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延安分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保护及其开发利用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现阶段土地整治工程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相关工作开展对生态保护和利用仍然缺乏考虑。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背景介绍,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提出现阶段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指导未来的土地整治工程发展方向。
关键字:土地整治;生态保护;发展方向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不断地占用土地。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广泛,但资源紧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矛盾将越发突出。土地整治工程是通过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但是在以往的工程进行中,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考虑,导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需要针对土地整治工程,建立生态化治理体系,针对目前施工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以改善土地整治工程工作[1]。
1 生态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概念及内涵
土地整治是指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开展的背景下,通过利用生态学及土壤土地等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依据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地理地貌特征,以整治生态环境为目的,通过环境整治为手段,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2]。在新的历史时期背景下,生态化的土地整治是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开发的新方向与新途径,在对于土地土壤环境进行分析与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措施,改善土地使用效率与生态格局,实现区域土地功能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因此新时期的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不仅关注土地土壤使用效率的提升,更加关注生态的可持续性,在生态化背景下,新时期的土地整治工程被赋予了协调发展的新的时代内涵。
2 现阶段土地整治工程存在问题
土地整治工程对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土地种植工程的具体实施与管理仍有待于完善,在目前的土地整治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土地闲置与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由于土地分布广泛,但土地资源紧缺,长期缺乏制度管理,因此部分地区的土地被闲置,其本质是浪费土地资源,加剧了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使用指标,严重影响现阶段的生态土地整治工程工作的开展。同时现阶段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仍大规模存在,限于使用者地理信息不全及相关土地知识的缺乏,导致不能依据区域土地土壤结构,合理的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易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下降等问题,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3]。
2.2 耕地面积被不合理占用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大规模扩张,城市用地不能满足城市的使用需要,因此部分地区存在耕地被大量占用的情况,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影响区域土地使用效率,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2.3 缺乏生态保护机制
我国目前还缺乏相应的土地使用生态保护机制,导致生态与土地利用缺乏良好的协调关系,同时相关单位缺乏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在土地使用过程中,过度开发与错误使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在进行相关土地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具体措施及国家政策,导致工作结构不清晰,层次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影响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土地整治工程造成的生态问题
3.1 生物多样性被破坏
在农村的土地种植中,为了追求耕地面积的增加及土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大面积的土地整治及硬化道路,虽然利于土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但是在工程整治中破坏了原有的农田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多样性造成破坏。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简化必然导致生物生存环境及其发育与繁殖受到影响,对于土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影响。
3.2 土壤结构被破坏,质量降低
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土壤的各种结构及组成的调查和研究,工程破坏地表的植被,改变土层顺序,破坏土壤结构。同时,由于生态系统的影响,使土地与很难快速达到原有平衡状态,而工程释放的有机质也很难达到长期维持其土壤肥力的目的[4]。
3.3 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在土地整治工程进行中,对于水渠及水资源的利用与修建,改变区域的水系与水资源结构,影响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导致地表水流失,破坏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平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与栖息,阻断的生物生活与繁殖的渠道,如果不改善措施,不利于水分的集聚,加剧水土流失。
4 生态视角下的土地整治工程方法
4.1 提高公众参与,维护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工程不仅仅需要工程参与的工作人员及政府相关机构的管理,同时也需要当地居民的监督,提高当地居民的认知及参与程度,尊重当地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促进政府的宣传工作的开展,树立生态治理意识,同时大力宣传土地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深入到公众心理,增加公众参与度,促进工程项目的可持续进展。
4.2 以市场机制保障工程持续进展
市场机制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因此土地工程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以促进相关参与者利益,保障工程可以持续进展。同时,市场机制也可以调动相关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保障参与者的利益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的建设成果。
同时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引入竞争的方法,促进产业革新,利于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介入,进行物质激励,维护工程成果,保证土地生态可持续发展。
4.3 制定工程后期维护管理机制
在土地整治工程完成后,应制定相应的工程后期维护管理机制,通过相应的惩罚与激励措施,以保证相应的工程主体,保障后续任务的完成,同时给予其他人员及参与工作提供相应的奖励措施,建立合适的激励方案,保障相应人群利益,以促进工程后期的维护,为后期的管护工作的持续开展展提供基础。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现阶段生态视角下的土地整治工程思考与分析,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生态土地整治工程存在的几大生态问题,包括土地的闲置与不合理开发利用、耕地面积的占用及生态保护机制的缺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相应的提出了提高公众参与及引入市场机制和后续的管理与维护等方面措施。希望通过几个方面的措施,改善现阶段我国生态土地整治工程工作,以促进建立相应的生态保护体系,为我国土地整治工程的可持续进行及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春芳,乌亚汗,王川.基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分区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8(15) .
[2]谭少军,邵景安.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西南丘陵区土地整治工程布局研究[J].地理研究.2018(04) .
[3]刘彦随,李裕瑞.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原理与设计技术[J].农业工程学报.2017(10) .
[4]王军,钟莉娜.中国土地整治文献分析与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6(04) .
论文作者:焦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土地论文; 工程论文; 生态论文; 生态保护论文; 现阶段论文; 土壤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