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重难点探析论文_王天骄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与人们对城市空间需求量不断的增加,使得城市建筑向纵向空间的拓展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发展的主要趋势,地下工程的建设施工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民用建筑工程地下部分的开发与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而为了保障民建筑工程地下空间的正常使用,确保地下空间充分发挥价值,做好地下防水施工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实际房建地下工程为例,首先分析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特点,其次对地下工程渗水成因进行阐述,最后探讨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重难点问题。

关键词:房建工程;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防水工程作为建筑施工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延长房屋使用年限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的防水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已初见其成效,尤其在地下工程中的运用,不仅可延长建筑结构使用周期,还可有效避免雨水或地下水渗漏对建筑体的影响,在满足人们人身财产安全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居住空间。

1工程案例

某公寓属于在建工程,整体工程已初步完成。该房建工程分为地下3层、地下28层,其中地下室主要功能为车库兼并战时人防,地上1-6层为商铺、7层以上为商品房。由于该项工程紧邻珠江海岸,地下水源较为充足,施工阶段频繁出现建筑物渗漏现象,经监理人员确定,该地下室底板、混凝土面层处均布设排水板、侧墙均已涂刷防水层、地下室顶板现已完成回填工作,但未对其予以防水处理,从而在地下水水位上涨的情况下,出现地下室顶板渗漏问题。而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设计欠妥、地下室防水工程重视力不足、防水工程施工质量考虑不周、监管不严等。

2防水工程施工特点

随着人们创新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在房建工程建设期间,需充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地下工程空间防水性能进行创新,尤其在进行防水材料选择中,因地下室结构与屋面工程、外墙工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防水材料应具有较强的抗潮性、抗湿性、抗腐蚀性、耐久性,方可确保地下室无渗水隐患。同时,在进行粘合剂选择时,也应具备耐水性优势,才能从根源上实现地下室防水性能。另外,由于地下室地理位置的差异,加之地下水水位较高问题,为了保障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则应采用延长施工工期的方式,结合超前止水法的运用,体现地下水防水层的优势。例如:聚酯胎SBS卷材(型号为4+4mmⅡ)防水材料的运用,能够在建筑外墙、地板等工程中得到最佳防水效果。

3地下工程常见渗漏制因

3.1地下水水位测量失误

有目共睹,房建施工中关于建筑深埋工作的存在,导致人们对该部分工程质量的忽视,在地下工程长久运作的前提下,受到自然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使其水位出现变化,而施工人员并未依据情况对水位进行精准判断,从而造成地下工程渗漏状况。

3.2防水设计不合理

当前防水材料类型鱼龙混杂、品种多样。在实际的地下工程施工中,某些建设单位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未严格遵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相关内容,致使地下工程堵漏材料、防水材料与标准规定相背离,甚至在质量与厚度上均未达到合理标准,引发“豆腐渣”工程的出现。除此之外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前,并未采用实地勘探的方式,从而造成对工程现场地质条件、功能要求、地理环境掌握力度不足,加之“因地制宜”原则的匮乏,导致地下工程频繁出现渗水状况。

4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重难点

针对房建施工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其需从混凝土配比、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来源和施工布料、后期养护等方面进行思考,方可有效解决防水工程施工重难点问题,从而为房建工程整体质量的提高提供助力。

4.1混凝土配比

防水混凝土配比工作,对后期地下工程防水性能有着决定性作用,更是关注着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但在实际情况中,影响防水混凝土配比标准的因素相对较多,如原材料、外加剂使用不当和用量控制不准等状况,致使混凝土无法达到最佳防水效果。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则应在防水混凝土材料选择阶段,以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中砂,其中泥块含量应控制在1%以内、含泥量需控制在3%以内)、石(卵石、粒径不应超过4cm)和水(饮用水、自然水)、膨胀剂(以《混凝土膨胀剂》(JC476-92)为标准,常见为UEA膨胀剂)、粉煤灰(Ⅱ级以上优质粉煤灰,其掺量比例应控制在20%以内)为主。

4.2混凝土质量

若要实现对地下工程防水性能的控制,则应注重对防水混凝土质量的选择,通过对其抗渗等级的控制,如表1所示,在确保防水混凝土表面光滑度、平整度的前提下,降低混凝土吸水性能,结合模板拼接手段的运用,对防水混凝土拼接缝给予强制化控制,避免漏浆状况的出现。另外,螺栓的使用,主要在于对模板的固定,为了预防螺栓缝隙渗水问题,则需对螺栓加强保护;在特殊情况下,防水混凝土浇筑裂缝需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否则应避免浇筑裂缝的出现。

4.3防水卷材施工

在本次工程中,防水卷材以双面自黏聚合物沥青防水卷材为主,需在缝贴两遍的基础上,预留10cm搭接缝。其底板施工流程为基层清扫、处理剂涂刷、节点处理和基准线确定、防水卷材铺设、节点密封、工作面交接。在此过程中,处理剂涂刷,应遵循相同方向进行,在薄厚均匀的前提下,避免出现漏底和堆积、指触不粘的状况;而防水卷材铺设方法主要为拉铺法、滚铺法,即以现场环境温度、日照等自然条件为肌醇,对粘贴方式进行合理选择。本工程防水卷材铺设法为拉铺法,依据卷材基准线将其全幅铺开,由一侧揭起,以中线对折的方式,选择裁纸刀将其划开,在避免防水卷材划伤的条件下,将隔离纸予以全力揭掉至50cm,随后以基准线完成卷材粘铺定位工作。

4.4施工缝施工

因对混凝土侧压力、施工安全及可行性的考究,在地下室墙体处留置水平施工缝两条,一条位于承台上侧20cm处,另一条在地下室标高-25cm处。为保证地下室施工缝防水性能,通过止水钢板带的布设,其厚度为3mm、宽60cm,选择连续浇筑的形式,对其表层混凝土、杂质予以清理,再结合水泥砂浆、界面处理剂的运用,保证施工缝防水。

4.5后期养护

防水混凝土后期养护、拆模工作属于核心环节,则需给予高度重视,若在混凝土浇筑养护期间,最低温度在5℃以上,则需采用水浇湿保养的方式,确保防水混凝土湿度。另外,关于防水混凝土养护时间,最低限度应控制在7天以上,以此实现对防水混凝土养护工作实施细致化控制,延长其使命年限,促使防水混凝土能够在地下工程中发挥着自身最大优势。

结束语

总结上文,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促使社会需求、市场体制、建筑类型日渐更替。尤其针对房建施工地下防水工程建设中,其防水质量关乎着建筑整体质量。对此,建设单位需对防水工程相关标准、工序、工艺等进行系统化强调,严格遵循“高效”、“细致”施工原则,贯彻落实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蒋利杰,李铭.浅析房建施工中防水技术的应用初探[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35.

[2]袁伯贤.房建施工中的防水技术运用策略探析[J].门窗,2013,12:115.

[3]金霞,张渺.浅谈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07:1-2.

[4]李会儒.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2012,10:72+74.

[5]兰照军.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筑,2012,13:31-32.

论文作者:王天骄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房建施工中地下防水施工技术重难点探析论文_王天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