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资本运营——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重要举措论文,资本运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总书记1997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 重申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出了“以资本为纽带”,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思想。
目前,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国有企业存在着诸多困难,可谓形势相当严峻,如何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是各级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人及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与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搞好资本运营,这是我国经济理论界遇到的新课题,这涉及到清醒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育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资本”的观念,以资本为纽带,搞好企业集团的组建,使资本在流动中增值,向效益好的地方流动,科学合理地经营资本,从而在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一、搞好资本运营,势在必行
1.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认识资本在流动中增值,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凡是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做法,都会导致政策上的失误,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邓小平同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他从我国最基本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一面旗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这面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对“资本”及“资本运营”根本不涉及,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怎能与“资本”相联系,所以一度回避“资本”这个实际存在的经济学术语。改革开放近20年,尤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对商品、市场经济逐渐熟悉了,但对于“资本”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运用,感到是个新问题,也有些同志还存在疑虑。可以说,怎样看待“以资本为纽带”及如何搞好“资本运营”等一系列问题,有一个认识上再飞跃问题,为此,必须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解放思想,推进经济改革向纵深方面发展。
2.资本在流动中增值,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老企业、大企业困难重重,主要是资金紧缺,商品销路不畅,债务缠身、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等等,但核心是缺乏必要的资金,设备无法更新,流动资金缺口太多,至使不能按时发放职工工资,有的企业资不抵债。
据报道,“目前国有企业总资产负债率高达79%,其中对银行贷款负债率达70%,这种过度负债衍生出高达20%以上的银行不良债权。”〔1〕另据《经济日报》记者介绍:“据湖北省武汉市2228 户国有企业调查,资产总额达1012亿元,到1995年底武汉市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81%,扣出不良资产后,有近1/2的企业资不抵债。”〔2〕
山东省1995年清户核资时统计,全省负债大于企业资产(资不抵债)的企业有2639户,负债额为276亿元; 资产损失挂帐大于资产的(空壳企业)2836户,损失挂帐111亿元。〔3〕
黑龙江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企业多,曾做出很大贡献。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森工、军工、煤炭和一些机械行业的企业面临困难很多,资产负债率也偏高。
多年来,我们国有企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最大的优势。现在的问题是,资本沉淀,没有流动起来,如果能把资产存量盘活,搞好资本运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大有希望。
“资本”这个政治经济学的术语,人们很熟悉,但又不十分清楚。由于多年来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一些同志认为资本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是没联系的,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偏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育市场经济过程中,“资本”这个经济现象仍然存在,不同的是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广大工人群众不再是雇佣劳动者,而是企业、国家的主人,“资本”本身所表述的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是适用于任何市场经济的社会生产过程的。今天,我们要理直气壮地研究“资本”,把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基本理论运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怎样对待资本流动,这不仅仅是个政策性问题,还有一个更新观念问题。以往如果把国有企业出售给乡镇企业或民营企业,或被兼并或与其他经济成为联合、掺股等,有人惊呼:“国有资产流失”,是“败家子”行为,是“动摇公有制”等等,帽子满天飞。然而,对那些经营不好,设备长期闲置的资不抵债或空壳企业,却无动于衷,认为反正资产还在,没有流失,还固守公有制的阵地。这种陈旧的观念严重地束缚企业干部和职工群众。
湖北等地搞资本运营的实践表明,要搞活国有企业,就要把企业资产存量盘活,通过资产重组,使资本流动起来,“死钱变活钱”。即或是出售给其他所有制企业,但收回来的资金,再投入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重新创建新的国有企业,从“资本”观念来说,资产并没流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市场合理配置资源,资本如果不流动,就没办法合理配置资源,这正是与计划经济体制截然不同的。我们从事经济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如果不真正从思想观念上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永远也不会搞活国有企业的。
二、资本运营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
1.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是经济学一个术语,笔者查阅一些很有权威的经济学大辞典,包括管理学、金融学的辞典,都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从这个侧面,可见以往对资本运营不够重视。
如何对资本运营这一经济现象给予科学界定,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化说法。
笔者认为,所谓资本运营,是以提高资本使用效益为目的,以资本流动为前提,科学经营管理资本的资本运动过程。
首先,资本运营强调的是流动,是前提条件,如果资本不流动,就不能运营。流动有二层含义,一是注入增量,指的是投资、借贷;二是盘活资产存量,这是重点。
其次,资本流动不是随心所欲的盲目流动。流向资本使用效益高的企业、部门,流向回报率高的地方。只有明确这个目的,才算搞好资本运营。
再次,资本运营除了资本流动外,还要科学经营管理资本。要把资本流动与经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理想的资本运营。
2.资本流动的类型
资本运营的重点和前提是资本流动,就国有企业来说,资本运营是通过产品形态、资产形态、房地产形态、资金形态、无形资产(科技、知识产权、名牌商标)等形态进行的。
(1)资本运营的纵向流动,指的是资本增量问题,即通过投资、 借贷,注入新的资本增量,投入生产、科研,经过生产过程,将产品投放市场,销售后收回资金,产生利润,再投入生产过程。用简单的公式表示:投资——生产——流通——消费——再投资。如果排除一切不良因素,注入新的增量,会取得相应的利润,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然而,一些企业注入增量后,并非收到理想效果,有些钱做为流动资金花掉了,有些资金并没带来增值,甚至又形成新的债务,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争取到的投资和必要的借贷不能一律排斥。
(2)资本运营的横向流动,指的是盘活资产存量问题。 主要通过企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这是资本流动的重要方面,可以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出售等多种形式,具体采用何种形式,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没有固定的模式。
3.搞好资本运营才能真正搞活国有企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除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一部分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之外,在一般情况下,国营企业的资产是不流动的,包括人力资源轻易也不能流动,这种资产使用刚性,造成了大量存量资产闲置。而国营企业资产名义是国家的。实际被分割在各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无法流动。
现在,国有企业不是由国家直接经营了,但多数企业仍只生不死,存量资产很难流动,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低下,造成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合理,靠国家注入大量资金形成新的增量来调整,或靠银行贷款,一是国家没那么多的钱,二是银行也不会轻易贷款,即或适当注入增量,也不能彻底解决目前国企困难,还应把眼光放在盘活资产存量上。
据统计,截至1995年底,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已达4.5 万亿元之多,全社会资产存量大约在7万亿左右, 而每年的投资增量大约相当于存量的1/4—1/3。然而,在资产存量中,大约有1/4—1/3的生产能力闲置或利用不充分。〔4〕这表明, 搞活国有企业必须把改善投资结构与优化资产存量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适度注入一定的资本增量来推动资产存量调整是必要的,但搞好资本运营的重点是存量调整和资本流动。
“资本运营”的理论及其操作,以往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实践出真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湖北省的一些企业率先找到了这把搞活国有企业的金钥匙,把一批濒临倒闭或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搞好了。众所周知的“希岛风波”就是一例,说的是青岛海尔集团兼并了湖北武汉的希岛冰箱厂,这两个冰箱厂同是1982年代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冰箱生产技术。青岛海尔冰箱驰名全国,武汉希岛海尔冰箱产品积压、债台高筑,面临破产。希岛冰箱主动与青岛海尔联合,希岛的60%的股权被青岛海尔拿走,实际是被兼并。怎么看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了“希岛问题”,这刺激了一些人,也震醒了一些人,希岛被兼并后3.3亿元的沉淀资产盘活了,1000 名职工保住了工作岗位,海尔冰箱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企业活了,难道资本流失吗?没有!只不过资本流动了。
至于“小马拉大车”,一些乡镇企业或民营企业把某些国有中小企业兼并、收买或联合了,一些同志不理解,认为这是资产流失,是对公有制不利。殊不知,把那些长期闲置的资产重新配置、转移,收回来的资金、股权,钱又回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表面看“实物”是流走了,但资本却回来了,重新投入有生机和希望的企业,所以说,在对待资本运营的问题上确实存在一个认识再飞跃的过程。
现在很多有远见的领导者已认识到,资本运营非搞不可了,因为用资本的眼光看国企,看到的是巨大的国有资产价值,看到了光明的希望;用资本运营的眼光看国企,能看出它的病根——缺乏流动,市场经济的实践表明,资本的本性在于增值,而增值的条件在于通过市场合理流动。
三、如何搞好资本运营
有人比喻搞好资本运营是找到了搞活国有企业的金钥匙,由谁来使用这把钥匙。怎样使用这把钥匙,这涉及到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际操作的问题。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集团,要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5 〕江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提出以“资本为纽带”和“通过市场“去抓大放小”。一方面组建大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加快放开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但无论是抓大还是放小,都要以资本为纽带,都要搞好资本运营,只不过大企业与小企业情况不同。
抓住以资本为纽带这个牛鼻子,才能真正打破条块分割,才能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的大企业集团。小企业彻底搞活,也必须以“资本为纽带”,搞好资本运营,或改组、联合,或兼并、租赁,乃至出售,以及承包及股份合作制等等,资本在流动中重组,企业在资本运营中新生,那么如何运营,由谁来运营等问题则是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1.资本运营的主体
国有企业婆婆多,政府管,主管部门管。然而,到底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全责,“谁都在抓,又谁也不负责任”的状况长期没能彻底解决。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明确企业法人产财权,国家做为“出资者”对国企的资产有权管理。但资本运营主体是谁?湖北的经验是,造就合格的资本运营主体,就是权责明确、具有企业法人地位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这就是说,资本运营的主体不是各级国有资产局,而是由各级政府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参加的经营公司,这个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有企业法人地位,权责必须明确,要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职责。
政府的任务是造成合格的运营主体,而其主体“突破了行业、地区、所有制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在运营资本中促进了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国有资产结构的优化;实现了量化的国有资产结构的优化;实现了量化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6〕
明确了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主体,就便于操作了,这里值得强调的是,政府虽然不直接去运营资本,但必须宏观调控,并对国有资本运营主体进行领导、监控,使资本运营健康发展。
2.资本运营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就其存量调整来说, 通过股份合作、联合、兼并、出售等形式,使资本流动,达到存量重组之目的。
从各地运营的实践中,创造出许多好的做法。如“以名带实,以实扩名”,无形资产、名牌战略已被充分重视。也有的地方把分散的企业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把他们“捆绑”在一起,组建规模效应的企业集团,形象比喻为“扎木成排”;此外还有“水果拼盘”、“强手领跑”、“小马拉大车”、“千斤顶效应”等等,虽然方法不同,但归根到底是让资本流动起来,使资本在流动中增值保值,把“死钱”变“活钱”,促进企业的发展。
资本运营的方式多样、方法很多,各地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实行切合本企业实际的运营模式。
3.提高资本经营水平
“资本”如同其他经济事物一样,也存在着科学经营管理问题,过去对经营资本的理论研究不多,多数人认为那是金融部门的事情,这是一种误解,资本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要有较高的经营水平,才能使其保值增值。
第一,努力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经济效益。就要强化微观主体的自主决策水平和承担风险的约束机制。投资行为主要应为企业行为,不是投资越多越好,而是投资的效果如何;投资结构合理化,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上项目,充分发挥市场对投资流向的调节作用;注入投资的增量之后,企业要尽快盘活存量,有效地使用增量,使资本在流动中增值。
第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更好地发挥资本的作用,切忌“钱到地头死”或长期闲置、占用资金。
第三,正确认识和合理解决企业的债务问题。时至今日,企业债务仍旧严重,互相拖欠,压力很大,企业的利润有的还不够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企业没有后劲。一些亏损企业,还债无望。有的经济学家提出对那些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调、并、卖”,即破产、调整结构、兼并和拍卖。这实际就是让资本向好的企业和地方流动,是资本运营问题,以资本为纽带,让一部分债权变股权,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债务问题。
综上所述,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搞好资本运营。对于这个新事物,需要理论上探讨和操作性的实践过程。不要以为只要提出资本运营这个理论命题,国有企业立即就搞活了,还要做艰苦细微的运作。
注释:
〔1〕参见王郁昭:《解开企业资金紧张的四个结》, 《经济日报》1996年9月16日第5版。
〔2〕参见张杰等:《资本运营: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经济日报》,1997年6月9日第1版。
〔3〕参阅黄可华:《资产经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 《人民日报》1997年5月4日第10版。
〔4〕参见田江海:《着力改善投资结构》,《人民日报》1997年3月20日第9版。
〔5〕见《人民日报》1997年5月30日1版。
〔6〕参见牛文文:《资本运营:谁来使用这把金钥匙》, 《经济日报》1997年6月10日第1版。
标签:国企论文; 存量资产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资本存量论文; 资产经营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资本运营战略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