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汉英动态、静态特征及其翻译策略论文_孙晓慧

刍议汉英动态、静态特征及其翻译策略论文_孙晓慧

孙晓慧 南京炮兵学院 210000

摘 要:本文以茅盾散文《雾》及张培基英译本为抓手,分析汉译英动态、静态表达方式的切换,探讨其语言和思维成因及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态 静态 转换 

世间语言大体可归纳为静态和动态两类。静态指主体属于某类型,具有某性质,处于某状态;动态指主体进行某动作,改变某状态,并产生影响。从词汇角度看,名词、系词、连词、介词、副词及其短句,行为、动作较弱的动词为静态;表动作、行为的动词为动态。从句子结构来看,一般而言,主语、宾语、定语为静态,谓语和补语为动态,普通陈述句为静态,疑问、反问、否定句型为动态。本文拟通过分析对比茅盾先生的《雾》及张培基的译文,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动静态特征,探讨其背后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成因,以期指导翻译教学、提高翻译质量。

一、研究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发现张先生将原文17处动态表达处理为静态表达:

1处整句转换,3处动词转换为名词,4处动词转换为介词,1处动词转换为形容词,1处动词主动式转换为被动式,2处动词省译,5处动词转换为不定式和分词形式。

二、分析、讨论

1.整句转换。通常,普通陈述句为静态表达;疑问、反问、否定句型为动态表达。这主要是因为陈述句陈述客观事实或事物所处状态;后三种句型或表情、或达意、或问询,较之显动态。原文 “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本为疑问句型,且用否定方式表达,为动态,至译文“I wonder if the red carp’s aberration was due to its impatience with the unbearably oppressive status quo.”化疑问为陈述,以含否定意思的词impatience代替否定句型,化动为静。

2.动词转换成名词。汉语动词占优势,英语名词占优势;汉语多用动词,而英语多用名词。统计发现,汉语中动词使用频率平均为24%,英语中动词使用频率平均为13%,比汉语少11个百分点。英语中名词(+介词)的使用率平均为38%,而汉语中名词(+介词)的平均使用率为30%,比英语少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英语为屈折语,动词受时态、语态等限制;而汉语为非屈折语,动词无形态变化,使用较便利;二是因为汉语缺少抽象名词词缀等手段,如英语中invitation,arrival,discovery这类由动词形成的抽象名词,汉语中无词与之相对。汉译英时,动词多转换为名词。

3.动词转换成介词。英语名词和形容词的形态变化几乎丧失殆尽,常用介词联系单词和词组。英语有286个介词,几乎每个都有多种含义。可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多为定语和状语。英语介词源于古英语名词格的弱化和消失,因此英语的介词优势也列入名词优势。汉语介词的数量有限,少部分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在现代汉语中发展起来的。据估计,汉语介词至多有几十个,数量上少于英语,语法功能、词汇意义的范围和变化都不如英语介词活跃。汉译英时,动词经常会转换成介词、介词短语或带介词的习惯用语。

4.动词转换成形容词。汉译英时,动词或动词短语经常转换成表示动作意义的形容词,作定语。这样转换而成的形容词有的兼有动词性,如open; 有的为动词词根,如familiar和familiarize;有的由动词形成,如worried;有的则由动词加词缀形成,如fearful。原文“我诅咒着抹煞一切的雾!” “抹煞一切”为动词词组,为动态,译文:“I hate the all-obliterating fog!”处理为形容词。

5.动词由主动形式转换成被动形式。汉语为非屈折语,动词无时态、语态的变化,一个句子中可出现多个动词,却不显臃肿和混乱,英语则未尽然。一般,一个英语句子仅有一个(或几个并列的)谓语中心动词,常另用名词、介词、形容词、非限定动词等体现静态特征的词汇及句法形式。汉译英时,常需先选定中心动词,对余者作相应转换。

6.动词的省译。汉译英时,动词能省译尽量省译,是英语静态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如“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Good neus goes on crutches,bad news travels fast.”;弥补汉语动词无屈折形态变化的动词,省译;有动词意义,省译不丢失原文信息,且更符合英语行文习惯,省译;重复、重叠动词,可相应省译;某些兼语式译成英语时,第二个动词可省译。

7.动词转换成非限定动词、独立主格结构。汉语动词占优势,无论是含多个动词的单句,还是几个分句组成的复句,动词无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之分;英语动词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有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之分。汉译英时,确定谓语中心动词后,常将其他动词转换为非限定动词(如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独立主格结构。

三、结语

汉语呈动态,英语呈静态。汉语为非屈折语,动词无时态、语态的限制;英语为屈折语,动词使用限制颇多。汉语用动词表达之处,英语时常或省译,或转换成名词、形容词、介词、副词,或转换成非限定动词、独立主格结构。汉译英时,遇动态表达,目的语中可能无与之直接对应表达、或直接对应后译文显机械,需要化动为静、转换为静态表达方式。汉译英的过程就是动词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即为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

论文作者:孙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7月总第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5

标签:;  ;  ;  ;  ;  ;  ;  ;  

刍议汉英动态、静态特征及其翻译策略论文_孙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