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种新型技术的出现,大幅度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公路工程的岩土勘察也不例外。在当下的公路工程岩土勘察工作中,需要使用到很多类型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其是获取勘察信息的核心,比如计算机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充分掌握与了解这些技术,能够严格把握每一个岩土勘察的环节与程序,保证所获取的信息能够符合精准、细致的工程要求,为后续的公路工程施工提供数据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公路工程;基础技术;地质条件;岩土勘察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之前,首先要对施工场地周边的岩土进行全面的勘察,进而了解到周边岩石以及土地的各项数据情况,比如承载力、地质构成、地耐力等。掌握了这些信息,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计划,编制出有依据的施工方案,保证公路工程的后续顺利施工。
一、各类基础技术在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之中的重要性
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岩土勘察之中,出现了很多具有极高适用性的基础技术,这对于提高岩土勘察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不同地区有着完全不同的地貌特征,因此必须进行岩土勘察,从而保证能够掌握足够的地势信息。对于公路工程而言,在不同地区进行施工,可能就需要采用完全不同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计划。在施工前,进行岩土勘察工作,有助于技术人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公路工程的顺利进行。我国自身的地貌复杂特性,给岩土勘察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对地理、空间等信息进行勘察时,更是要求具有足够的技术能力,保证信息能够准确获取,并且在信息获取之后,还要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形成文本以及图形,便于技术人员进行调取、查阅。想要切实降低岩土勘察难度,提高岩土勘察的效率,就必须充分掌握勘察技术,不断实现勘察技术的更新与进步,更好地完成此项工作。根据过往的勘察经验,岩土勘察基础技术,主要是用于对岩土性质进行了解,并且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实现信息化勘察。
二、公路工程岩土勘察中的基础技术概述
1.地质测绘技术。
地质测绘,是进行岩土勘察的最基础部分。在进行公路工程岩土勘察的初步阶段,首先就要完成地质测绘工作。在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施工地区,要严格利用地质测绘技术,对地质地势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而对于地质情况比较简单的施工地区,则可以简略应用地质测绘技术,简化勘察工作的流程,提高岩土勘察的工作效率。利用地质测绘技术,能够对施工地区下的地质情况进行初步的掌握,并且此项技术的应用,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在应用成本上,是比较低廉的。保证测绘工作的准确性,能够让测绘人员获取到准确的地质数据,进而了解到真实的地质情况,这对于后续的公路工程施工计划编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勘探和取样技术。
除了地质测绘技术之外,勘探与取样技术同样是岩土勘察之中的基本技术。勘察人员在进行勘察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基础的掌握与了解,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对岩土的性质、承载力等细致属性进行确认,因此必须对岩土进行取样,对其测试与试验,取得其全面数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物探是间接式的勘察技术,与坑探与钻探相比较,其具有很多优势与特点,比如其勘察的效率高、速度快,并且成本较低,易于操作,非常适合应用在岩土勘察之中。对于部分公路工程,工期紧、施工地点周边地质复杂,就可以利用物探技术,快速掌握地下地质信息。物探技术与测绘技术往往是一同出现的,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性,而坑探与钻探一般则是独立应用,属于直接勘验技术,也能够获取到足够的信息数据,要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进行准确的技术类型选择。
三、公路工程的岩土勘察作业
1.路基勘察。
首先,要对填方路基基地岩层工程地质问题有全面性了解,进而从客观的角度评估路基存在的危害以及严重性,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方案。而上述目标的实现绝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岩土勘察人员在高填、陡坡等路基,真正落实路基的稳定性施工作业。其次,进行工程现场勘察作业。提升现场勘察工作质量的重点,是明确基层深度地层结构、岩土性质以及基岩面倾斜度,解析各类倾刹度的结构面地质类别。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地下水类别、潜水位以及带深度地下层的分析工作,结合多样因素以明确对公路质量造成威胁的类型,以及危害程度。其次,勘察作业的开展,需以各种资料以及工程实践为基础进行的,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勘察作业。按照相关规范设定勘探点间的距离,给予岩土工程实际土质一定关注,在每一公里里程中,设置 1 ~ 2 个勘探点。对高填陡坡和路堤面进行全面调查,以获得与地基结构相关的数据信息,以较科学的评估其稳定性。对典型的坡面进行重点勘探,对勘探点方位科学、明确规划,以最大限度的迎合稳定性标准,提升公路岩土工程勘察作业运行的规范性与有效性。运用相抵科学的岩土参数,认真落实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强化对岩土研究的深度性,确保选择的合理性。此外,也需对地表水、地层水实施抽样研究方法。开展水文试验,以获取相应的地质参数信息。最后,科学选用相关勘察方法,路线穿越法是较为常用的岩土勘察方法,其顺沿一条直线,穿越测绘到现场,把通行的线路精确的勾勒在地形图上,继而再顺沿道路认真观察地质的现实状况。把地质边界线、地形地貌界线,地质构造线以及岩层状态规划出来。在上述过程中,应将线路的起始点标注在较显眼的位置。朝着垂直岩层走向部署,能够使整个岩土工程地貌界线、地质构造走向等信息尽收眼底。
2.道路岩土。
首要任务是采用调查等方式,明确沿线每一路段稳定性与岩土工程地质性质以及类别,继而从地质的路面结构、压实度以及排水状况等层面进行相应研究。其次,明确基本技术的相关规定。勘察作业的运行受宽度、范畴等因素的限制,在全面解析影响岩土工程土质的各种不良因素基础上,对地质构造进行钻研,以公路工程施工方案与路面设计规则为基点进行。最后,做好勘察点布设与管控工作。理想情况下,应顺沿道路中线对勘察点进行布设与管控,但是在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时,规定孔位的偏移度应被管控在路基范畴中。参照工程类型的差异性对勘察孔深度进行规划。面对填高路堤时,需对陡坡路堤行处理措施,在具有代表向的横断面上布设勘察孔。在取样过程中,需遵照相关要求,即从地面向下 1.5 m 以下的距离进行,应对两次取样的距离进行严格把关,只有在取样间距合理的情况下,相关人员才会准确的规划出土质种类与土体样别,为后续岩土勘察作业的开展奠定良好的试样基础。
结束语:
岩土勘察作业开展的主要目的是规划不同的勘察时段,并结合工程运行实况科学规划勘察方案,合理应用勘察技术,以真正实现再现工程地质质量与岩土属性的目标。岩土勘察工作是公路工程施工的前期工作,其能为工程施工设计、工程施工过程提供技术性参数,进而实现优化公路工程建筑质量的目标。伴随着岩土工程的发展,我国的勘察技术也有很大进步与改进,相关人员在实践中应不断归纳经验,并完善技术应用过程,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岩土工程勘察作业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波.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现状及处理对策[J].工程技术: 全文版,2016,18( 12): 261.
[2]谢进通.公路工程勘察中对多道瞬态面波技术的应用[J]. 交通世界,2013,47( 8) : 143-144.
[3]蒋全科.国道210线某公路段边坡工程勘察技术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6,15( 20):124-4502.
论文作者:徐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岩土论文; 地质论文; 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信息论文; 路基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