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330000
【摘要】心内科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常具有突变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且往往来势凶险,有时可发生在医务人员未能预料的情况下,甚至在病情已获得显著改善的过程中出现。由于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抢救时必须分秒必争,精心护理,才能转危为安。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护理工作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做到应急时人员在岗,物品在位,不耽误抢救时间。护士技术水平是争取时间的主要因素。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通过对护士基本素质的训练,使每个护士都能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熟练准确的技术操作和监护,熟悉各种急救药物,有较强的临床技能和敏锐的观察,分析,应变能力。
【关键词】危重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28-01
1临床资料
2014年我科共收治危重患者132人,其中,男85例,女47例,年龄22~78岁;急性心肌梗死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抢救心力衰竭患者81人次,病因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高血压病、肺部感染、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等。死亡12人。
2病情监护
2.1患者症状、生命体征与心电图的变化: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观察,直接关系到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与紧急处理,护士如能及早发现,则可减少或避免病情加重,改善患者预后,从而大大降低了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心内科的护士除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外,要对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认识,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脏节律、频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记录下来,标明时间,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
2.2预见性的观察内容:心血管病房的患者随时都有并发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的可能,即使病情稳定时仍需严密观察,如急性心肌梗死出现严重的室性早博往往是室颤的先兆;室性心动过速为尖端扭转型室速时也常常是心室颤动的先兆;因此,应随时做好一切抢救的准备。
2.3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近期并发症的观察
2.3.1穿刺部位血肿、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特别是经股动脉途径手术后要严密观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包扎松紧要适度,警惕迷走神经反射,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避免髋关节弯曲,对术前已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避免过早下床活动[1]。
2.3.2拔鞘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PCI术后6小时应拔除动脉鞘管,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压迫股动脉时,易诱发迷走神经反射,可导致心动过缓和低血压,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因此,在拔除鞘管时或拔管后,护士应密切观察心率,严格监测血压。
2.3.3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应激性溃疡,致消化道出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行PCI术前、术中及术后拔除鞘管后均需使用抗凝药物,其副作用易导致出血。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症状易出现在术后3~7天,其表现为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黑便。因此行PCI术后的病人护士需密切观察血压、大便及呕吐物的颜色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现象。
3药物治疗的观察
3.1观察药物疗效:护士是药疗的直接执行者和直接观察者,在药疗的整个过程中都站在第一线,对危重患者药物治疗的观察更为重要。根据医嘱及时调整心律失常药物,并熟练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浓度、剂量、用法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如:胺碘酮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应注意血压的波动;用硫酸镁、苯妥英钠时则应注意监护呼吸、血压、心率变化。
3.2严密心电监护:使用药物转律时必须心电严密监护,边推注药物边观察,如转律成功立即停止推注,以免引起心跳突然停止或房室传导阻滞。
3.3血管活性药理想的给药方法是微量泵输入,如为输液器点滴则应严密观察输入速度,并告知患者一定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同时应用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血压如:硝普钠、硝酸甘油注射液,多巴胺、阿拉明,当血压发生变化时应立即查看输入的管子是否脱出或扭曲等,药物即将完时应配制好备用,以免中断引起血压波动。观察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
3.4抗凝药物的观察: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观察患者牙龈及消化道出血情况,查看凝血酶原时间。
3.5警惕病情反复:危重患者经过抢救后,病情好转,仍需警惕病情反复,如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活动后又可突然变化,心力衰竭患者在大小便后心跳突然停止等,护士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防止病情恶化。
4心理护理
4.1危重患者往往感到恐惧,焦虑,护理人员要热情,耐心。细致地给病人讲解,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2],要以沉着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信赖,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够正确地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安静休息,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减少探视人员与缩短探视时间,以减少外界家庭或工作上带来的情绪因素。
4.2也有些患者并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险性,不配合护理工作,譬如说:拒绝吸氧心电监护,随意下床大小便,饮食不节制,自行调输液滴速等等,对于这类患者要以柔和方式告诉他配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不配合护理工作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但是一定不能使患者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以达到配合护理工作目的为准。
5一般护理
5.1饮食护理:危重心血管病患者在饮食上强调低热量少食多餐,以减轻心脏负担;高热量饮食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心脏耗氧量,如进食过量,膈肌上升,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负担过重,诱发心衰,心律失常而猝死,饮食多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防止腹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5.2排便的护理:护士应关心患者使其尽快适应病房环境,养成床上或床边排便的习惯,切忌排便过度用力,因屏气可增加心脏负荷,心肌耗氧量增加,甚至诱发心律失常,对便秘者可腹部做顺时钟按摩,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对没有腹泻的病人常规给予适量缓泻剂如:大黄苏打。
6安全管理
6.1保证各种急救药品、物品完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6.2防止坠床对烦躁病人应加床栏,并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适当约束,防止坠床的发生。
6.3外出检查全程陪同:护士将在转运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提前进行预见性评估,并告知家属,同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转运前对病人的评估,急救物品及药品的准备,途中、检查中的病情监测,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6.4防止意外拔管:烦躁及意识不清的病人要加强巡视,必要时可适当约束,防止各种管道的意外拔出,如: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及PCI术后动脉留置的鞘管等。
7认真做好记录
护理文件是护理过程的原始记录,为客观病历,和其他病历一样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完善的护理记录一方面保护护士,另一方面也是保护病人合法权益的依据,遵循客观,准确,及时,看到什么写什么,做了什么写什么的原则。特别对于危重病人的,在书写时护理记录更应该加倍重视,不但要及时、客观,而且还要和医生书写的病历保持一致性。在一些医疗纠纷的实际处理过程中,护理记录如存在很多缺陷,往往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
[1]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44.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9-170.[3]杨传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19
论文作者:陈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药物论文; 护士论文; 危重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血压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