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论文_曾兴兵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论文_曾兴兵

国网宜宾供电公司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 644000

摘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极易受到自然环境、管理和维护以及自身材料质量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线路的安全隐患,在安全运行中会出现各种问题。为了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迫切需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问题和技术上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来改善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的电能质量。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管理;技术措施

1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

1.1自然因素

由于我国的面积较广,所以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也略有不同,这些气候的差异性就会给输配电及用电工程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尤其这会对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更大的影响,以使供电质量下降,满足不了人们的用电需求。特别是在深山地区中,气候环境对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影响最大,问题也最明显,如果发生火灾等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大面积线路受损、瘫痪等现象,对于供电的安全也就不能有所保证。自如受到大风的天气线路会剧烈摇晃,进而会产生内部断裂、整体断裂等现象,不但造成了电力运行的事故,还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极大的人生安全,而遇上大雨天气,则容易形成线路短路或者对线路外部的防护层形成侵蚀,同样会降低线路运行的质量。

1.2线路自身因素

用电工程线路作为输配电最为关键的材料之一,其质量严重影响着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如果用电线路出现损坏,在输电的过程中则会发生短路、漏电等现象,严重的则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据调查统计,大部分用电事故产生的原因为输电线路的质量不符合相关的标准。一些厂家为了节约成本、控制投资,在生产电线的过程中选择质量较差的材料,这种不合格材料不仅尺寸规格不符合用电工程的需求,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及其容易出现老化、短路的情况,正是由于这些不法商家,为了赢得自身的利益,使得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缺乏安全性。

1.3人为要素

有部分输配电工程位于人口密集的地方,在此前提下就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即直接性破坏、生活垃圾污染。直接性的破坏主要是指某些有心或无心的人为举动,直接的对工程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例如撞车等等,从而使得工程受到一定的损伤,这些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逐渐扩大至一定程度后爆发。而生活垃圾污染,主要指塑料袋等污染,因为处于人口密集区,此类生活垃圾很容易与工程接触,在不清理的前提下,生活垃圾会慢慢腐化,从而使工程产生各种不可预测的影响。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2.1管理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层面工作保障也是输变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有序、规范的环境管理,可以使输电、配电和用电安全运行,主要内容如下:建立内线安全运行管理体系是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充分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工程线进行标识,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制定线路维护的有关规定,定期维护,定期进行维修人员培训工作,合理安排日常检查区域分布,明确线路故障处理和维修步骤,不定期突击检查,进行线路巡检工作;制定奖惩措施,给予认真负责人员奖励,要提高对电力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积极利用电网的新技术

需要对设备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将不同时期的设备状态断面进行充分地整合,从而对系统间设备的状态实现互检比对;进行历史时刻的查询,这有利于对电力设备的数据实现方便的存储和调取,从而实现设备状态的迅速快捷和设备使用历史的数据查询;进行未来时刻的断面预测,在做好了设备数据的质量分析以及历史时刻查询这两个事情的基础之上,对涉及到设备状态改变的一系列计划类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并实现智能化的演算,从而推测出在未来的某段时期之内调度的操作历程;对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的线路在某时刻的断面进行预测。

(3)开展线路状态检修的维护模式探析

对于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可开展科学的状态检修且有侧重点的运维工作,让其线路的运行处在可以控制的水平,确保线路稳定运行。状态检修的形式在现实运用过程中,是要遵循相关流程的规定,工作人员应当应当提前收集线路的运行状况信息,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检修措施。此外以判断设备是否具有检修的必要作为是否能够直接运行或者制定检修计划的依据。在检修维护完毕后应当对维护效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其中对于输配电线路与用电项目线路运行形态评估时,有关人员应当依照相关要求,譬如架空送电线路状态评定中,有关人员应当把同塔和同杆建设线路加以单独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应当把其基础部分与保护区部分等加以科学划分,然后再评估。另外在输电与用电工程线路总体评定中,如果某个部分的独立评估状况均是正常的,那么总体的评估结果也不例外,如果每一个部分的评价中出现了一条甚至是多个异常部分,那么整体的评价结果则是为部分评价结果中最为严重的一个状态。

2.2技术措施

(1)针对自然环境因素破坏的技术措施

输配电工程以及线路绝大部分都暴露在野外,并有大部分的线路处于悬空的状态,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受到影响。例如受到大风的天气线路会剧烈摇晃,进而会产生内部断裂、整体断裂等现象,不但造成了电力运行的事故,还会对周边的居民造成极大的人生安全,而遇上大雨天气,则容易形成线路短路或者对线路外部的防护层形成侵蚀,同样会降低线路运行的质量。对于天气因素的防护主要依赖于人工作业、天气预判、设备质量等方面。首先是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加强人工对输配电工程以及线路进行实时的监察,对其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与此同时还要实时监控天气的变化,一旦预判到即将发生恶劣的天气,应当根据天气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大风天气应当加固输配电工程以及线路,以此避免断裂类型的故障,此外在初步建设与设备跟姑寒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所用的材料质量能够过关,因材料的质量决定了输配电工程以及线路的抵抗能力。

(2)针对线路自身因素的技术措施

针对线路自身因素的技术措施,主要需建立在三个层面,即线路质量管控、设备状态检测、设备更换。在进行线路基础设施配置时,要注重相关线路材料质量的控制和检查,严格规范相关线路安装时的质量管理,避免出现因为材料质量问题而产生安全事故。其次需要人工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测,确认设备当前的各项功能状态,如果存在功能退化的现象,则说明设备可能存在老化,基于此就需要将设备更换,将疑似老化的设备拆卸,之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测,如确认没有问题则作为维修储备材料。此外基于设备的更换需要一定的成本,在发现设备老化现象时,需要报备以此便于设备的管理。

(2)针对人为因素的技术措施

人为因素的破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心之举,例如撞车、生活垃圾等等,均是无法控制的影响因素。而为了确保这些无心之举对输配电工程不造成影响,可以通过相应的防护围栏来实现。防护围栏能够将输配电围住,使其处于一个人类难以企及的位置,至此避免了类似撞车的影响,而对于生活垃圾方面,还是需要依靠人工治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要求开展定期的巡查工作,当发现生活垃圾与工程接触时,需要及时清理。此外,如果存在有心的人为破坏,就需要在工程周边安装摄像头,监视周边工程周边环境,一旦发现有心破坏的人员,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给予其相应的法律处罚。

3结论

综上所述,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的核心问题,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线路的安全运行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提高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的应用,有效保证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王莲.基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的安全运行问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7):239.

[2]许菁.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0):239-240.

[3]付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线路安全运行问题研究[J].低碳世界,2017(35):52-53.

论文作者:曾兴兵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论文_曾兴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