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师生互动平台,优化初中生物课堂论文_刘永忠

搭建师生互动平台,优化初中生物课堂论文_刘永忠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珠场小学,551607)

摘要:初中生物教师要打造优质的生物课堂,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探索生物的兴趣,并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理论根据,引导学生课本结合实际,才能创造生物学科的最大值。

关键词:生物教学 互动双边教学 教学信息反馈

对中学生而言,生物学科专业性太强,知识枯燥,学生很难把内容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如何如何优化生物课堂,无疑是摆在生物老师面前的艰巨的任务。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死学硬背,强化记忆,使生物课堂成了背诵的课堂,成了记忆的课堂,而忽略了理解,忽略了分析,导致课堂效果不明显。抓住课堂,向课堂要效益,我觉得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激活思维,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第一要义。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它对认知活动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中顺利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生物现象、认识生物本质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兴奋和激动,使之体会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从而以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那么,兴趣源在哪里呢?

1.把学生的思维转到事物本质上去。兴趣能帮助学生探索隐蔽的现象或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常常会熟视无睹,而揭示这些现象的本质,却会引起人们的高度注意。生物界绚丽多彩,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十分丰富。我们应该把生物教学的背景扩大到广阔美丽而又蕴含许多奥秘的自然环境之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生物知识,探索生物现象的本质。

2.运用知识,激活思维,是兴趣不竭的源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使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参与配合,双边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互动才能让效率提高。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只有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但是“一刀切”、“齐步走”等陈旧的教学组织形式造成了课堂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如,教师满堂地讲,学生毫无兴趣地听;教学内容封闭;教学信息缺少双向的交流,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差,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消化不了。

1.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所谓“分组教学”是指通过学情分析,将所教班级学生按照学业水平、能力、性别、个性特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4―7人不等,根据学生特长如生物基础知识、实验技能、某种生物的观察或饲养等,选出组长(组长可根据学习内容选定),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程序是:(1)目标定向。教师布置可供选择的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业内容,各小组自主选择、接纳。(2)组内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学生为主体,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对小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学习结果向全班汇报。事实证明,采用“分组教学、合作达标”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如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能有效地纠正教师“独占课堂”的不良倾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也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2.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如在讲述《生物的生活环境》一节时,我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要让月季花生活下去,需要同学们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得也比较准确深刻。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如,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各种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应用前景让学生畅所欲言,等等。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三、驾驭课堂,注重反馈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生物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越巩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获得、反馈和调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系统。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应不断地从学生学习中取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情况,并相应调节教学的内容、难易、进度、方向,使学生忙而有序、忙有所获。虽然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但是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如在讲述生物进化历程时,我引导学生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心脏结构,有位同学却标新立异把蚯蚓的心脏拿来比较,并得出动物的心脏是由无到有、由多到少、由简单到复杂的结论,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我捕捉到这一信息,鼓励这位学生向全班同学阐明自己的观点。该同学的观点引起全班的一次大讨论,这是一次探索求知方法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生物进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成功的反馈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强有力手段,它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与信心。成功反馈一方面要及时,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鼓励性评价,扩大反馈范围和内容,争取“东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四、加强指导,发现真理

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习”(陶行知语),“一个优等教师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等都说明学法指导的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法定教法,使教法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观念。只有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会观察、会思考、会自学、会应用,才能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果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教师追求教学的高效,必须以课堂为抓手,打造生动活泼丰富的课堂,让生物课堂展现大自然的魅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加强记忆,帮助消化,提高生物学科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秀娟浅谈目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钱顺虎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中

论文作者:刘永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搭建师生互动平台,优化初中生物课堂论文_刘永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