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丽1,王洋2

(1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1)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20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认知性心理护理;老年脑卒中;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210-02

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呈现起病急、进展迅速且预后较差的特点,在中老年人口中高发。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在于脑部血管突发破裂或阻塞,致使流入大脑血量减少,造成脑组织损伤[1]。脑卒中的发生不仅引发机体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还可对患者神志造成影响,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便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甚至引发患者产生轻生或自杀行为。有研究表明,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对于治疗效果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为研究认知性心理护理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旨在探讨认知性心理护理对于此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入我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在观察组中包括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分布55~78岁,平均(67.7±8.5)岁,发病次数:初次发病32例,2次发病2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分布为55~80岁,平均(68.6±8.4)岁,发病次数:初次发病31例,2次发病2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进展等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标准,并且经 CT 或 MRI 证实确诊为脑卒中;②病程均度过危险期,不存在生命危险;③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治疗抵触甚至轻生倾向;④生活基本可自理,但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⑤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意识障碍和极度昏迷患者;②伴有严重心、肝、肾等或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测量、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之认知性心理护理。具体实施如下:(1)认知性心理护理实施前首先对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整个研究团队充分理解护理方案、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2)重建认知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积极与其进行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发展,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评估,同时发现患者对于疾病的不正确认识并及时纠正,指导患者对此疾病正确思考,并应用专业易懂性语言使其正确认识此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康复效果等,从而使患者对于脑卒中产生准确且充分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后患者才可实现对于治疗的接纳以及预后的全面认识,从而消除疑虑,实现对情绪及行为的调节和控制,进而更有效的配合治疗[2]。(3)增加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做好患者与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家属的照顾能力,使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通过与家属的沟通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4)根据患者学历层次及生活经历针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因素原因进行特殊心理疏导,针对特殊问题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探讨,使患者进一步认识自身能力与价值,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加完善的重建自身概念系统[3]。

1.4 观察指标

1.4.1依从性良好:患者按时接受治疗,谨遵医嘱,服药自觉。依从性较差: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劝说下勉强接受治疗,服药被动。无依从性:患者厌弃治疗或认为治疗无效,不服药。

1.4.2生活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100)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代表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量表所有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表明,经过认知性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呈现上升趋势,尽管关于脑卒中的诊疗技术在不断提高,其临床疗效也已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年龄、家庭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等原因,加之卒中后抑郁等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造成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欠佳、情绪低落、对于疾病认知匮乏,故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且发病后可对其生存质量造成极大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改善此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有效提高其预后生存质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必要课题。

心理护理已被许多研究证实对于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4]。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则是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对于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康复效果等专业知识的教育。通过增加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交流,创建其关于本病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家庭支持环境,对患者的心理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从而有效避免发病后的自残行为和轻生倾向,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认知性心理护理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有显著提高作用,可考虑在临床推广施行。

【参考文献】

[1]陈绯.心理护理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辽宁),2012.

[2]朱妍,温建丽,张雪云.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5).

[3]高寒.认知性心理护理应用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38).

[4]王雪,洪利.延续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8):1352-135.

论文作者:王丽1,王洋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  ;  ;  ;  ;  ;  ;  ;  

认知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丽1,王洋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