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影像诊断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分析论文_叶永青

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 236300

【摘 要】目的:研究CT、MRI影像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的作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64例直肠癌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7年12月直至2019年3月,对全部患者都借助CT、MRI进行检测,并将病理检查结果当作标准,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MRI在诊断后其总准确率对比CT更高,但是,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而言,在借助MRI、CT进行检测后,MRI术前分期对比CT,总准确率更高,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关键词】MRI;检测;CT;术前分期;直肠癌

直肠癌术前分期与手术方法的制订间具有相应的关联性,在术前分期愈准确,愈有益于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的各项辅助性化疗,同时,还可以降低恶性肿瘤的分期,并减少直肠癌所发生的复发,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预后。以往临床中对直肠癌患者大多借助肠镜进行检测,尽管具有相应的效果,但是,对病灶所发生的浸润与转移等方面的情况都无法进行十分科学地评判,使得其运用被限制。现阶段,各项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得到了十分迅速地进步,使得CT、MRI等有关的技术都被运用到对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术前分期[1]。文章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7年12月直至2019年3月我院的64例患者,现将实际情况介绍如下:

1.对象、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64例直肠癌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7年12月直至2019年3月,对全部患者都借助CT、MRI进行检测,并将病理检查结果当作标准。性别:男患、女患依次是33例、27例;年龄主要分布于35岁-82岁之间,平均(58.97±8.33)岁。

1.2方式

在进行检测以前,先对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在进行检测的48h以前,对患者施予流质食物,在进行检测的24h以前,对患者施予50%且100ml的硫酸镁,进行口服,并给其喝下1500ml-2000ml的水,在进行检测以前,严禁饮食,借助生理盐水进行灌肠,在进行检测的1h-2h以前,对患者施予10mg的山崀若碱,进行肌肉注射。

MRI:借助扫描仪(型号即为GE 1.5T)进行检测,联合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对冠状面、横截面中的T1加权成像(T1WI)加之横截面中的T2加权成像(T2WI)进行平扫,层间距设定成0.6mm,层厚设定成6mm。接着,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施予0.1mmol/kg的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借助脂肪抑制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来进行,扫描总范围主要就包括了整个盆腔,层距设定成3.5mm,层厚设定成7mm。

CT:借助GE64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测,管电压设定成120Kv,管电流设定成300mA,重建层距设定成0.625mm,重建层厚设定成0.625mm。在进行检测期间,辅助患者处于侧卧位,先对其进行常规的扫描,由膈顶直至耻骨联合下缘。接着,再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施予100ml的欧乃派克,动脉期是在注射了对比剂的30s后,静脉期是在注射后的60s-80s,延迟期是在注射后的240s,在检测结束后,给专门的工作站传输得到的图像。

1.3观察指标

直肠癌分期:T1-2期(CT无法鉴定T1期、T2期,因此,统一被叫做T1-2期):在发生病变段的肠壁外脂肪具有十分清楚的间隙,在进行增强扫描后,肠壁外缘十分光滑,结节影并未发生外突;T3期:在发生病变段的肠管周围脂肪间隙中,出现了小斑片影,MRI体现为低信号影,CT体现为高密度,在进行增强扫描后,肠壁外缘不够平整,或是结节影发生外突;T4期:在发生病变段的肠管与其邻近脏器之间的脂肪不具有间隙,在进行增强扫描后,边界不够清楚。

1.4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

在本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一律以SPSS19.0这一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有患者术前CT、MRI与术后病理结果情况一律用[例(%)] 表示,选择χ2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则无意义。

2.结果

在术后病理中,显示出了T1-2期、T3期、T4期患者依次就是16例、30例、18例。各个分期CT在诊断后其总符合率依次就是87.50%、90.00%、78.26%,低于MRI依次就是93.75%、93.33%、85.71%,但是,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因为直肠癌缺少具有特异性的表现,患者在初期中,对其并不够关注,许多患者在确定诊断后,已进展到中后期。有研究人员指出了,对于Ⅲ期的直肠癌患者而言,其在5年中,总生存率共40%,对于Ⅳ期而言,只有12%。因此,对直肠癌患者进行科学的术前分期十分关键[2]。在借助CT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检测后,可以十分清楚地观察到肿瘤大小、部位、与邻近组织间的关联性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借助图像后处理技术,还能够掌握淋巴结出现转移与否,以对术前临床分期进行相应的指导,制订出更为科学的治疗规划。MRI对各个软组织所具有的分辨率都较高,可以多层面地进行成像,在术前临床分期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价值;MRI不但可以观察到各个直肠黏膜层、肌层结构等,还可以十分清楚地显示出肿瘤所处部位、大小、与邻近组织间的关联性等[3]。通常直肠癌在T2WI中会表现出低信号影;此外,若MRI在对直肠外壁进行检测后,显示出不够平整、缺少规则性形态,或是直肠邻近缺少均匀性的脂肪信号,就证实发生了浆膜层侵犯。

在本研究中,各个分期CT在诊断后其总符合率依次就是87.50%、90.00%、78.26%,低于MRI依次就是93.75%、93.33%、85.71%,但是,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由此证实了,MRI对比CT对于直肠癌术前分期而言,具有更为良好的诊断价值。

综上,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而言,MRI对比CT所得到的总符合率更高,可以更为准确地进行分期,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参考文献:

[1]郑贤应,曹代荣,游瑞雄,等.比较3.0T MRI不同成像序列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效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2):1925-1928.

[2]程蓉,窦卫涛.MRI DWI及DCE-MRI综合使用对直肠癌临床分期与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0):1851-1854.

[3]雷静,王海屹.磁共振成像在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再分期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6):637-641.

论文作者:叶永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CT与MRI影像诊断对于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价值分析论文_叶永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