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原环境特征看西藏环境保护的重点_环境保护论文

从高原环境特征看西藏环境保护的重点_环境保护论文

从高原环境特征论西藏环境保护重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藏论文,环境保护论文,高原论文,特征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中部,总面积2.5×10[6]km[2],有“世界屋脊”之称,是我国和南亚、东南亚地区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和上游流经地区。是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和调节区,这里的气候变化不仅直接驱动我国东部和西南部气候的变化,而且对北半球具有巨大的影响,甚至对于全球的气候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敏感性、超前性和调节性。

1 环境特征分析

西藏自治区地域辽阔(120多万km[2])、人烟稀少、开发程度和城市化水平低,工业规模小,环境污染相对较小。截止1997年底,全区仅有241.02万人,密度为1.98人/km[2];2个市,总人口22.58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14.78万人。1998年,全区GDP也只有91.18亿元, 工业总产值仅11.76亿元,工业废气排放1.226×10[8]m[3], 其中工业粉尘排放1.73×10[4]t,SO[,2]排放1.43×10[6]kg;全区工业废水排放2.49×10[7]t,其中COD排放2.77×10[6]kg,As排放6.46×10[4]kg。 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9.95×10[4]t。

区内主要市镇环境空气中SO[,2]日均值浓度介于1~8μg/m[3] 之间,NO[,x]日均值浓度介于3~47μg/m[3]之间;主要江河、湖泊的水质均能达标;至今未出现过酸雨和放射性污染。特别是江河源头地区及大多数湖泊所在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甚微,基本处于原生状态。

西藏自治区所处的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和异常独特的地理单元,平均海拔4500m以上。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 喀拉昆仑—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横断山脉等横亘其间,雪峰连绵,冰川纵横,土壤类型多样。藏西北高原荒漠广布,存在大片无人区,是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藏东南地区则山高谷深,森林茂密,这一地区既是我国第二大原始林区,生长有桫椤、红豆杉、巨柏等珍稀植物,也是滇金丝猴、小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地。总之,西藏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向地带性。

这里既有巨大的地形隆起和复杂的周边界面条件,也有独特的热岛效应形成的特殊的高原大气环流,这些条件造成了西藏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总体上具有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并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更替,即:亚热带——暖温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植被也从东南到西北随着自然条件的水平、垂直及坡向变化,依次出现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半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灌丛草甸、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但全区有林地面积仅1.265×10[7]hm[2],其中森林面积7.17 ×10[6]hm[2],森林覆盖率仅5.8%;草地(含荒漠化草地)面积达8.11×10[7]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6%。

西藏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河流有20余条,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都流经这里,其中雅鲁藏布江是西藏第一大河,境内全长2057km,流域面积240480km[2], 流域平均海拔4500m左右; 雅鲁藏布江上中游地区是西藏开发最早和开发程度最高的地区,生态环境退化较为严重,主要是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雅鲁藏布江下游有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境内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湖滨草甸和湿地既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优质牧草,也是黑颈鹤等珍禽的栖息地。

在这样的条件下,繁衍出丰富而极具特殊性的生物种类。就植物种类而言,仅高等植物就有164科,1145属5296种,分别占全国的35.65%,31.30%和19.51%,其中分布于西藏的中国特有种有1198种、西藏特有种有991种;在5296种高等植物中有31种属国家珍稀保护物种, 占全国的8.8%。野生动物也很丰富,陆栖脊椎动物计有730种,占全国的32.8%,其中兽类142种,鸟类488种,两栖类45种,爬行类55种,分别占全国的24.8%,41.1%,19.9%和17.5%;另有鱼类68种。在这些脊椎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动物有125种,其中特有种25种, 均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此外,西藏地区还有昆虫2300多种;真菌880 余种,其中大型经济真菌588种,占全国经济真菌的43.8%。 在东部和南部边缘出现了物种分化极其活跃的区域,成为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形成和分化中心。因此,西藏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综上所述,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尚存不多的、重要的环境背景值区域,也是非常独特的生态环境单元和世界上十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人类研究地球环境变迁规律和积累环境背景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西藏86.1%的土地处于海拔4000m以上的地区, “高”和“寒”是其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除藏东南峡谷及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区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外,绝大部分地区具有我国西北内陆性气候特点,即日照多(1600~3400h/a),辐射强烈(6000~8000MJ /(m[2]·a));气温低(最暖月平均气温10~18℃,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日温差大(14~16℃);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干季仅占 10%~20%);降雨量小(绝大部分地区在500mm/a以下),蒸发量大(2000mm/a以上),湿度低;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 氧含量少;灾害性天气频繁。

多发的雪灾、霜冻、洪涝、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导致了冻胀融沉、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泥石流、土地盐碱化、崩塌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繁,且分布范围广、危害大。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致使生态环境呈现出脆弱性。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03×10[7]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3%, 主要分布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藏东“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流域;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2.05×10[7]hm[2],占全区总面积的17%,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泥石流类型齐全,集我国泥石流类型之大成,主要分布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和藏东“三江”领域,面积达4.89×10[7]hm[2]。

且西藏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将难以恢复,如西藏昌都地区优势树种——云杉,被砍伐后再进行人工促进天然林迹地更新,则5 年时间仅能生长20cm左右,而且必须有3年的时间在温室里生长。又如川藏公路、 中尼公路等国道,都因穿越第四纪松散层,而又未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外力的作用下,地质灾害极为发育,致使公路因泥石流、塌方而造成常年中断,像川藏公路102滑坡群,在3km长的范围内,集中了大、小灾害性滑坡体6处,自1991年以来, 每年用于该段公路的保通费达100多万元,而每年的断通时间仍高达50~120天;据测算,根治该段公路病害的费用将高达1亿元以上。

2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使其成为关系能否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落后状态,可以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又长期面临达赖集团的干扰破坏”的基本区情。决定了西藏面临以下几个主要环境问题。

(1)近几十年来,受全球环境变迁的影响,境内湖泊自然萎缩、 冰川雪线上升、土地干化、草地鼠虫害、植被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明显,且有加剧之势。

(2)西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脱胎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 50年前的旧西藏,没有现代城市,没有现代工业,没有现代交通,没有现代教育,几乎与外界隔绝,导致现在西藏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欠帐过多,全区至今无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市镇内垃圾乱堆滥放、污水漫流现象严重。西藏现有的工业技术起点都很低,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污染物,形成点源污染。

(3)西藏自治区已经提出, 到下世纪中叶同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并确立了以农牧业为基础,以森工、矿产开发、建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旅游及民族手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些都势必增加对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开发,使其承受更大的压力。

3 关于西藏环境保护重点的思考

(1)前面已述及西藏物种资源非常丰富, 保护好西藏的生物多样性既可为维护世界生物多样性做贡献,又可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来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搞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是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西藏的生物资源遭到了一些破坏,像藏羚羊这样的西藏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还在遭到偷猎,长此下去必然导致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因此,加强西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刻不容缓,西藏自治区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着手抓这项工作,颁布了一些法规和规章,并先后建立了14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芒康盐井滇金丝猴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从建区时的500~600只发展到现在已超过700只。但是,总体而言, 目前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还存在人员、经费、装备不足,自然保护区数量、类型结构不合理,保护力度还比较弱等问题,需要得到各方支持来加强。

(2 )抓好草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西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西藏自治区拥有天然草地8.11×10[7]hm[2](含荒漠化草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6%。草地类型丰富多样,是我国主要的绿色基因库和可贵的景观资源。而且西藏又是以草地畜牧业为基础的农业经济,草地畜牧业产值一直占其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

然而,由于受西藏特殊生态环境的制约和一定的不良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高寒、干旱、冻融以及过度放牧、采挖草根做燃料、拾畜粪做燃料等。草地质量较差,出现退化、沙化趋势,主要表现为青草期短、草层低矮、覆盖度低、鼠虫害严重。现在产可食鲜草在750kg/hm[ 2]以下的八级草地占49.49%,产可食鲜草750~1500kg/hm[2]的七级草地占28.69%。据调查,全区草地退化面积已超过1100万hm[2]。所以,加强西藏草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刻不容缓。

(3)西藏自治区是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印度河等著名江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经地,保护和改善其源头和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我国、南亚和东南亚的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西藏的环境保护重点之一。

(4)“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拉萨河、 年楚河)中部流域是西藏开发较早、开发程度较高、人口相对密集、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但是,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战争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以及气候变异等原因,致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而自治区又将该区域作为今后重点发展地区,势必给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将该地区作为西藏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坚决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确保该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西藏自治区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 经济社会落后,自治区提出到下世纪中叶同全国一道实现现代化。这就预示着西藏将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目前已暴露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工业技术起点低,部分国内外淘汰的、落后的生产工艺也有向西藏转移的趋势;资源开采方式不合理;农牧业粗放经营等非持续发展的现象。因此,必须把“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作为西藏环境保护工作的另一重点。

(6)西藏目前仍然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 重要的和独特的环境背景值区域,在这里开展环境监测和环境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应成为西藏环境保护的重点之一。

标签:;  ;  ;  ;  

从高原环境特征看西藏环境保护的重点_环境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