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的日本防卫战略:基本取向及其对西太平洋和中国海上安全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战后论文,取向论文,中国论文,其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E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6)5—0077—07
与冷战时期相比,当前日本的防卫战略在地缘、军备建设及运用、联盟政策三个方面的定位取向比较引人注目,对东亚及我国安全影响甚大。本文意在对此予以阐述分析。
日本防卫战略的三个基本取向
1.冷战后日本地缘安全战略的基本取向:遏制大陆,进取海洋
在各国的军事安全战略中,地缘因素往往发挥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该国战略威胁的判断、军事力量的发展及运用等。因此,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防卫战略演变的背后是日本地缘安全理念的嬗变,而其嬗变的基本取向则是“抑陆向海”。1972年,执政的自民党海空技术调查会发表大型研究报告《海洋国家日本的防卫》。该文集从地缘战略角度,“总结”了太平洋战争的“教训”,提出日本应作为海洋国家筹划防卫政策、扩充军备。① 但是,冷战期间的日本,外受两极格局的制约,内受“和平宪法”以及“革新政党势力”的钳制,只能采取内向型的安全战略。防卫政策重在“抑陆”,即配合美国在西太平洋对苏联进行海上围堵,海洋扩张的一面并不突出。冷战后,随着上述内外制约因素的消解,日本防卫战略的外向性逐渐凸显,不仅着眼于遏制中国等大陆国家走向大洋,更要谋求新的海洋扩张。
近年来,日本政治家多次在声称要摆脱陆地“小国”概念,树立海洋“大国”意识②。2005年秋,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向政府提交《海洋和日本——21 世纪海洋政策建议》③,并在国内官、产、学、军界引发强烈反响。该建议以“海洋日本”立论,要求政府从国策高度重视海洋利益,呼吁制定海洋基本法,设立海洋相关阁僚会议、海洋担当大臣等。而该建议主张的日本国土、领海和管辖海域,不仅把同邻国尚存争议的部分全部算在内,连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不具备岛屿资格的“冲鸟礁”也纳入其中。2005年,日本政府又明确把该报告主张的管辖海域范围列入《防卫白皮书》,并提出“洋上阻止”等概念④。这表明,谋求海洋空间、资源的扩张正上升为日本的国策。当今日本“抑陆”之目的,已大大超出冷战时期的遏制范畴,还含有同大陆邻国争夺海洋空间的重要目的。其海上防卫范围已从冷战时期的“线”(如1000海里海上航道)拓展为“面”(日本“周边”地区包括远洋航道在内的大片海域)。尤其是控制争议领土及大片争端海域已成为其安全战略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日本与中、韩、俄领土及海洋争端的升温,根本因素就在于日本国策变化催生的这种扩张性海洋战略。
2.冷战后日本军备发展运用的基本取向:海空优先,由防到攻
近现代日本成为军事大国主要是通过兵力规模的膨胀实现的。当今日本自卫队走的则是质量求强之路。纵观十年来,日本自卫队兵员及装备总规模都相对稳定,并未出现传统扩军常见的快速膨胀现象。但是,自卫队的军事能力却通过兵力结构调整、信息化改革等措施在迅速增强,实现了从“存在型”(注重“威慑效果”)向“功能型”(注重“反应能力”)、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换。2004年10月,作为小泉的防务智囊,日本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恳谈会发表报告。该报告要求日本建立“多功能弹性防卫力量”,使自卫队拥有控制本国周边海空域及岛屿、特种作战、海外干预、反导等多种功能。⑤
当前,日本自卫队正以信息化和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为牵引,以具备海外干预能力为目标,加紧进行军事资源、体制的调配整合。海、空自卫队已成为日军建设重点,其实力尤其是远洋作战能力在迅速增强。海上自卫队虽然舰艇总数略减,但总吨位持续增加,装备的大型化、远洋化、高技术化速度非常快。⑥ 大型海上补给船、空中加油机、军事卫星等远洋作战装备或已列编,或在积极发展。如果不计航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装备实力已经超过英国海军,而目前拥有的3艘“大隅级”运输舰则被军事评论家称为可改装的“准航母”。航空自卫队正通过大规模装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增强信息化和远程作战能力。仅2001—2005年,就有47架最先进的F—2战机列装,12架F—15战机实施高技术改装⑦。陆上自卫队在规模压缩的同时,“特种化”、“海军陆战队化”的动向也十分明显。日本自卫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已从技术论证进入研发、装备阶段。该系统不仅可防御导弹袭击,而且其本身集信息化技术之大成,将对日本自卫队海空战力的整体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军事力量结构的调整,日本防卫态势也由防到攻,海外军事存在显著扩大。从防卫体制看,近年来日本国会连续通过十几部军事法案,大都有保障自卫队海外行动的条款。2001年,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案》。2003年5月、6月,日本国会先后通过“有事法制”的三个相关法案,即《武力攻击事态法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部分修正案》、《自卫队法及防卫厅设置法部分修正案》。这些法案的成立标志着日本长期因循的“专守防卫”型体制寿终正寝。就在上述三法案通过前不久,日本防卫厅长官于是年3月, 在国会表示对朝鲜核基地实施先发制人打击“并不违宪”⑧;5月又公然扩大内阁对“自卫权发动三要件”的解释⑨,表示自卫队舰船在海外受到攻击同样可视为“有事”⑩。2005年,日本新版《防卫大纲》首次把“岛礁防卫”列入自卫队任务目标;防卫厅甚至把与邻国存在争端的岛屿都纳入既定作战计划内。由此可见,无论是体制,还是战略意图,亦或是军事计划,日本军事战略的进攻性都较以前大为增强。受其影响,日本自卫队三军部署大幅向远离日本本岛的西南方向倾斜;海上自卫队的兵力活动范围已扩展到从关岛到印度洋的辽阔海域,其运用一步步从非战争领域(如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向战争领域(如伊拉克战争中对美军的支援行动)推进。照此趋势,将来日本自卫队以“自卫”名义或以集体防卫为借口,站在国际战争前线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
3.对美同盟政策的基本取向:强化合作,追求自主
多年来,强化日美安全合作已成为日本防卫战略调整的最突出特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就持续增强,日本对美的防卫合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小泉执政后,日本同美国的安全战略对话与合作进展非常迅速,实现了从美国“消极的被保护者”向“积极的合作者”的历史性转变。伊拉克战争中,日本自卫队海外迈步之大、对美军事襄助力度之大更是空前。近来,日本在加强日美军事一体化方面态度十分积极。2004年12月,日本政府公布2005—2009年《中期军事力量发展计划》(以下称《中防计划》)。新的《中防计划》首次明确肯定业已开始的战略对话,表示要“继续维持(驻日)美军的遏制力”,增加了“继续推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合作”、“在国际社会加强在全球及地区安全领域的合作”等新内容(11)。回顾1997年,日美新《防卫合作指导方针》曾提出“周边事态”概念。面对邻国质疑,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野中广务,曾于1999年1月18日, 表示:“周边事态不是地理概念”。而今,新《中防计划》终于透出了野中辩解的玄机:“不是地理概念”的“周边”其实是一个可根据日美安全政策需要自由拉伸的包袱皮——日美认为哪里有“威胁”,哪里就是“周边”。2006年5月1日,日本同美国达成关于调整驻日美军的协议。通过该协议,日美军将扩大情报共享,实现基地共享、一体化作战。这表明日美防务合作的“系统化整合”达到了新的高度。至此,日本防卫战略“贴身”挺美、走向全球的取向已大体确定。
对日本来说,“防卫自主”的本质意义并不是建立完全独立于美军的防卫体系,而是获得制定和实施本国安全战略、政策的自主性。日美强化合作虽然会加深日本对美国的防务依从,乃至有人担心将来“离开美国什么也干不成”;但另一方面,合作的深入也意味着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发言权扩大,战略主体性增强。同时,日美防务合作的强化过程,实际上也是双方明确责任范围的过程。而正是责任范围的明确,才使得日本决策者能够在不引起美国猜疑情况下,通过新《防卫大纲》规定本国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的“最终保证”(12) ——这实际在暗示自卫队将最终承担起本国除应对核威胁之外的主要防卫责任。另外,日本还可通过日美军事一体化合作,摆脱宪法对军力发展运用的限制,学到难得的实战经验,扩大自主防卫的实力基础。因此,日美走向军事一体化的过程,也是两国军事关系从单向依存走向双向依存的过程。从长远看,这个过程对日本实现“防卫自主”总体上是有利的。
促成日本防卫战略调整的基本要素
1.美国的纵容和鼓励
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始终把美国视为维护自身安全的主要国际后盾,安全政策一贯以日美安保为轴心。冷战结束后,美国为降低霸权成本,希望日本采取适度扩张性的军事安全政策。在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就通过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增加了日本的防务合作责任。但当时克林顿对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尚态度谨慎,仍希望其在“和平宪法”框架内行事。然而,布什政府成立后,一直试图把日本变成“亚洲的英国”,对日防务合作要求进一步扩大。2000年10月,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INSS)发表题为《日美更加成熟的伙伴关系》的特别报告(又称《阿米蒂奇报告》)。该报告提出,日美同盟要从分担责任向分担力量转换,并暗示日本修改宪法,改变安全政策,拥有集体自卫权等。该报告的主要撰写成员后多在布什政府中获任要职,上述观点也得以政策化,实际上成为导演后来美日强化防务合作的剧本(13)。
2001年5月,兰德公司发表题为《美国与亚洲:探索美国的新战略和兵力态势》的报告,其中很多建议也被美国政府采纳。该报告称美亚洲战略的选择应是“在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的同时,将尽可能与美国的盟国分担责任”。为此,美国“应支持日本争取逐渐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努力,主要包括允许日本参加集体自卫,将其安全范围扩大到领土防御之外,以及允许日本获得支援联盟行动所需要的适当能力”(14)。基于上述思考,阿米蒂奇等美国政要更是极力鼓动小泉政府“果敢”行动,甚至表示日决策者“作为领导层没必要追随舆论”(15)。美国一些防卫专家还强调《日美防卫合作指导方针》“只是日美责任、任务分担的底线,而非上限”(16)。布什在连任后,又通过确立日美共同战略目标、推动军事一体化等手段,积极鼓动日本在军事上作为。事实证明,美国的支持,对小泉政府抵挡内外压力、采取扩张型安全政策起了关键作用。
2.日本生产投资的全球化
近年来,日本财界中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政府采取扩张性防卫政策,其主要背景则是日本企业生产的全球化。
冷战时期日本虽为世界经济大国,但长期奉行“一国繁荣主义”。直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几乎所有的日本公司都是国内生产、对外出口,且出口市场以欧美为主。在此背景下,日本财界的防卫视野主要集中于国土安全和中东地区的能源供应,而这些又由拥有强大海权的美国提供保护。因此,财界对自卫队发展及海外派遣态度并不十分急切;在财政资源分配上,倒更倾向于从政府扩大社会公共投资中渔利而不是增加军费。
80年代中期,日本和欧美的贸易摩擦加剧,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日本企业为摆脱升值带来的压力,开始扩大对外投资。随着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生产的全球化,财界已不满足于冷战时期日美安保体制向日本提供的本土及石油航线安全保障;进而希望调整、拓展日美安全合作范围,以保护其遍布全球的生产投资;乃至支持日本发展、运用军事力量,直接为本国海外企业提供保护。日本财界还希望通过扩张性防卫政策,消除通向国际军工市场的体制障碍。日本军工企业虽然科技基础和生产潜力雄厚,但在“专守防卫”战略下,自卫队的装备采购需求毕竟有限;对外出口又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不能开拓海外军工市场。冷战时期,日本企业由于民品市场长期看好,故对国际军工市场并不十分在意。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长期不振,民品市场萎缩。很多拥有军工生产基础的企业急于开拓国内外军工市场获取利润,摆脱困境。2004年日本经团联向政府提出关于今后军事力量发展的建议书,以加强日美防卫合作为由头,提出发展军工产业,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10月,以东京电力会社顾问荒木浩为召集人的首相咨询机构防卫政策与安全保障恳谈会向小泉提交报告,再次提出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扩大海外派兵等建议。
3.政治现实主义与“总保守化”
战后日本对外战略长期实行“经济现实主义”,即在国际关系中以追求现实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又将经济视为国际政治权力角逐的主要手段。但以海湾战争为转折点,在日本政治家对国际权力政治的考量中,军事等强权因素开始快速上升。2002年11月,依照首相小泉指示成立的,由政、军、学知名专家组成的“对外关系特别工作组”向内阁提交题为《21世纪日本外交的基本战略》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在开篇即强调“当代国际社会正发生重大变化,第一是经济及社会结构的全球化;第二是国际军事力量显著发展,对国际关系的作用更加强有力;第三是中国经济快速膨胀”;“此前日本没有充分理解外部世界,日本应正视世界,积极参与世界”(17)。该报告的出笼表明日本决策层已摆脱经济现实主义与和平主义,试图从强权政治的视角解读国际现实,并准备运用军事强权来应对这个“现实”。
1993年,日本政坛长期存在的“保革”朝野对立格局彻底瓦解。此后,经过多次分化组合,坚持和平主义路线的左翼骨干政党社会党不复存在,公明党等中道政党在政界倾轧中,为谋生计纷纷向保守势力靠拢。截至2005年,日本保守政党已控制了众议院95%、参议院90%以上的议席,政治的总体保守化成为事实。虽然,日本民主党作为政界第二大党与自民党朝野对峙,但是,自民党也好,民主党也罢,其政策主张虽分歧很多,但在发展军备问题上却常有共鸣。保守势力主宰朝野的现实,为日本强化安全政策提供了政治基础。比如,近年来通过、修改防卫法规已成为日本国会的家常便饭,军事立法的节奏之快、效率之高,世界少见。这些军事法规为日本自卫队强军、“出海”提供了体制保障。而其频繁快速出台,说明日各派保守势力在安全战略上的一致性——绝大部分法案在国会都是以绝对多数通过的。
4.右倾、民族主义思潮与“海洋日本论”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国家走向繁荣和富裕,日本民众逐渐形成了对日美同盟的依赖心理,也习惯了自卫队的存在,大多数国民仍希望通过日美安保+自卫队的模式维护国家安全(18)。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思潮涌起,右翼势力抬头,希望日本自主防卫、发挥国际军事影响的民众增多。同时,日本国民基于被害者立场产生的和平主义,面对右翼民族主义思潮的冲击,显得消极而脆弱,对民众的说服力、吸引力明显下降。特别是十几年来发生的几次战争都实力悬殊,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绝对胜利告终。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西方的一员,国民感受不到历史记忆中战争的残酷,又深受西方战争舆论的熏染,逐渐从害怕、讨厌战争转变为必要时行使武力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一味把行使武力看作是不好的东西”(19)。这些都为日本执政者实施上述安全战略调整提供了社会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另一明显变化是“海洋日本论”盛行并逐渐政治化。时下日国内流行的“文明的海洋史观”、“海洋国家日本论”、“海洋亚洲论”等学说的背后均隐含有一个共同性——主张日本的安全战略取向应面向海洋,和海洋国家联合,防范遏制中国等大陆国家向海洋方向的“扩张”。日本防卫大学学者平间洋一表示,“自‘黑船事件’以来,日本每当和海洋国家合作时就能走向繁荣,每和大陆国家交接就会遭遇苦难”。因此,“日本作为大陆边缘地带国家,应在美国的霸权之下,和美国共同分担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责任”,“维持强化‘基于海洋价值观’的世界秩序”(20)。“海洋日本论”无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现实,忽视恐怖主义等非国家行为体对国际安全的冲击,核心观点仍局限于传统地缘政治学的陆、海权对抗理论,存在很多破绽。但是,该论抓住了日本人作为岛国国民对海上安全尤其是海上通道安全的敏感心理,在社会、政界引起了广泛共鸣。其兴起不仅有利于执政者为强化日美防务合作制造舆论,而且为日本采取以海洋为取向的扩张性防卫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西太平洋及我国海上安全的影响
1.西太平洋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及亚洲的其他地区冲突频繁,而西太平洋沿岸虽发生过危机,也存在恐怖主义活动,但却没有发生规模性国际武装冲突,地区内人民享受了10多年的和平与安宁。这种和平气氛之所以能维系至今,主要得益于该地区安全格局的相对“保守性”。
从客观角度看,在西太平洋,虽然美国拥有超越中、俄之上的海军实力,但其运用仍受到中、俄以核威慑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牵制;美、俄、中之间在力量结构上存在相对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日美同盟、东盟、俄罗斯、中国等又形成多角共制局面,任何一方都因受到多力矩牵制难以异动(21)。从主观角度看,中、美、俄、东盟等大国或国家集团均倾向于维持安全现状。中、俄都专注于国内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对外采取安邻政策。东盟致力于内部整合,既推行大国平衡政策,又不愿因大国争斗招“池鱼之殃”。美国虽提出从东北亚到中东一线为“不稳定弧”,有意凭借海权优势,强化在该地区的霸权控制,但当前关注焦点却在“弧线”的西端,并不想全线挑惹是非。在朝鲜半岛,韩国又坚持和平统一政策。因此,在西太平洋,虽然领土海洋争端比较集中,但多数大国的战略姿态比较稳健,地区内绝大多数国家消极于以军事手段改变现状——这是东亚“十年和平”能够实现的主要原因。
在上述情况下,日本奉行的扩张性防卫政策就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最大变数。首先,将破坏东亚安全气氛。在绝大多数邻国都致力于经济发展之时,日本不集中精力于民生,却企图在安全防务领域“有所作为”。这无论是从其内政,还是从地区角度看都显得十分异样。尤其是日本的安全战略调整,既以历史问题的频发为背景,又以邻国“威胁”立论,势必会引起地区内国家的警惕和反应,破坏地区互信。其次,势必冲击东亚“保守型”的安全格局。以与国防相关的经济和科技实力论,在当今太平洋地区,最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扩充海空军备、成为军事大国者非日本莫属;在军事信息化、兵力外向性运用等方面步子最快者也是日本。日本军事能力(尤其是海空力量和战略防御力量)的快速发展,海外军事存在的迅速扩大,可能导致一近一远两大后果。从近期看,它导致日美同盟的攻击性增强。当前日美同盟一味“弱化外交功能,突出军事合作”,其危险性不容轻视(22)。从长远看,日本的战略膨胀也可能全面突破日美同盟体制框架,造成地区大动荡。再次,将使地区领土及海洋争端升温。当前,西太平洋海域的国际岛屿及海洋争端基本分布在从南中国海到千岛群岛一线。由于中国的善意和理性,眼下南中国海争端已基本得到控制,中朝、中韩海洋划界争端被冷处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围绕领土及海洋争端,与邻国发生的摩擦却越来越多,且相继升温。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采取了扩张性的海洋战略及安全政策。因此,日本才是当前东亚安全秩序的最大挑战者、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2.我国海上安全的直接威胁
当前,日本国内已公开把“中国威胁论”作为其强化军备的立论依据。2002年12月,为日本内阁采信的《21世纪日本外交的基本战略》报告就公然宣称,“中国军事力的增强对日本和周边国家构成了威胁”(23)。2005年,日本新《防卫大纲》又公开指摘,中国“在推进军事现代化,扩大海洋活动范围”,声称“有必要关注其今后动向”。最近,日本政府高官已公开把中国指为主要威胁。这表明,日本防卫战略表里都有“中国威胁论”的烙印,其矛头就是指向中国,并将加大对我国的安全压力。
近来,日本分析家公开声称:“增强美日军事合作的目标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日本强化对美军事同盟的直接后果就是,进一步拉大了中国和日美之间的军事实力差距。尤其是目前日本正与美国大力推进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该项目如果成功,将意味着我国对日美的常规及战略导弹威慑效果被严重削弱。因此,日美强化同盟也意味着日本对华选择军事手段的风险减少。这种风险一旦降至某临界点,日本近代恃强凌弱的战略秉性很可能复萌,而未来日本对华运用军事手段的最大可能是在台湾问题上。“以台制华”是日美对华战略的要义之一。台海问题已深深渗透到日本防卫战略的深层。多年来,日本国内每谈到加强军备,必谈及中国,每谈及中国则必提及台海。2005年,日美又明确把台海问题列入“共同战略目标”。当前,如何应对中国内地“对台动武”,业已成为日美战略对话的核心议题之一(24)。日本军事部署也在不断向台海地区接近。这表明,军事卷入未来两岸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已被日本纳入决策议程。当前,制约日本对外用兵的政治法律禁忌在逐步消失,日军实力和战备在加强,海外军事行动的已常态化(日本自卫队对美军伊拉克行动的支援已三年有余)——未来日军踏入台海地区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
日本防卫战略“抑陆向海”,是以围堵中国走向海洋为着眼点,以伙同美国联手控制西太平洋为根本目的。最近,日本媒体公开叫嚷要把冷战时期封堵苏联的战略用于中国,主张在以“苏联威胁论”为中心的冷战构造瓦解后,海上自卫队“应该以近浅海反潜作战为中心”,以“遏制中国军事力量进入外洋”(25)。如此以来,中国在海洋方向将日益面临美日“双遏制”的局面,海军进出第一岛链的难度在加大,包括石油运输在内的远洋贸易航线将面临来自美日的双重威胁。近来,日本自卫队对中国海军建设、活动的侦察监视活动空前频繁,自卫队三军的兵力部署也持续向扼守东海入洋门户的冲绳方向集中,其指向已非常明显——如果说中美自撞机事件后在注意避免迎头相撞的话,那么中日两军在西太平洋如何规避物理摩擦或冲撞已成为紧迫课题。多年来,由于日本军扩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当前日本国民厌华、反华倾向之严重,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所未见。日本国内“近来妄言‘力量即正义、正义即力量’、‘胜者官军败者贼’的气氛弥漫”(26)。2004年,中日东海海洋争端升温时,日本已有舆论发出对华示武乃至动武的叫嚣。2005年,日本媒体曾透露,防卫厅制定的所谓“西南诸岛有事”对策方针,就把“防卫”钓鱼岛列入了作战计划(27)。因此,日本未来在中日争端中“动粗”的可能性也不容小视。
注释:
① 海空技术调查会.海洋国家日本の防卫.原书房,昭和47:4、26、73
② 榛叶贺津也.民主党议员在参议院外交防卫委员会答辩语.[001/016]162—参—外交防卫委员会—5号平成17—03—31.http://kokkai.ndl.go.jp/cgi-bin/
③ 日本财团.海洋と日本21世纪におけるゎが国の海洋政策に关する提言.http://nippon.zaidan.info
④ 防卫厅.2005年“防卫白书”
⑤ 安全保障と防卫力に关する恳谈会. “安全保障と防卫力に关する恳谈会”报告书.www.kantei.go.jp/jp/singi/ampobouei/dai13/13siryou.pdf
⑥ 防卫厅.1996年、2004年“防卫白书”
⑦ 王少普,吴寄南.战后日本防卫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01
⑧ トマホ—ク导入を检讨他国基地を限定目标に.每日新闻,2003—03 —28日记事
⑨ 其内容为:(1)对我国(日本)的非法侵略正在进行且非常危急。(2)没有其他适当手段可排除侵略。(3)排除侵略的武力行使限于最小限度。
⑩ 井上澄夫.事法制关连三法案は、《日本の战争》を世界に扩大する.きざむ,2003(5)
(11) 日本内阁.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平成17—21年度),2004—12—10
(12) 日本内阁.平成17年度以降に系る防卫计画の大纲,2004—12—10
(13) 撰写该报告的主要成员中,有5人在布什政府部门担任要职。报告主要承担者阿米蒂奇和沃尔福比兹则分别担任布什政府的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国务卿和国防部副部长。
(14) [美]兰德公司.美国与亚洲:探索美国的新战略和兵力态势.滕建群等译.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47
(15) 美驻日大使馆.リチヤ—ド·ア—ミテ—ジ国务副长官讲演后の质疑应答.http://japan.usembassy.gov,2004—02—02.
(16) ロナルド·A ·モ—ス.“无条件胜利”のアメリ力と日本の选举.http://nippon.zaidan.info/seikabutsu/2001/00189/mokuji/htm
(17) 对外关系夕スクフ才—ス.21世纪日本外交の基本战略(研究报告).http://www.kantei.go.jp/jp/kakugikettei/2002/1128tf.html
(18) 日本内阁的历届舆论调查发现,认可“依靠日美同盟和自卫队保卫国家”的日本民众一直居多数。见内阁府.世论调查.http://www8.cao.go.jp/survey/index.html
(19) 包霞琴.变革中的日本政治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04:183、190
(20) 平间洋一.日本の选举:海洋地政学の教训.http://WWW.glocomnet.or.jp/okazaki-inst/okazaki-jap.html
(21)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东亚和平主要得益于中美之间形成的以东亚大陆和海洋为分野的两极均势。罗伯特·罗斯.东亚的两极与均势.阎学通,周方银.东亚安全合作.大学出版社,2004:51—55
(22) 米军再编、最终合意.军事ガ突出する危ブそ.朝日新闻.,2006—05—03
(23) 对外关系夕スクフ才—ス.21世纪日本外交の基本战略:新たな时代、新たなビジョン、新たな外交.http://www.kantei.go.jp/jp/kakugikettei/2002/1128tf.html
(24) 美日商讨提高冲绳基地抑制力.参考消息,2005—01—05
(25) 江畑谦介.原潜の领海侵犯“中国”の狙ぃは——试される日本の防卫力.东京新闻,2004—11—12
(26) 浅井基文.日本新保守主义.刘建平译.新华出版社,1999:154
(27) 共同通信社.陆自5万、特殊部队も动员 南西诸岛有事で对处方针,2005—01—16
标签:军事论文; 自卫队论文; 日本海上自卫队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同盟论文; 中国军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