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古邳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0
【摘 要】耐心的等待和细心的指导,是教师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的重要体现;而善于在“愤”、“悱”之时提供适时的帮助和点拨,则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彰显。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依赖”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步入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初中物理;主体地位;自主参与;尊重与宽容;自我实现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向互动的对话活动,学生的“学”处于核心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导学”和“助学”。它要求教师不能以“知识代言人”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跟前,成为课堂的“垄断”。理念支配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教”,为促进学生的“会学”而教,而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一、给予学生暴露思维的时机,在“愤”、“悱”之时提供适时引导
耐心的等待和细心的指导,是教师富有爱心与责任心的重要体现;而善于在“愤”、“悱”之时提供适时的帮助和点拨,则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彰显。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依赖”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步入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比如,教学“电功率”这节内容,为帮助学生建构相关的概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在同一电能表的电路中,笔者分别单独将标有“220V,15W”和“220V,100W”的灯泡接入,灯泡都能正常发光。要求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学生回答:“接入不同的灯泡,两次都闪烁了10下,但当接入‘220V,100W’的灯泡时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得更快。”笔者启发思考:“你从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中发现了什么?”一学生回答:“说明它们消耗电能的多少不同,‘220V,100W’的灯泡消耗的电能多。笔者继续要求其他同学发表不同的观点,之后笔者继续追问:“请大家讨论一下,电能表的指示灯都闪烁了10下,两只灯泡消耗的电能究竟哪个多?理由是什么?”一学生说:“一样多。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因为指示灯闪烁的次数相同,这就告诉我们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一样多的。”笔者给予认可:“你说得有道理。那么,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得快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又陷入沉思,经过一番讨论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所在: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得快慢不同说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至此,相机引出“电功率”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尽管,教学环节推进得不是太顺畅,不是像笔者预想得那么顺利,但笔者发现学生是带着兴趣与热情真正地参与到了探究活动中,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了充分而全面的的交流,已经摆脱了空洞与片面的“告知式”的灌输,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现象的思考与理解。因此,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应当鼓励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实现思维的真正碰撞,并使之走向深刻,从而拨云见日,真正地认清现象,解除困惑,并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不管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都要耐心地等待,期待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完整地表达出来,以充分地暴露自己认识上的困惑。这样做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充裕的探究与反思的时空,才能够让知识的种子在他们思维的沃土中得以茁壮成长,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学生真实而深入的参与,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彰显了“由扶到放”的理念,它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摆脱依赖教师讲授的习惯。当然,这样实施教学过程,比起传统的灌输肯定要多花费一些时间,甚至可能无法如期推进教学进度。然而,这样的过程却是有价值的,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是一种情感与智力的投入,必然会推动思维及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可以说这种教学策略是更有效的。其实,“进度”只是一种课前的预设,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在关注预设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生成资源的运用有时更能促进“预设”的圆满完成。
二、以宽容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表达,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
尊重,是一缕阳光,可以照耀学生的心灵;宽容,是一泓清泉,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一个真正富有爱心的老师总会将尊重与宽容无私地给予学生的,给优秀生以更大的动力,给中等生以追求向上的自信,给后进生以做人的尊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引领,能够促使师生在平等、尊重、理解的氛围中开展有意义的对话,走进彼此的心灵,实现你我之间的平等接纳。
比如,在探究分子运动规律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刚刚学过的知识,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例子来对扩散现象进行说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很快地在座位上小声地议论起来,几位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甲学生说自己的妈妈做凉拌菜的时候,往菜里倒入香油的时候,在旁边能闻到它的香味。于是笔者予以肯定:“你的嗅觉真灵敏,看来这香油一点儿也不假呀!对,这就是生活中的一种扩散现象。”教室里发出一阵笑声。也许是受到这位同学所说这种香味的启发,一位同学进行了类比联想,也积极地举手发言:“厕所里也有扩散现象……”这位同学欲言又止,但此时已引发同学们哄堂大笑——显然,笑声中也流露出对该生的一点不屑。此次发言的正班级里的一个平日比较调皮的后进生。班级里的笑声让他感到不好意思,并且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此时笔者并没有批评该生举了一个不好的例子,而是微笑着注视这位学生,并鼓励他说得具体一些。于是,该生又来了勇气:“厕所里的臭味在外面也能闻得到,这是里面的气体与外面的空气相互扩散造成的。”大家略作思考,表示认同,又向该生投去敬佩的目光,此时自信的表情又回到了该生脸上。“那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吗?”笔者继续启发该生思考。“温度,因为天气愈热,厕所里气味愈难闻。”同学们又发出了一阵大笑。笔者带头鼓起掌来,该生脸上现出了得意的神色。
由此可见,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宽容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表达,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鲜花”和“小草”都能得到阳光的爱抚和雨露的滋润。
三、将自由探索的时空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
学生天生是聪明活泼的,是富有探索潜力的。他们有着敏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探究的头脑。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将自由探索的时空还给学生,刺激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以不断获取成功体验,建立自信。
请看,关于“长度的测量”的一个教学案例——教材中设置了一道讨论题:“你能把自行车当做里程表来测量路程吗?试说出具体方法。”执教者要求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反馈环节,有的说:“可以先测量出自行车转一圈通过的距离,然后记下自行车驶完这段路程车轮一共转了多少圈,就可以计算出路程的长度了。”听学生学生的发言,执教者表示赞同。接着,又追问道:“如何来测量车轮转一圈经过的距离呢?”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说以轮上的气门芯作标志,让车轮向前滚动一周,气门芯两次接近地面时中间这段路的长度就是一周的距离;而另一个学生也迫不及待说,可以用一根绳子绕车轮一周,在绳子上作上标记,再用直尺量出绳子那一部分的长度即可;还有的说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出轮子的直径,用圆周长公式计算就可以了。至此,三种测量轮子转一周的长度的办法都被大家说了出来。
接着,执教者又继续追问:“如果车轮一周的长度测量出来了,那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统计通过某一路段车轮转了多少圈呢?”学生又陷入了沉思。有的说在前轮上扎一根红色的布条,根据行进过程中红布条在眼前出现的次数就可以知道轮子转过的圈数;有的说:“在前轮上绑一个小硬物,轮子转一圈自行车就会震动一下,骑在车上记下震动的次数就行了。”还有的说:“只要记下脚踏板转几圈就知道轮子转几圈。”谁知话刚一说完.就遭到了同学的反驳:“不对,脚踏板转一周轮子不一定转一圈。”还有同学:“我的方法更好,可以在轮子的转轴上再接上一根硬铁棍,在车把上挂一个线团,把它们用线连起来,轮子转一圈,铁棍上就绕一圈线。再运用相关的公式计算出铁棍上所绕线的匝数就可以知道轮子所转的圈数了。”学生的想法越来越富有创意,执教者给予了认可与鼓励。还有的学生说:“在轴上直接装一个计数器,就像跳绳上的计数器。”受此同学的启发,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干脆在自行车上装一个计数器就行了,出租车上不是有计程器吗?”……在执教者的带动下,教室里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起先只是会利用机械的测量和公式来“做文章”,但是不久,又想出了具体的测量周长的方法——这体现了由知识到实践的提升。后来,学生想出了更灵活的方法来记录车轮的圈数——此时,知识已经提升为一种智慧。学生的才智是在一步步的发展中得以生长的。而这则要归功于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学生也已经摆脱了“被动接受”信息的习惯,能够通过积极的思维与大胆的联想来建构新知,增强探究能力。这种自主探究、自我实现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毋庸置疑,自由和探索乃学生之天性,真正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回归“天性”,在探索活动中一步一步地实现自我并获取高峰体验。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由中迸发智慧的火花,循序渐进地开发学生的智能,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与勇气。
论文作者:刘瑞尧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教师论文; 轮子论文; 测量论文; 的说论文; 车轮论文; 《成功》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