/g左右。以此,在污水净化能力上,高出普通污水出厂标准净化数值150mL/g,使其处理能力的一倍以上。而通过对污泥样本的提取,可以在显微镜中发现,污泥的丝状菌丝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并呈现出交错的网络结构,保证了菌团的生长状态。在膨胀条件的影响下,达到预期设计的应用技术指标,完成了污水净化处理的目的。
图1 日均污泥体积系数
二、污泥微膨胀技术对各类污染物清理情况
进行技术分析的过程中,本文以某地的污水处理厂为应用案例,对其使用的污泥微膨胀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对当前污水处理效果的采集,对比以往数据内容,在技术层面上,对数据条件展开论述,说明其中的应用条件污水净化水平,展示污泥微膨胀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CODCr净化处理
案例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中,进水中的CODCr数值平均可以达到219.94mg/L,而出水中的CODCr数值仅平均值仅为18.01mg/L。在去除率效果上,由于污泥微膨胀技术的应用,基本实现了89%的去除效率,展现出了极为明显的技术优势。
在进行CODCr净化的过程中,如果污泥的丝状菌生长速度较大,且由于菌胶团,而在微生物的增长速率上,与污泥底物的降解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在技术原理上,当污泥条件的处于低负荷状态下,可以利用丝状菌的高速率降级调节,由于菌胶团的差异化数值条件,保证对于污泥的净化处理水平[1]。而在这一技术条件中,通过对于污泥水的处理,可以达到讲解净化的目标,并保证了在污水进水中CODCr的净化速率。
(二)NH3-N净化处理
本文引用的案例中,对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的NH3-N作出了分析检测。在初始条件下,其浓度条件达到17.63mg/L,而在经历了净化处理之后,NH3-N的平均浓度状态,仅达到1.5mg/L水平,在净化处理效率上甚至高于CODCr,已经实现了90%的突破。
数据研究中发现,如果污水系统中的DO浓度相对较低,那么在污泥微膨胀技术条件中,依然可以保证较为优秀的脱氧除磷作用。由此,可以确定,DO浓度状态,直接会对环境中的硝化反应速率造成影响。如果环境中的DO浓度较低,虽然有氧化菌物质依然会对硝化菌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在这一环境中的氨氧化菌物质的增值速率会明显增加,并补充DO浓度不足所产生的活性缩减问题。因此,在这一条件下,系统仍能保证一定的硝化效率[2]。但在亚硝酸氧化菌的影响下,会增加亚硝酸盐的积累水平,并在系统中降低氧化状态的作用效果,形成强烈的反硝化反应。此时在系统中积蓄的亚硝酸盐,会在扩散与运输作用的影响下,进入菌胶团中完成反硝化反应,而剩余的部分则直接展开硝化反应。由此,实现低负荷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理,并在污泥微膨胀的技术条件下,完整污染物脱氮的净化效果。
(三)TP污染物净化
污水处理工作中TP污染物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案例污水处理厂进水的TP污染浓度达到4.72mg/L,而在经过污泥膨胀技术处理之后,其平均浓度可以控制为0.32mg/L。由此,在92%的净化效率上,实现系统性的净化管理。
在污水系统中,生物除磷技术,需要降低DO浓度作为保证聚磷菌释放的基础条件,同时,还需以低浓度的DO,维持有机质合成PHA能力的重要条件。从技术角度出发,虽然低浓度的DO条件不利于好氧吸磷状态。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污泥回流系统中,好氧段的DO浓度,会对进行内外回流的DO浓度受到明显影响,并在带有一定的整体性特征。而这一特性表现,不仅会对厌氧池的释磷状态产生积极影响,也不会对好氧状态下的吸磷产生影响。
因此,在对低负荷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较低浓度的DO数值,不仅可以保证聚磷菌的释放与吸收条件,也可以同步对硝化与反硝化起到刺激作用。巩固曝气处理的效果,加强污水净化水平。
(四)SS污染物净化
SS污染物的净化工作,在污泥微膨胀处理中的效果也同样明显,在90%去除率的影响下,可以将监测期间的出水SS污染物浓度控制在10mg/L以内。在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工作中,在采用污泥微膨胀的条件下,依然可以保证净化处理水平,在二沉池的结构中,也并未由于污泥膨胀状态,而出现污泥流失的问题。
丝状菌作为菌胶团的骨架结构,可以通过丝状菌的生长状态调整,保证对于SS浓度水平与浊度沉降状态的控制。由此,还需对丝状菌的数量进行控制,在约束与管理的过程中,防止出现二沉池污泥流失的问题。技术原理上,由于丝状菌形成的网络状结构,可以有效的捕捉系统中的细小状态SS污染物质,并在通过对细小颗粒与游离细菌的整合,提高自身的沉降功能,在保证污水净化书评不受的影响的条件下,可以正常的行使分离作用。同时,此项技术中,无需过分的追求沉降条件,可以通过检测数据,在掌握SS污染物所占比例的条件下,对污泥的丝状菌比例进行调整,以此保证净化的针对性。
总结:综上,在污泥膨胀技术下,低负荷生活污水的污染物净化处理,可以在多种污染物去除效率上,超出90%,保证污水净化处理的质量条件。而在这一技术中,还不会由于系统污泥的膨胀状态而产生流失问题。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中,这种技术方法的适用性条件也会不断增加,低费用条件下,满足污水净化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文静,刘彤宙,董文艺,等.AGS-MBR组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运行参数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9,13(03):624-632.
[2]谭尧升,张社荣,陈文夫.特大地下洞室群施工废水处理技术及绿色环保设施应用实践[J].水电能源科学,2019,37(03):33-36.
论文作者:肖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污泥论文; 污水论文; 技术论文; 污水处理论文; 条件论文; 浓度论文; 丝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