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实证研究*_经济学论文

我国各地区农民收入差异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各地区论文,农民收入论文,差异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纯收入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农民个人收入差距增大,总体收入不平等性增加了,在这方面已有许多研究。由于各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各地区农民纯收入差距增大。地区差别研究是收入差别研究的重要一环,鉴于这方面研究不多,本文将对中国三大经济带间农民收入的差别作实证研究。我们选取省以及相当于省级的直辖市、自治区(为方便见,以下将省、市、自治区统称为“区”)作为考察单位,考察的目标是东、中、西三个经济带之间以及经济带内部农民收入的差异。

所谓“三大经济带”是指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中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区域,借以根据各地带的具体情况制定地区布局和地区经济发展政策。三个经济带的划分是:(1)东部经济带:包括京、津、辽、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桂等十二个沿海省区(即表1中“带”列为“东”的十二个区,暂未包含台湾省,以下与此类似);这一经济带工农业生产发达,交通运输、通讯设施基础较好,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中部经济带:包括黑、吉、晋、皖、赣、豫、鄂、湘、内蒙古等九个省省区;这一经济带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工农业的发展和科技力量已有相当基础,属于次发达地带。(3)西部经济带包括新、川、藏、滇、青、甘、宁、陕、黔等九个省区;这一经济带矿产资源丰富,但交通运输不够发达,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区1980~1991年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如表3所示,表中数字是每年人均收入,单位为元。

表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1993)》。

由表1容易看出,东、中、西三个经济带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历年人均收入最高的区都在东部经济带,收入最低的区都在西部等。但是如果要说明某年份在各经济带之间以及各经济带内部各区之间的差异,进而说明这种差异在各年间变化的趋向,光靠观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用一种科学的指标来加以描述。一般描述收入不平等性可用基尼系数或阿特金森尺度,①然而用这些指标来描述地区间的收入不平等性却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我们选某一年,以区为收入单位,按30个区的人均收入排序,利用表1及各区人口数据(人口数据选自相应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为节省篇幅,这里不列出),建立罗伦兹折线,计算基尼系数,但是这样计算出来的只是反映各区收入差异的不平等性指标,它难以反映各经济带间的收入差异,如果我们把各经济带内各区的数据合并处理,将经济带选作收入单位来计算基尼系数,则我们无法从这个数据中分解出带间差异和带内差异。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说明这种差异中有多少份额是因为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带间的差异产生的,有多少份额是由于经济带内部各区间的差异而产生的。为克服这种局限性,我们将选取新的收入不平等性指标。

二、指标的选择

。则该单位在所考察范围内收入和人口所占的份额分别为:

在(5)~(9)各式中,对数的底数未特别标明,一般可取为自然对数(以e为底)或常用对数(以10为底),也可以选用其他正数为底。选取不同底数塞尔指标可以相差一个常数因子,因此,塞尔指标只有相对意义而无绝对意义,在本文中取e为底。塞尔指标的大小即表明所考虑范围内各单位之间的收入差异,因此它是一个较理想的收入不平等性指标。利用塞尔指标的时间序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所考虑范围内各年指标变化的动态过程。由(8)式可知,塞尔指标可以分解为带间不平等指标与带内不平等指标之和,而总的带内不平等指标等于各带内不平等指标以该带人口份额为权数的加权和。这样,对于不平等性产生的原因便可一目了然。

三、实证研究的结论

利用公式(5)~(9)计算1980~1991年我国大陆30个区(1987年前海南省数据归广东省,只有29个区)之间的收入不平等性的塞尔指标可得表2表3。

表2

表3

由表2可以看出,从1980~1991我国大陆的农民纯收入在各区(即各省、市、自治区)间的差异在增大。塞尔指标从1980年的0.01626增加到1991年的0.03656,其中除1989年到1990年稍有回落,几乎是年年递增,而这种增加在80年代最为明显。从塞尔指标的分解式中还可以看出,带间差异同样呈上升趋势,在1980年,塞尔指标中只有28.2%来自带间不平等性指标,而到1985年这个数据达到47.2%,1989年达到56.8%,1991年为50.2%。这就是说,以塞尔指标为尺度,在80年代初,我国各地区农民纯收入的差异中,不到1/3是由于东、中、西三个经济带间的差别而产生的,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种差异已有一半是来自三个经济带的差异。这可以认为是经过80年代的发展,东部经济带“先富起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为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对东部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是:发挥优势,外引内联,发展新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带动中、西经济带的发展。为此采用了许多灵活政策,如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列出若干“开放城市”等在执行这些政策时,东部沿海各地区在吸引外资、技术力量、人力资源等方面处于有利地位,受益较多,发展较快,因此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例如属于东部经济带的广东省199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80年的4.17倍,人均增长868.72元,同期属于西部带的贵州省只有2.88倍,人均增长304.07元。不论从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都可以看出东部经济带与西部经济带相比的确是先富起来了。

表3中,相反的是减少了4.3个百分点,而同期人口份额P[,D]减少了9个百分点,结果整个经济带的人均收入是提高了。而同期中部经济带和西部经济带都是收入份额和人口份额同时增加,西部经济带收入份额增长了4.5个百分点,但是人口份额增长了6.7个百分点。人口的增长抵消了一部分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

为进一步探讨三个经济带间收入不平等性产生的原因,我们把(4)式中的u[,i]看作是第i单位的其他属性数值(例如国民收入、乡镇企业总产值等)则T就可以表示相应属性的不平等性,我们把它称为相应于该属性的塞尔指标;只要在(5)(9)各式中把ω[,i]和W[,i]换为相应的属性数值就可以得到与收入的不平等塞尔指标相类似的分解式。

我们计算了相应于1985~1991年国民收入的塞尔指标,以及相应于1991年各地区乡村两级企业产值(扣除生产费用)的塞尔指标和人均生活费支出的塞尔指标(原始数据选自中国统计局编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结果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表5

表4中各列的意义同表3,其中W[,D]列是东部经济带的国民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份额。由塞尔指标的值可以看出,中国各区间的国民收入有较大的差异而其中经济带之间的差异相当大。如果从时间序列看,相应于国民收入的总塞尔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带间指标则呈上升趋势;从W[,D]列可知东部经济带的国民收入占全国国民收入的份额亦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从经济发展的速度看,三大经济带的差距尚在拉大,这是造成各区农民纯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乡村企业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农民纯收入不平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表5的第一行是1991年各区乡村两级企业总产值扣除生产费用后的数值所对应的塞尔指标,可以看出无论是总差异还是带间差异都相当大,表5的第二行相应于1991年各区生活费支出的塞尔指标,总指标和带间指标的数值都很小,说明虽然各区农民在收入方面有较大差别,但在生活费用支出方面却无太大差别,其原因是中国大多数农民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目前未顾及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支出项目中大多数为生活必需品,因此差别不大。

上面分析了各经济带之间的农民收入差别,如果深入到各经济带内各区间的差别还可以看出:

(1)从表2的J[,D]列可知,东部各经济带的带内不平等性指标在80年代前期增长较快,80年代到90年代初则较为稳定,且有降低趋势。这是因为在80年代前期东部经济带中的一些地区(如广东省等)充分利用了中央对东部带所提供的优惠政策,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地域优势积极引进外资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很快地拉开了与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这种差距在80年代中期表现得非常突出,在1987年带内塞尔指标达0.05099,在这种情况下,东部其他各区纷纷仿效,发挥各自的优势逐步赶了上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收入差异有了缩小。

(2)从表4中的J[,D]列可以看出关于国民收入的塞尔指标1985年以来,东部经济带的带内指标逐年减少,这说明经过几年的发展,东部经济带内各区的经济实力逐步接近,导致带内农民纯收入差异缩小。

(3)由表5可知,1991年东部经济带内乡村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J[,D]的值很大,而西部经济由于各区乡村企业都不发达,因此J[,x]的值很小;从生活费用支出看,虽然各带内指标都很小,但J[,D]的值明显高于其他的各值,这是由于部经济带农民纯收入较高,部分农民已从温饱状态向小康过渡,在生活费用支出上呈现出差别性。

注释:

①高鸿桢:《论收入不平等指标》,《厦门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②H.Theil: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theory.Amsterdam:North-Holland,1967,pp.90~98.

③A.Shorrocks:"Inequlity Decomposition by Population Subgroups~,Econometrica,Vol.52,Dec.1984.pp1369~1385.

*本研究接受国家教委八五规划社科基金资助。

标签:;  ;  

中国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差异的实证研究*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