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研院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关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业单位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科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及特点

我国学术界对“事业单位”的概念有多种说法,本文所论“科研事业单位”界定为从事经济建设的各部委直属的科研院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界定为科研事业单位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二级甚至三级单位的领导干部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

因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对象复杂,审计内容繁多,与财务收支审计等其他审计类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对事监督和对人监督有机结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科研事业单位及所属的经济组织中,对单位财务及经济活动的审计最后归结为个人经济责任评价的一种特殊审计活动,它是经济和行政监督,是对事和对人监督的有机结合。运用对所在单位财务状况、经济活动的审计结果评价、分析被审计对象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2.涉及的内容政策性强、群众性广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以评价经济责任为主要目标,涉及的内容宽泛,评价的事项繁多,政策性要求强;同时,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依赖被审计单位的群众评议,特别是对经济责任的评价,因此,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3.审计结果运用范围广。首先,对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继任领导而言,可以根据审计结果调整自身行为,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更好地完善自身社会角色。其次,被审计对象的上级单位可以了解干部任期内下级单位的财务状况是否和长远发展目标相一致,以便适时调整目前执行的经济目标。最后,干部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审计的结果对干部升迁、任免等作出正确的审查处理意见,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审计结果运用。

4.审计的风险具有特殊性。一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客体的特殊性,审计目标的严肃性,审计结果运用的广泛性,经济责任审计具有特殊的风险性。审计最终目的是评价和界定责任人,如果审计评价的意见不恰当或者审计报告不够准确,不仅会对被审计对象个人造成很大危害,也会对干部管理产生误导。依据错误信息做出决策产生不良影响,风险大大超出了常规审计。二是从审计实施程序来看,内审机构实施审计后向委托人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不仅要对被审计对象负责,也要对审计对象所在单位职工负责,如为离任审计还要对继任者负责。如果对被审计对象应负的经济责任不能充分披露或有意袒护,造成审计报告失真,要承担相应的审计风险,这也是与其他审计的不同之处。

5.审计的程序具有差异性。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一般审计不同,一般来说,担任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机构需要接到上级机关或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后,才能实施审计。审计通知书需同时抄送被审计人,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的材料要包括被审计人提交的任期内工作总结。同时,提交的审计报告与征求意见、审计结果的报告形式以及审计结果的运用等也与一般审计不同。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由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向授权和提请审计的部门提交有关审计报告,授权部门对报告无异议后,再向被审计单位提交审计意见书,做出审计处理决定。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新审计形式,根据各单位的业务范围、经济活动情况及实际工作职责内容综合分析,可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分为财务会计责任、科研业务责任、管理决策责任和个人廉洁自律责任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财务会计责任主要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和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查,有无隐瞒、截留、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等问题;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和决算、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查;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审查,要注意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经营管理合法性审查,主要是审查非法竞争和以权谋私等行为。

科研业务责任主要是对经济、科研业务指标执行和完成情况的审查。(1)科研项目立项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可行性分析及是否符合科技政策,有无虚列项目转移、挪用经费。(2)科技三项费用使用是否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是否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有无截留挤占、挪用闲置等现象。项目的实际效果与效益如何,项目失败的原因在哪里。(3)结项课题的项目收入、技术收入(指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及经营性收入是否及时全额入账,有无设账外资金,截留、挪用等行为。(4)是否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划清不同资金来源的开支界限及各课题与各产品间的成本界限。(5)科技周转金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回收及时,是否存在无法收回的损失,原因何在等等。

管理决策责任主要审查:一是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投资、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及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是否进行科学分析、集体决策,各项投资效益如何,有无盲目投资和决策失误的情况。二是是否建立健全了符合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控制度,在经营过程中是否有效执行。

个人廉洁自律责任审查:是对被审计者任期期间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法规、纪律和制度等个人经济责任的审查,主要是看有无重大失职、渎职行为,包括挪用贪污、索贿行贿、以权谋私等造成国家财产重大损失的行为。

由此可见,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综合审计,它包括财务收支审计、业务考核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领导干部个人遵纪守法审计等形式。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已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内审工作的重点,实现与财务审计、专项审计等结合,做到一审多用。

三、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探索,科研事业单位在实践中已经总结出了一系列符合单位实际的有效的成功经验,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向纵深发展的障碍。

1.审事与议人并存,使审计组织的实施难度加大。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评价,是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人格化。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审事与议人的结合,其针对的问题比较尖锐,监督的范围很广,这要求审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从而保证对事实的真相做出准确判断。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是包含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多种审计形式,这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2.现有的审计模式制约了内部审计开展。目前,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未能跳出财务收支审计的模式,审计形式仍然局限于审计抽样、查看会计账簿,凭专业经验判断和调查被审单位有无“小金库”或账外账,有无领导个人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的情况等等。评价领导干部是否遵守财经法纪,党风廉政情况如何,仅从财务账面掌握的情况显然无法全面了解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犯罪问题,并不会直接在财务收支账面上反映出来,如领导干部收受贿赂、私自设立小金库、私分公款等。因此,现有的审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真正价值和重要作用,影响了报告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审计结果也就很难得到领导和组织部门的重视。

3.审计时间的跨度性,增加了审计的风险。被审计对象任期长、情况复杂,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经济责任审计通常以领导干部的任职时间作为审计时间,一般是三到五年,但大多数单位财务处处长、二级研究所所长等中层干部任期都超过五年,其间,国家的经济政策、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所在单位的内部结构和管理机制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些都会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情况产生影响,这就增加了审计难度,加大了审计风险。对拟提升任用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要求完成时间紧,但是审计内容多、业务量大,反映的问题也比较多,情况相当复杂。由于内部审计力量相对薄弱,造成审计人员在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审计工作量大,有潜在的审计风险。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先离后审,更加大了审计风险。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界定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错误责任和舞弊责任等,同时还涉及一些不可量化的非经济责任的内容,如领导水平、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根据审计调查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公正评价,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大多数任期内有违规违纪行为的领导干部,并不配合审计人员,还会采用弄虚作假的手段,设置障碍,阻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也导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难以查实,从而加大了审计工作风险。

4.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不足,整体合力难以发挥。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建立了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财务、资产监管等部门参加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也规定了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但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尚未形成合力,整体作战优势并未发挥。相关部门除参加每年的例行联席会议外,在相互沟通、资源线索共享等方面做得不够到位,纪检监察与审计部门之间未能实现高效率运作。例如:有些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在处理经济案件时,发现了涉及领导干部的违规违纪线索,但缺乏相应的专业查证力量和手段,而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涉案线索,也常常缺乏进一步将违纪事实查深查透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因为各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认识和界定缺乏统一性,审计人员有时提供的审计结果,难以满足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干部管理和改革用人机制的需要。因此,只有各有关部门相互理解,通力合作,不断增强工作的协调性,才能发挥优势,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效益性目标弱化,影响了审计评价质量。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对领导干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主要有三个审计目标: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主要针对财政、财务资金使用上的违法违规性问题,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由于事业单位通常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内部财务核算只注重成本管理和控制,无法同利润中心一样进行收入成本控制的效益核算;还有内部审计权限、审计环境以及审计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效益性目标在审计实施中被弱化,影响审计评价质量。

四、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综上所述,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上述问题,但其在科研单位内部承担着加强内部控制和干部管理的任务和责任依然非常艰巨,我们要继续研究、尽量解决阻碍其履行职责的因素,逐步采用更完善的方法促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功能的发挥。

1.加强内部管理,建构经济责任型组织,为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利制约和监督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从而真正实现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工程安全、生产安全。

2.更新审计理念。积极探索以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的经济责任审计新路子和新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制度,继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控制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4.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合理运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实施审计和监督的合力。整合内审人力资源,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5.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逐步实现审计结果运用与干部考核任用、领导干部日常教育监督、反腐倡廉具体工作以及党委与领导班子决策相结合,真正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监督的职责落到实处。

标签:;  ;  ;  ;  ;  ;  ;  ;  ;  

关于科研院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