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于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周岐清

周岐清

中方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于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作者在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指导治疗的84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急性阑尾炎组42例和慢性阑尾炎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性阑尾炎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77.35±3.72)min、(3.02±1.55)d和(2.96±1.38)d;慢性阑尾炎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54.13±2.45)min、(1.24±0.46)d和(1.11±0.4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于慢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排气时间等均比较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并发症发生率

阑尾炎属于临床常见并与多发病,而阑尾切除术是普外科中相对成熟的手术之一,且伴随外科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因疗效佳、安全性高、漏诊率第且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受到广大医务人员与患者的青睐[1]。我县为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于急性、慢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作者指导治疗的84例阑尾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取分组对照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县在本组研究中,选取于84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4例患者均与阑尾炎临床诊断标准[2]相符合。其中,男43例,女41例,年龄为9~71岁,平均年龄为(37.34±12.10)岁;体重为39~72kg,平均体重为(55.14±10.33)kg;全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转移性右下腹痛、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肝肾肺等器质性病变者、出凝血机制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84例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将其分为急性阑尾炎组和慢性阑尾炎组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以及临床症状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其手术过程为:患者取仰卧位,并给予其全身麻醉处理,在其脐部左侧缘或者左下缘部位取一切口,并采用气腹针穿刺以机那里气腹,将气腹压力设置为8~12mmHg。将患者体位调整为脚高头低仰卧位,角度为30°,脐缘下方10mm处的穿刺孔作为观察孔,并将患者脐部和耻骨的连线中点处穿刺孔作为副操作孔,脐部右侧外缘10mm的穿刺孔作为主操作孔。将腹腔镜置入患者腹腔中后,如无异常,则沿着盲肠寻到阑尾,使用阑尾抓钳将阑尾夹住,再使用分离钳和电凝钩游离患者阑尾系膜,使用钛夹夹闭其阑尾系膜残端哄着进行丝线结扎处理(慢性阑尾炎组:结扎法22例,夹闭法20例;急性阑尾炎组:结扎法29例,夹闭法13例),再使用电凝血管钳将阑尾根部压瘪,在距离患者阑尾跟的0.3cm处使用套扎器或者丝线进行阑尾结扎处理,并在0.5cm处将阑尾切除并取出。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排气时间,同时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肠粘连梗阻、腹腔脓肿、阑尾残株炎、中转开腹和切口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c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急性阑尾炎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慢性阑尾炎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

急性阑尾炎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长于慢性阑尾炎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阑尾炎,指的是阑尾因各种因素而产生的炎性改变,属于临床常见腹部外科疾病。阑尾炎包括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其中急性阑尾炎如果未及时急性手术治疗,或者采取药物治疗但未治疗彻底的患者,通常会演变成为慢性阑尾炎。而慢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即需采取手术切除法予以治疗。因而,阑尾切除术一向是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本组研究对急性与慢性阑尾炎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急性阑尾炎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慢性阑尾炎组长,其原因考虑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往往合并盲肠水肿、阑尾穿孔和炎性黏连等,上述因素均可增加腹腔镜下手术操作的难度[2]。同时,急性阑尾炎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慢性阑尾炎组,经分析发现并发腹腔脓肿的患者均伴随阑尾坏疽或者穿孔,且术中均进行了盆腔区和手术区的广泛冲洗,引发盆腔污染等,最终导致脓肿形成[3]。另外,因患者在术后调整体位,导致其小肠过度移动,其炎性渗出物引发肠管粘连[4]。因此术者需注意禁止冲洗患者腹腔,并在术中注意为小肠复位,以此降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

综上所述,与急性阑尾炎患者相比,慢性阑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更为显著,其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进食以及排气时间相对较短,且并发症比较少。因此,临床医生要注意减少术中对于患者的移动,禁止冲洗盆腔等,并持续改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技术,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等。

参考文献:

[1]王有利,刘凡,叶颖江,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急性和慢性阑尾炎中应用疗效的比较[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3,28(2):93-95..

[2]张永康,刘韵,廖晓锋,等.不同类型阑尾炎腹腔镜和开腹手术临床比较[J].海南医学.2011,22(11):88-90.

[3]王小林,张文,魏明发,等.腹腔镜与歼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儿童复杂性阑尾炎的回顾性研究[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2):83—85.

[4]杨金云,张晓雨,平洪,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疗效的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6):921—922.

[5]梁承友,罗毅,刘顺顺,等.复杂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术中处理及术后处理(附237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9):706—708.

论文作者:周岐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于急性与慢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分析论文_周岐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