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不仅是局限于一个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其本质是要回归自然,着眼于大范围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协调。 在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之间应该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相互配合,充分利用生态学、建筑知识和环境学等方面的科学理论,考虑到环境与经济等多个方面,对生态建筑的内外环境整体的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作品达到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目的。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应用
1.生态建筑设计的必要性
1.1国情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我国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现象,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之近年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绿色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进而使得生态建筑设计成为现今的发展趋势。
1.2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增加,城市建筑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建设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建筑行业中对建筑材料的消耗越来越多,加之浪费现象的出现,使得建筑行业成为资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
2.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2.1 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原则
建筑物不是孤立的工程,它要求与自然相协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注重建筑物周围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建筑物与人文环境和周围自然构成一个整体, 整体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一致。
2.2 打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生态建筑设计只考虑室内设计的舒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考虑在建筑外部营造优美自然的外部环境。 适宜居住是建筑的最本质追求和目标, 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于建筑内部设计有生态设计理念支撑,建筑外部设计体现绿色环保,如果没有生态设计理念的指导,建筑居住的舒适度将大打折扣。
2.3区域性设计
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中,加强对房屋建筑的区域性设计也是其中的关键之处。所以,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中,其生态建筑设计要遵循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历史、水文等方面进行了解,因地制宜,将房屋建筑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点。
3.生态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3.1 对生态设计认识模糊
目前,生态方针并不具有固定的标准与概念,导致人们在理解时出现分歧。生态建筑应是将建筑学与生态学的原理综合起来,并以此为基础对房屋建筑设计实现合理化规划,实现建筑物本身和自然环境高效联合的成果,生成一个生态有机体。生态设计易于被字面考虑,被看成生态建筑即在建筑物四周随意种植一些绿化植物,甚至有人认为生态建筑就是引入许多节能设备。多数理解都被局限在字面上并未有深入认识,对建筑设计中的生态设计理念的内涵认识不够。
3.2 欠缺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的选择,在未来发展中扮演者不可忽视的角色,也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发展方针。在目前建筑行业,资源浪费现象十分常见,特别是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大多材料不仅具有程度不易的毒害性,使用后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严重的会威胁生命,还会损耗大量能源。这些的直接原因其实就是人们欠缺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生态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 1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形态是指建筑艺术造型方面的内容。一般来看,现代性的建筑与地域特性、自然环境相容性较差,比起建筑物的外在形态来说,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实用性能。事实上,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对周边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性。人们一般靠视觉去感受整个建筑,若是建筑物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种和谐美不仅能使人获得视觉上的美感,还能获得心情上的愉悦感觉,获得心灵上的升华。在进行设计时要关注建筑形态设计,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4. 2建筑环境规划
在房屋建筑环境规划方面,生态建筑设计观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建筑能否与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文化、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建筑的产生和发展。建筑环境这一点在古代园林的建造上表现的更为突出。纵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群,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体现出一种建筑形态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在古建筑的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先人们追求天人合一,在一定程度上将生态建筑观与建筑规划融合在一起。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建筑的这种观念却逐步退化,对环境的破环也在不断增加。建筑设计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着重考虑如何去规划建筑形态,将生态学原理作为指导原则,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方法,合理规划复合生态系统,改善生态关系,协调生态建筑系统内的功能和结构,以保证自然与资源的保护与平衡,伸两者协调分展。
4.3创新建筑结构的生态设计
创新房屋建筑结构的生态设计,在屋顶以及墙体的设计中进行生态设计,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中的一种。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在房屋建筑中增加热工性能,提高建筑的保温作用,使得在冬季时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对屋内形成保温,进而减少建筑对地暖以及空调的使用,从而达到生态设计的理念。其次,在进行屋顶的设计中,可以在屋顶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通过在屋顶进行绿色设计,借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夏季屋内的温度,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同时,针对不同屋顶进行不同的朝向设计,进而可以减少建筑之间的日照距离。此外,在墙体的设计中,可以增加空心砖和复合墙体技术的使用,进行提高墙体的保温节能作用。
4.4 降低工程造价,优化建筑结构选型
在建筑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和美观,还要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及工程造价。 根据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结构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首先要考虑到建筑的类型,如居住型建筑, 需要注意节约使用热能和水资源; 在商业建筑中,则要注意节约使用电能和热能。 另外,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还应根据建筑整体刚度要求、 建筑位置等等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对设计进行反复推敲,考虑到生态环保、节能、耐久、实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刚度进行控制。 在建筑选型过程中,如在地震频发的地区我们应采用钢结构建筑,因为这种建筑结构具有投入成本较低、自身重量较轻、受力地基较小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因为它自身重量较轻,方便安装和拆卸,可在短时间内建成,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 但如果我们在台风频发地区使用这种建筑结构,它便失去了优势作用。 混凝土结构建筑不能拆卸,自身重量较重,抗震能力较差,成本较高,但抗寒能力比较强,这种建筑在工业化城市中比较常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但这种建筑的材料大多数不可以重复使用,不利于生态环保。
5.结束语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对于资源的消耗在不断的增加,绿色环保的生态理念也在不断的深入各个行业之中。由于我国国情和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在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下,利用新能源和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创新建筑结构的生态设计等方式,不断创新生态建筑设计,进而促进房屋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华. 生态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探讨[J]. 房地产导刊, 2014.
[2]许国奇. 浅论生态建筑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作用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4.
[3]聂丹.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 江西建材,2014.
[4]任文月.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材应用[J]. 中国建材科技,2014.
论文作者:王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房屋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