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作为语文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68-01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学生学会阅读,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阅读不仅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而且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任何一门功课的基础。阅读不仅是人在学生时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也是人产生活动行为的意识源、学生会不会去自动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接触一定量的课外有益读物,归根结底他们有没有一种原始的阅读动机,是否具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正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地方。哪我们如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二、明确阅读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能力和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不然学生凡是厚一点的书就看,看不懂的书也看,不该看的书也拿起来看,反正是老师要求让看。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地负担,不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效果也不会好的。(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过程中,要善于加以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利用工具书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例如不会的字词,不懂的生活常识用语等。教师经常注意本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要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的自学创造条件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离开学生的阅读、思考只是一句空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自己要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读不懂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读懂了的讲出来,大家互相讨论、交流;全班经过讨论还理解不深不透的,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以给以必要的讲解。优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时都是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读后谈自己印象深的地方或感受等,再引入新课的讲读。学生谈的不一定符合教师的心意,但确是自己印象深、受感动的地方,是学生真实的感受。经常这样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体现和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
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对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等必然会 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学生往往会提出让教师预料不到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应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持欢迎态度,对学生那种克服从众心理,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并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使提出的问题妥善解决,使不同意见得以发表,切不可压制、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积极开展活动,提高阅读实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以提高阅读实效,达到预期目的
开展“读书报、谈体会”活动。为了检查学生们的阅读情况,查验他们阅读的效果,要求学生们定期将自己最喜爱的文章读后谈感受。在这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一人写一篇,也可以几人一组写一篇读后感,然后在课余时间里,组织学生上台演讲,并对学生的阅读体会及时地进行点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时也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后进生,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自主的实践过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语文听说写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利用教材打好基础,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并反复训练阅读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注重合作与交流,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除了学生个体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与学生群体也有密切关系。课堂上不仅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要有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群体在推动阅读教学上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营造愉悦的、宽松的、开放的学习气氛,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把读书讨论视为一种快乐的事。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群体,展开互助学习。有时学生提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把它交给大家,依靠学生群体的优势求得妥善的解决。可分组讨论,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论,在讨论、争论中取得共识,提高理解能力和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能力的掌握与否,是检验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少滨,阎光霞.刍议小学生阅读品质培养策略.《图书馆论坛》2007年第4期.
[2]周龙兴.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及教学研究报告.《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3期.
[3]孙凤英,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西部科技,2011(11).
论文作者:陈利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目的论文; 小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