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凝土经常面对的问题及应对操作论文_杨权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凝土经常面对的问题及应对操作论文_杨权

钦州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凝土过程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并就这些具体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应对方法,希望能在实际检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检测;操作方法

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也提倡节能减排环保的发展理念。随着建筑规模不断的扩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做好工程的质量检测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凝土中经常面对的问题分析

1.1建筑混凝材料品种越来越多,品质良莠不齐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提出,很多传统的建筑材料逐渐被新材料所替代,也使得混凝土材料在含水率、水泥含量、氯离子含量、PH值和抗渗性等内部性能以及混凝土内部钢筋的位置、直径和锈蚀状态等外部特征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内容不但对建筑的实用性与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改变,还会对其使用寿命和耐久性造成影响,特别是结构受力的节点,检测混凝土内容的完善有助于人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的性能和状况,为建筑物的可靠性检测鉴定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1.2施工单位施工技术不过关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没有按新材料的施工规范执行,而且施工员的素质不高,在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忽视了工程的保养,特别是结构梁柱节点、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的节点等钢筋较为密集的核心区,尤其需要做好保养工作,而实际上很多时候为了经济利益还没有过保养期限就开始下一步工序,影响了混凝土外表面的收缩硬结,出现粗糙、蜂窝麻面、裂缝缺陷、气孔、疏松层、不平整等问题,还容易导致工程质量检测的误判,最终导致建筑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大大减弱,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1.3检测方法滞后

随着社会和建筑业的不继发展,催生了很多结构复杂的高层建筑,这些建筑会用到较多的新型材料,但是很多检测的规范还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升级,这些检测规范就跟不上新型材料的脚步,导致检测新材料时显得有些无从下手,或用传统的检测方法造成建筑质量的误判,最终也会引起施工的损失,阻碍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4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没有及时培训质检人员对新材料专业的质检,要通过对新材料的认识了解、集样试验、总结数据、加强甄别、提高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人员的学习能力和检测能力。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凝土的问题应对措施

2.1应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

混凝土是构成工程的基本元素,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在选择水泥时就需慎重,实地考察水泥生产厂家的情况,在明确它证件齐全的同时,还需检验水泥的强度与温度性,以便保证水泥的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还要严格把控骨料的泥沙含量,一定要保证骨料的直接在标准范围内;检测人员要做好水以及外加剂等的质量检测;还要做到原材料的分类保管堆放,并控制好发放环节。

其次,还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一定要注意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工作,应按相关设计规范进行配合比实验,以按照所实验的配合比进行建筑混凝土的配置工作;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及耐久性,满足工程对混凝土在抗压程度等方面的要求;保证用于实验混凝土配合比的原材的质量,只有原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够使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施工的质量要求。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应急时监管每一批原材料,通过现在取样方式来进行监管,建立网络平台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时时监管,减少质量有问题的混凝土生产,也对混凝土的第一步进行监管。

2.2确保过硬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施工单位应安排施工人员制定计划和施工方案,对混凝土的及时保养,并记录在案,建立网络系统对实时情况进行监管。

(1)制定科学的质量检测计划

检测单位应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使用最为实用和科学的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检测计划书。检测人员应该在对混凝土进行检测之前,先要确保混凝土在施工工艺、配合比以及检测方法上跟相关设计要求相符合,并在确保它满足设计规范后单独规划各个分项目,检测时要选择当中最能代表工程的典型试件。再者,在进行质量检测计划制定时,规划人员还要确保检测顺序的正确性,并保证测区的合理布置,在确保检测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上有效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度。最后,在正式检测前,还要将跟材质有关的数据采集好,以便为日后的检测工作提供数据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养护工作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关系到施工成败的一大因素。在养护混凝土时,应该使用适当的湿润草帘覆盖到混凝土上,确保混凝土表面具有相应的湿度,防止发生表面失水,以免混凝土发生干缩开裂。再者,混凝土的养护应该结合具体地点进行,因为每一个地方具体环境条件不同。

(3)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技术服务

施工单位现场通常缺乏混凝土技术人员,当由于某种原因的耽搁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搅拌站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技术方案及时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工人私自加水事情的发生。

2.3使用合适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式

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有许多,而裂缝只是其中之一,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应采用一定的混凝土结构检测方式,在不损伤混凝土结构的前提下对其表面及结构内部进行探测,并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1)外观检查

外观检测裂缝就是观察裂缝的出现部位、走向、形式以及长宽深等实际情况。裂缝发生及展开的时间过程,裂缝是否稳定,裂缝内是否有盐、锈水等渗出物,裂缝表面的干湿度状况,裂缝周围材料的风化剥离情况,等等。裂缝外观检测时的常用仪器一般有刻度放大镜。对于活动裂缝,应进行定期观测,专用仪器有接触式引伸仪、振弦式应变仪等,最简单的办法是骑缝涂抹石膏饼观察。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建筑物的轻度裂缝,另外对于建筑物中尺寸的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楞掉角、冻害等外在问题都是适用的,也是最直观的检测方法。

(2)回弹法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其主要原理是对回弹仪的弹击杆弹击混凝土结构表面,回弹仪重锤被反弹回来,测出回弹距离,并根据回弹经验值,推导出被测试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由于回弹法未对混凝土试件进行破坏,且所测强度为表面强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存在以下几点误差:第一,其强度仅为混凝土表面强度,其内部强度与表面强度存在一定差距;第二,回弹法是根据回弹值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测出被测试件的抗压强度,有一定误差

(3)钻芯混凝土质量检测法

钻芯混凝土质量检测主要应用于几种情况:①怀疑试块抗压强度测试结果不准确;②混凝土由于其材质、施工中或对其养护不足而造成的质量问题:③对于使用一定年限的建筑物或者当前应对建筑物状况进行检测;④混凝土遭受到如自然或其他条件的损害。在对钻芯进行取样时,其位置应选五种部位:①方便安放和操作钻芯机的部位;②检测质量具有代表性的部位;③结构构件受力相对较小的部位;④避开其他钢筋以及主筋、管线和预埋件的部位:⑤在应用钻芯和非破损综合法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测定时,应取同一个检测区域。

(3)超声波法(声波法)

此法常用在出现严重开裂的地方。因为混凝土的强度与声速会跟材料构成息息相关,所以,需要用混凝土的试件或芯样的声波情况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所以,该技术要使用超声发射仪从受损钢筋的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钢筋混凝土中,在另一端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根据超声仪所得的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以此为依据来判断混凝土的质量,从而计算表面裂缝的深度。这个方法是目前混凝土检测测缺陷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2.4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为加快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技能和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根据自身情况和检测机构的实情制定计划。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培训方要以在职长期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可以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检测机构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不定期开展一些讨论小组的专题交流会议,鼓励自学。每一个检测机构有条件的建立有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基地,还有专门研究应对新材料和新方法的研究,因为每个地方用使材料不一样,每个省或市或县应制定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地区和专用测强曲线的强度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区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δ)不应大于±14.0%,相对标准差(er)应大于17.0%。(2)专用测强曲线:平均相对误差(δ)不应大于±12.0%,相对标准差(er)应大于14.0%。(3)平均相对误差(δ)的相对标准差(er)的应符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附录E的制定。

总之,目前国际、国内的建筑技术趋向现代化,新技术对建筑工程提出新挑战。建筑行业在建设速度也逐步向拼装式建筑发展,而质量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中的检测关键点,都会直接作用于建筑工程的发展,不断强化管理和监管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促使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更加适应建筑技术发展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晓东.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施工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220.

[2]任明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4):165.

[3]凌青英.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J].大众科技,2014,(10):53-54.

[4]赵晓东.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施工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220-222.

[5]任明随.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4):165-167.

[6]凌青英.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J].大众科技,2014,(10):53-55.

论文作者:杨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混凝土经常面对的问题及应对操作论文_杨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