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旅游景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梁庚强

海绵城市理念在旅游景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梁庚强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 广西南宁市 53000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一些共性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近几年来,城市频繁发生暴雨积涝灾害出现,由于传统道路工程经常会有雨水资源流失和排洪压力大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生态保护的规范,我国国内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根据低影响开发技术合理控制导流雨水径流。本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现阶段海绵城市理念在旅游景区道路工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旅游景区;道路建设;应用研究;理念

一、旅游景区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

随着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在道路施工过程当中也凸显了诸多共性的问题,比如洪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等等。现阶段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控制雨洪和防治内涝。在对点污染源有效控制之后,面污染源就是影响城市建设水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旅游景区建设过程当中,主要的建设施工方式包括路面,屋面以及陆地的建设,当暴雨发生的时候,路面上大量的污染物会随着雨水的冲击进入到旅游景区水体当中。不仅仅影响了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得损失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情况发生。传统的道路工程建设由于施工技术和理念不够成熟,经常会出现排洪压力大于水资源、严重流失、旅游景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在这一情况下,我们发现传统的道路工程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就需要以新思路和新方法来改变旅游景区道路排水的方式。

本篇文章提及的海绵城市理念实际上是具备类似海绵的良好弹性,在暴雨发生时可以及时的吸水、渗水、储水,最后将这些水分进行净化,然后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释放,满足了旅游景区用水的需求。此外,这种新型的道路建设理念符合环境的变化,可以及时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建设海绵城市的时候,应该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护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结合有效的人工措施,保证旅游景区可以安全的防洪,达到积存、净化、渗透旅游景区雨水的目的,同时便于利用雨水资源进行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设海绵城市的时候,也应该统筹的应用地表水自然降水以及地下水的系统性。合理分析这些水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协调排水和给水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可以及时面对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雨水径流污染、雨水流失、暴雨洪涝灾害、缺乏水资源等各种雨水问题,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负责人员要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1.保护原来生态系统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首先要保证该城市具备足够的水资源来涵养城市,要对城市的自然湿地,林地,草地以及河流等各种海绵体进行保护,促进这一城市的水循环,当面临巨大自然灾害时有足够的水源供给。

2.恢复和修复生态系统

在传统道路建设背景之下,城市的海绵体会受到这种建设系统的严重破坏,因此,在新型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来恢复该城市的生态系统,保证生态系统可以正常稳定的运行。

3.建设新的海绵体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就是根据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和渗水作用转化而来的。因此,在建设过程当中,可以根据新型的建设技术和低影响开发设施建立全新的海绵体,便于控制开发强度,降低不透水的面积,最大程度上降低破坏城市水环境的问题。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旅游景区道路工程中的技术措施

根据海绵城市理念,在进行城市道路施工工程当中,需要满足渗透、滞留、蓄水、留水、用水、排水的方针,方针实现策略可以根据不同形式来实施不同的技术措施。

1.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传统的旅游景区道路建设过程当中,一般的道路设计方式是将车行道按照1.5%-2%的比例,设置横坡向外倾斜排水,直到道路的雨水可以会入到雨水管系统,这种城市道路建设方式下的绿化带建设一般是用道路侧石做成高于车行道的形式进行防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篇文章所提及的海绵城市理念旅游景区道路设计,采用的是路面横坡坡向分隔带或下凹式绿地的设计方式,路面雨水通过道路横坡之后,被排入到下凹式分隔带内,经过浅层土壤饱和后,多余雨水可以通过篦子雨水收水井进入到雨水主管内,这种道路建设方式的雨水主管可以设渗井,同时还可以收集的雨水通过渗井下渗进入深层滞渗,进而达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

2.透水铺装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当中透水铺装主要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的铺装以及透水砖的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砖的铺装适合使用在非机动道、人行道上。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工作则一般应用在机动车道上。由于我国现阶段透水铺装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方便施工、广阔范围的特点,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施工道路的基本条件和车辆载荷来对道路进行设计。设计出来的道路应该具备雨水净化、消减峰值流量和补充地下水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透水铺装时很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使用效果,维护起来也需要很高的成本。

3.植草沟

植草沟指的是存在植被的地表沟渠,拥有排放、输送、净化等作用。植草沟的施工主要包括水湿式植草沟、渗透型干式植草沟和传输型植草沟等形式,在旅游景区道路建设过程当中,适合应用植草沟,因为这种建设方式使得建设和维护植草沟的费用相对较低,可以良好的结合绿地。

4.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的是生态树池、高位花园、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等等。这些生物滞留设施一般都是建设在地势低的区域,可以根据微生物、植物以及土壤对雨水储存,进而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如果在旅游景区道路建设过程当中选择合适的生物滞留设施,可以使得生物滞留设施维护和建设的费用较低。有机结合绿地的特点,对雨水进行储存、净化和渗透。但是对于比较陡峭和土壤渗透性比较差的旅游景区来说,需要设置阶梯防渗换土的方式,避降低自然灾害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5.边坡支护设计

在多山地区的旅游景区道路,路边坡支护是道路建设过程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边坡防护一般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有植草防护灰浆防护护面墙、挡土墙混凝土预制板等防护方式。在新型海绵城市化背景之下,如果想真正意义上保证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就要开发低影响防护措施道路边坡应该在满足稳定性的基础之上进行生态护坡。比如植草沟、下凹式绿地、植树等模式都可以促进旅游景区道路建设。目前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对石质边坡的处置,由于边坡开挖对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并且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因此如何处置石质边坡支护问题是海绵建设过程当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想要对石质边坡设计进行优化,应该根据岩层性质和走向,合理确定边坡坡比。然后再采取方格网植草、窗式护面墙植草的方式,适当放缓坡率,建设过程应该尽量避免采用喷浆、抹面等生硬的方式。并且在施工过程当中还要在边坡坡脚位置设置植草沟,沟底设置碎石盲沟与道路路面排水管道相连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处理雨水渗流。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旅游景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从旅游景区道路工程建设方面来说,如果想要合理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相关管理人员就应该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人行道铺装设计时可以合理应用透水性砖,不管是铺装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在车道的铺设过程当中要合理应用透水水泥混凝土或者是透水沥青,在进行路面排水时,可以应用生态排水技术,还要合理使用绿地和道路附近地下空间来达到排水的目的。其次,在路面雨水处理过程当中,适合将雨水引入到道路下凹式绿化带中,采取低影响的开发技术,确保旅游景区道路绿化带中可以引入道路雨水。除此之外,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当中,要根据当地雨水质量和当地水分布情况来分部绿化带植物可以选择耐污染、耐淹、耐盐等能力比较强的乡土植物,满足道路工程基本功能,确保下渗雨水不会破坏路基路面的稳定性。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受自然灾害影响,经常会出现一定暴雨冲击、污染雨水径流等问题。想要降低这一些问题对旅游景区建设的危害,就应该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促进旅游景区工程的全面建设,保护旅游景区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吴莹莹.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探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5).

[2]朱剑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4).

[3]卢静,王东东.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6,(47).

论文作者:梁庚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旅游景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_梁庚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