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教育,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论文_李连珍

浅谈少数民族教育,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论文_李连珍

李连珍 (道孚县格西乡中心校 四川 甘孜 6264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6-066-02

我县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我县的基础教育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教育需求的体系结构已基本形成,并形成了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为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基础教育在软件硬件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教师素质、学生接受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我县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还不完善。

由于我县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并存,农业经济地区与牧业经济地区的差别,少数民族地区与非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同,都深刻的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总的来说,城镇好于农村,农业区好于牧业区,汉族人数相对较多的地区好于其它地区,对边远落后的地区和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因基础教育条件差,推进素质教育困难重重。一是部分学生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失学严重。二是我县初中以上的教学条件不具备,有条件的家庭将子女送到泸定、康定、郫县、南充等,没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家庭的子女只有回家务农。三是现阶段读大学高昂的学杂费让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只能"望校兴叹",送子女读书和买房子成为许多工薪阶层一辈子的负担,压得他们踹不过气来。四是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许许多多的家庭,严重打击了许多农牧业子女入学的积极性。

二、由于我县突出的特点是多民族多元化的并存

作为主流文化的藏民族文化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扬光大,硬起头皮要将许多不是本地文化的外来文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背离了藏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念,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根深蒂固这种背离少数民族地区主流文化实施的素质教育只会造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总之,我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外来文化背景中的素质教育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有盲目的跟从,这种跟从过程充满着观念的冲突和价值的选择,如果不考虑民族文化的因素也会使素质教育走入死胡同。

三、我县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加之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普遍对教育赋予了极其沉重的功利性价值。

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摆脱农村艰苦的生活,少数民族的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入主流文化社会,就连城市的孩子也以考上重点院校或出省上学为目的,所以,我县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这是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举步维艰的深层次原因。

四、我县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低。

主要表现在教育普及程度低、教学基本设施简陋、学生流失率高、民族女童教育困难重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缓慢,基于教育本身存在的这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急追的问题上面,所以,人们忙于跑项目、搞资金,以保证教育的正常运行,致使教育内部缺乏推进素质教育的强烈需求。

五、我县虽然建设了一支教育行政队伍、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专任教师队伍,但是,这支队伍存在着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推动措施,尤其是专任教师,因穷于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加之本身的知识准备、素质能力的限制,所以缺乏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实施者。

六、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缓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停留在宣传和通识培养层面,有些地区尚未启动,至今还没有课程改革的民族地区县级实验区,没有适合于民族教育实际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使素质教育的推进缺乏必要的载体。

因此,我县的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我县特有的基础和条件。

一、我县的教育属典型的素质教育,具有典型的自然地理特殊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县的自然地理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居住到不利人类生存的环境之中,或山高林密、或高寒缺氧,这种环境因远离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加之农村牧区城镇化过程缓慢,影响到教育的空间结构布局。

二、发展我县教育的高投入特征。

相对而言,发展我县的教育需要比其他地区更高的投入,教育教学的成本相对较高,基本建设的投入、教师的工资、学生寄宿制的费用等等都远远高于其它发达地区。但由于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办学体制,地方财力的薄弱与教育的高投入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三、我县教育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封闭性特征。

少数民族生存空间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封闭的、循环往复的生活链条。因此,教育也就成为这种社会生态链条的一个环节,这种封闭的教育文化对素质教育的理念存在着某种排斥性。

四、我县教育受到宗教的强烈影响。

我县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普遍是群众信教,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对今天的现代教育制度建立、社会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的结构都存在着深远的影响。

五、我县教育的双语特殊性。

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母语教育、汉语教育,其它外国语种教育成为必须接受的教育。

六、我县教育具有起点低的特殊性。

现代学校教育在我县建立的时间较晚,其基本体系是在建国后形成的。近几年,国家推行"义务教育工程"、"两基"攻坚计划、"打造精品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等项目,教育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基础仍然薄弱,自身的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寻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对如何做好我县基础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的几点建议:

一、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高度和认识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现代化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我县来说,要想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关键是要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人才和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

二、我县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推进素质教育。我县推进素质教育中遇到了来自社会的阻力,因此有必要从社会的整体改进中推进素质教育,可以通过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运作,把社区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资源,以社区发展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

三、调整我县学校布局结构,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组织平台。我县教育因人口分布疏密问题而导致的空间结构不尽合理,因生源的流动而导致的普教与职教结构的失调,因学校布点不均而导致的规模与效益低下,这种教育组织结构是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因此,有必要调整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思路,走"适当集中,扩大学校规模,优化布局"的道路,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组织基础。

四、在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中推进素质教育。我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际上存在着多元文化的境遇,本民族传统文化,汉族的主流文化和其他的民族文化,不同文化类型的相激相荡,形成了民族教育的丰富资源,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培养多元文化视野是其适应未来社会必要的素质。

五、努力建设一支符合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民族振兴靠教育,教育振兴靠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民族地区能否推行素质教育及其成败的关键要素,因此,要从政策层面、工作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建设民族教育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2.《中国基础教育》

论文作者:李连珍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  ;  ;  ;  ;  ;  ;  ;  

浅谈少数民族教育,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论文_李连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