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 ·家风家训研究专题 】
忠义传家:豫商家族的典型代表河洛康家家风研究
王云红, 何晓晓
(河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摘 要 :河洛地区康百万家族繁衍昌盛了12代,计400多年,成就了河南传统商业家族的传奇。康家的优良家风是其家族繁荣昌盛的重要原因。河洛康家家风的内容与康氏族人扮演的四种人生角色相关,主要表现为:为臣以忠,为商以信,为富以仁,为人以义。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豫商家族典型代表——河洛康家家风的研究,将给现代商业经济发展更深刻的现实启示。
关键词 :豫商家族;河洛康家;家风
河洛康家即河洛地区康百万家族,明代洪武(公元1368—1398年)年间,康家始祖康守信从山西洪洞县迁居到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康店镇。其后,康家在此耕读经商,家族渐渐兴盛繁衍,乾隆时期进入全盛,成为中原巨富。自康家六世祖康绍敬,到十八世康庭兰,康家蕃衍昌盛了12代,计400多年,开创了“耜耕三省,船行六河”的财富格局,成为传统豫商家族的典型代表。中国俗语有云:富不过三代。那么,康家是如何跨越明代、清朝、民国三个历史时期而富裕了12代的呢?中国民谣中,“河南康百万,江南沈万三,山东阮子兰”,都曾是富可敌国的商贾,经商之策大同小异,为什么偏康家能绵延400多年?道德准则世代相传,从而形成家风,家风作为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一旦形成,就成为了一种教化资源,对家族子孙具有沾溉浸濡的作用。康百万家族居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荟萃之河洛地区,经过长时间的蕴蓄沉淀,酝酿了康氏家族深厚的家风文化。河洛康家能成就商贾传奇,其润物细无声的家族家风无疑起了重大作用。
一、河洛康家家风的主要内容
纵观河洛康家400多年的家族史,可知康氏族人多有四种人生角色,分别是臣子、商贾、富甲、乡人。作为臣子,康氏传家12代,为官数世,曾屡次得到皇帝封赏,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1]19;作为商贾,其凭借漕运起家,至富甲三省,船行六河;作为富甲,康氏盆满钵盈,田产无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2]4;作为康店镇乡人,其仗义疏财,慷慨美名远播。可以说,康氏家族的四种角色都扮演得非常成功,观其行事,得其兴家法门为:为子以忠,为商以信,为富以仁,为人以义。忠、信、仁、义构成了河洛康家家风的主要内容。
推广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加快重点联网工程建设,提升大型能源基地外送能力;研究部署大电网状态评价、预警和自适应决策控制系统;加强电网设备状态监测,开展智能巡检,推广全寿命周期管理;提升电网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提高电网抗灾防灾能力。
(一) 为臣以忠
“忠”是河洛康氏家风的核心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具体可表现为事国忠诚、事君忠心、事亲忠孝、事民忠厚。
其一,事国忠诚。在康百万主宅区一院,即 “花楼重辉”院内,悬挂着一副对联:“诵鼎上词,常愿景行正考父;任天下事,可能遥揖范希文。”“鼎上词”即指鼎上刻铸的治国之道,“正考父”是指中国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孔子的七世祖,其文武兼备、言行有度且有经国之能,而“范希文”正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的范仲淹。整副对联即是在教育康氏子弟要学习治国之道,担负治国之任。此外,在南大院立柱上也有对联:“品味世间情,有关生计货殖传常看;挂怀天下事,无益苍黎瓮缶书不读。”教育家族子弟努力向先贤前辈学习经商之道,既要懂得人世冷暖,还要胸怀家国天下。在这种爱国思想的熏陶下,康家多有忠国之辈。如康百万家族第18代传人康子昭在民族危亡之时,毅然投笔从戎,进入陕西讲武堂学习,后又参加东北抗日义勇军,回乡后又热心扶倾济弱,同乡梓里感念其恩德立碑题词“刚毅恢弘”,挂匾“毁家纾难”“正义明道”等。
其次,事君忠心。自从“家天下”的专制集权君主制度确立,家国一体,国即变为君主私人所有,事国也即事君。“康百万”之名原本只是乡人给的一个绰号,之所以名扬天下,乃是由于慈禧太后亲赐。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西安。第二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还宫,路过巩县,由康家出资迎驾两宫,因不知两宫走水路还是陆路,康家因而一边在东黑石关修筑一座行宫,于洛河架起一座浮桥;一边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打造了五艘龙船和五座船坞。由于洛河水位高涨,两宫不能走水路,因此到巩县后,只在行宫里宿了一晚,翌日临走之时,康氏家族第17代传人康鸿猷又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银票。慈禧大喜传旨召见康鸿猷,感叹:“不知此地还有百万之富!”[3]于是“康百万”这个名号就假慈禧之口而闻名遐迩。此时,康氏家业已露败相,但仍不遗余力承办接驾两宫之事,其忠心可见一斑。此外,康家还多次出资募民勇、办团练,对抗太平天国和捻军,维护地方治安,为君分忧。虽然这些行为在现在看来未免有愚忠之嫌,但事君之忠不可否认。
“天地君亲师,必恭必敬;金木水火土,容克容生。”这副对联一直作为对家族子弟的训示镌刻在康百万庄园南大院区现存方五丈院东厢房的立柱上。南大院是康百万家族文化荟萃之地,主要用于迎接官员、聚会议事、教书育人。这副对联镌在此处,就是为了晓谕家族子弟忠君孝亲敬师。康家虽然是商贾之家,却一直崇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读书入仕传统,所以康家非常重视读书。康家不仅有专门的藏书楼供家族子弟学习,还在庄园内镌刻了许多告诫子弟读书的训示,如方五丈院西厢房立柱上所刻楹联“崇诗书而显贵,齐家不可负诗书;尊道德以开基,继世犹怀道德心”,主宅区中院二门壁间联语“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等。
其三,事亲忠孝。何谓孝?《说文解字》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康家有训:“序列两阶之上,须尊长幼,唯辨曲直。”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4],康家又有训:“入户问家声,礼乐诗书孝悌千秋岁;卷帘看春色,椿萱棠棣芝兰满庭芳。”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5]则康家又垂训:“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从中可以直接看出康家人的奋斗目标之“光前裕后”。康家极重视传家,楹联家训所书大多是关于传家的内容,包括“传家有道还是读书”“立身立业诗礼传家”“行道有福克勤有继,居安思危在约思纯”等。康家历代家主于此道身体力行,据巩县县志记载,康百万家族第16代传人康无逸在同治元年(公元1856年)被保举孝廉方正,“康无逸,康店人,同治元年,由例贡保举孝廉方正”① 见刘莲青、张仲友编《巩县志》,民国二十六年刊本,第451页。 。
有此忠孝之风浸润,康家妇女也多节孝。在康百万庄园里通往主宅区的道路右侧有一座石牌坊。此石牌坊由清帝下旨赐建,牌坊座北朝南,朝南面中门有两层门楣,上层门楣刻有“辉扬彤管”四字,下层门楣刻有“清旌表节孝武生康道兴妻王氏坊”十四字。《巩县志·列女第十四》载:“王氏,康店武生康道兴妻,年二十三,夫殁,取夫兄子为嗣,守节三十一年,殁,同治十二年旌表。”② 同上,第1155页。
石墨烯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为了阐释石墨烯促进Fenton反应的机理,以石墨电极为阴阳极,以电池内阻作为指标,设计了电化学实验,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传统的Fenton反应体系和加入石墨烯的Fenton反应体系进行研究,考察电子传递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在人民遭遇灾厄时,康百万家族多次仗义疏财。《巩县志·卷十三·人物志下》专门刊书了康百万家族第16代传人康无逸的生平善行:“康无逸。无逸,康店人,同治初繇例贡保举孝廉方正,家本素封,轻财好施。光绪丁丑戊寅间,出粟助赈,救济一方;嗣山东水灾,郑工决口,各量力佽助邑城久圯,曾捐千金;为倡虎牢关修道,解囊资助;晚年施地十数亩,筹设义塾,寒舍儿童得以诵读。”④ 同上,第980页。 又如1843年夏季,黄河决口,康应魁主动捐献数万两白银,用于黄河建堤;1844年,巩义大旱,收成不好,乡邻余粮也不多,甚至有一些人不得已为了生计而远走他乡,康应魁于是放弃了几百户的债务,又召集康家的各门族长和当地的富户,专门成立救灾会,以求能助人民度过难关。
留余
首先,应当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增加东丽区卫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入优势的资源,提升东丽区对卫生人才的吸引力,在岗位的设置、职称的评定、人员的管理方面融合医疗改革的要求,完善管理的方式,合理化人力资源配置,增加对老旧小区、居住分散区域的医疗卫生财政支持,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医疗的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此外,康家的经商家训也不可谓不忠厚:
①根据桩的直径,在断层上方竖立一个直径适当的可折叠钢内模(内模直径大于1.5m,孔心桩壁厚应至少大于55cm)。
“义”是康氏子弟做人的根本准则。“义中求财、寓义于利”是豫商的传统美德,“为人以义”是康家繁荣四百多年的根本原因。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6]45
首先是数据标准的统一,包括数据的导入导出和计量标准。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不再依靠随机抽样,而是全数据关联与分析,任何一个数据的缺失或是错误都会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所以在数据导入导出的时间节点、责任主体都应该设置执行标准,同类数据或者关联性数据也应该有固定的计量标准。其次是数据采集的日常化和全员化,数据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地、机械地记录,需要教学过程中所有主体的参与,而且这些数据不是“填报项”,而是伴随着师生活动悄无声息地自动生成,因此绝大部分课堂教学质量预警指标的设计要融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日常,要串联起师生的日常活动轨迹与教学质量关键指标。
在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大门入口处,有一口属于一户姓叶人家的井,名为“叶氏井”。缘何康宅里的井姓叶呢?原来,清代乾隆年之前,井所在的土地是叶家所有,而后叶家因为罹受水患,只能变卖祖产,移居他乡。康家恰已发迹,需修筑庄园,于是买下了这块地,然而叶家坚持只卖地,不卖井。面对叶家的无理,康家并没有倚恃财势逼迫叶家,重金收购不成后,一笑置之。这口井就一直保留到现在,命名为“叶氏井”。仗势欺人易,为富以仁难,而康家没有因为家有巨资就仗势欺人,不为易,反为难。
(二)为商以信
“信”是康氏家族经商兴家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商人是康家人的主要角色,康家以漕运兴家,经过数十代经营,最后积累家资巨万、富可敌国。而康家之所以能拥有媲美陶朱的财富,其所操守的端木遗风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康百万庄园中,中院二门横楣“克慎厥猷”和联语“处事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是由咸丰年间监察御史刘毓楠亲自题写,精雕细镂于石板,镶嵌于壁间[1]40。这既是对康氏家族的勉励,也是对他们的褒扬。
2.组织协调能力。要想打造出精品审计项目,仅仅依靠审计组长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才能,要能根据每个审计成员的能力、审计项目的工作量,合理分工,做到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要协调好与被审计单位、与上一级业务部门以及审计组内部的关系。
康氏家族子弟从小就树立了牢固的信誉观念,严格遵守诚信,那些乘人之危而牟取暴利的商人,和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的奸商,一向为他们所不耻。他们始终注重维护好自身家族的良好形象,不会因为店大而欺客,更不会用劣质的商品来欺骗顾客。[9]23在“为商以信”思想引领下,康家多有惠举,如康家在垄断泾阳的棉花市场、成为当地唯一的棉花供应商之时,康家不但没有刻意抬高棉花价格来增加收入,反而在秋棉上市之时,用心组织人力、物力到周边地区,按照等级收购棉花,部分好棉的收购价格甚至高于一般市场价,并且使用的是县政府公布的标准秤,任人核实。这样既解决了当地百姓的生计问题,又在泾阳地区站稳了脚跟,从此再无其他商人可以与其竞争。[10]康家商人诚信的道德品质使其深受人们爱重,落实了康氏“崇德公”这个生意堂号,多次获得与朝廷官府、地方士绅的合作机会,在激烈的商战中屹立了400多年不倒,并成为传统豫商的商业标杆。
(三)为富以仁
“仁”是河洛康家立身的基本条件。“为富以仁”的品行使康家区别于其他商贾巨富的稍闪即逝,而得长久。
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6]131
胸怀仁心是康氏家族没有重蹈一般富甲的结局的主因,康家自发迹,便一直重视布仁于乡里。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八月,捻军刘狗、王怀义等人犯境,人民不胜其乱,即《巩县县志》所谓咸丰之乱。平定咸丰之乱既关乎一县之生计,也关系国家之安定,全县乡绅民团以破釜沉舟之志竭力抗匪御敌,卒获优胜。平乱后,论功恤奖,造册记之,康百万家族第16代传人康无逸御匪有功,县志载其姓名① 见刘莲青、张仲友编《巩县志》,民国二十六年刊本,第1024页。 。又,17世传人康鸿酞曾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为康店捐地50亩建义学,名育英小学校,使得康店村的孩子们有了免去学杂费的学校可供读书。据《巩县志》记载:“育英小学校,地址在康店寿圣寺,成立于宣统二年,创办人康鸿酞、康尔弗等。经费有义学地五十亩,小龙庙产二十亩,后又增学田三十七亩。”② 同上,第613页。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剥削阶级的地主,康家良田千顷,富甲天下,以致“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2]4,却贤名远播。 “万金济黉”“涛平庶安”“义赒仁里”“情深施济”“博学仁风”“毁家纾难”“德泽齐鲁”等牌匾至今悬挂在康百万庄园院楼上,这些牌匾多是乡人感念其仁恩所赠。康百万庄园一块块匾额,见证着康百万家族一件件善举,有开仓放粮、捐钱赈灾、治病救人,也有组织义勇、保卫家乡等。其中,“万金济黉”匾是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康百万家族独自出资捐修学校,乡人所赠;“涛平庶安”匾是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山东、河南河道总督兼兵部侍郎副都御史钟祥感念康百万家族第14代传人康应魁在祥符、中牟黄河段决堤泛滥成灾之时,乐输己财,耗费巨资修筑黄河堤坝所赠;“义赒仁里”匾是道光二十七年萧太守奉赐;“毁家纾难”匾是乡里感念康子昭在民族危亡之时救贫扶危的恩德所赠送;“情深施济”匾是1941年张钫先生有感于康家第17代传人康建勋行医救人、不计亲疏、乐善好施的医德亲自题写的。
“人无信不立”,“为商以信”是河洛康家成为百万人家的直接原因。在康家经商家训中,第一句即为:“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教诲康家子弟,宁吃亏退让也绝不做桀贪骜诈之徒。栈房区占地面积最大,是康百万管理商业处理商要、接待各方商贾的商业中心,其立柱上铭刻有“审时度势,诚信至上,商之本;化智为利,化利入义,贾之根”“商品为轻,商德为重,审世诚为”“重信守义,信义全在人”“诚则信,信则交,交则活,活则生财”等文。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康氏子弟必学之《士商十要》,其发端即为“凡外出,先告路引为凭,关津不敢阻滞,报税不可隐瞒,众人难以协制。此系守法,一也”[8]。以告诫子弟经商以诚信守法为首要,绝不做作奸犯科之徒。
(四)为人以义
留耕道人即指王伯大,字幼学,号留耕,南宋时期福建长溪县赤岸村人,为官时多次被贬谪,却并未因此颓唐,反而多有惠政。晚年回乡后,自号“留耕道人”,修建 “留耕堂”,并于此作成留传后世的《四留铭》。《四留铭》释义为:留有余地,不把技巧用尽以还给自然造化;留有余地,不把俸禄拿尽以还给朝廷;留有余地,不把财富拥尽以还给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气花尽以留给子孙后代。[7]“留余忌尽”是河洛康家治家思想的核心,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尤其表现为中庸之道,亦体现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乡邻的忠厚之道。
康家对待亲族里仁秉持仁义,在栈房区三院先贤堂门前立柱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指囤周济今犹在,焚券高风世所稀。”对联陈说的是康百万庆寿焚券的故事:康百万家族第十四代传人康应魁在75岁生日那年,族亲里仁来为他祝寿,他不让他们送礼,只让来客拿着原有借债之文书,酒过三巡之后,康应魁当众一把火烧掉了族亲里仁欠债的账目,此谓焚券市义③ “焚劵市义”典故最早源自《战国策·齐策四》所载冯谖为孟尝君薛地收债故事,冯谖至薛召民合券,因悉焚之,民称万岁;回齐后告孟尝君曰:“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后因以“市义”谓邀买人心,博取仁义的名声,历代不乏效仿者。 。
康氏家族的“义”还表现在对合作伙伴的道义上。“豫商的传统管理方式是儒家的人治模式。”[11]在这种模式下,豫商重视人道,人性化对待合作伙伴。作为豫商的典型代表,康家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在经商用人方面,康氏家族很注重和管理层人员的及时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尽力为他们解决困难。在康家,通常情况下,家里人没有生病就不能吃纯白面馍,因为这种馍是用来招待劳工和客人的。康家很尊重为他们干活的人,对于为康家作出很大贡献的人,他们会使其晚年能有依靠。康家不仅尊重那些栈房区域的相公等管理人员,还很尊重那些丫环和长短工,不仅按时给他们发放工资和福利,还关心他们的婚姻大事与生养死葬,甚至有几任教书先生最后都是由康百万家族来养老送终的[9]26。
其四,事人忠厚。康氏家族对人的忠厚主要体现在传世家训上。家训作为家风的教科书,体现了家风的主要内容。康氏家训包括留余家训和经商家训。留余家训用小篆和行楷两种字体镌刻在一块形似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的匾额上,该匾额金底黑字,为中华名匾之一,被称作“留余匾”,至今悬挂在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东院大厅里。留余匾是清代同治十年正月初一时,由康家门婿、巩县进士牛瑄所题写。是时,牛瑄前往康家做客,康氏家族第15世康道平热忱应待。席间两人谈起堂号命名及王伯大之《四留铭》,康道平慨叹之际,牛瑄飞笔走蛇,诠释“留余”的深意,留下了“留余匾”。全文如下:
康家虽是商贾之家,却崇尚义中取财、财归于义的经商原则。主宅区一院中年居居室内挂着楹联“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过厅立柱上也有尚义的楹联“见义则为锄其德色,当仁不让养此心苗”。栈房区贵宾室门前立柱上也雕着“友以义交情可久,财从道取利方长”。正是这种“义中求财,财归于义”的义利观,才使康氏家族子弟守住了百万之家。
二、河洛康家家风的现代启示
康氏家族是豫商家族的典型代表,是豫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康家家风的研究有利于发掘豫商文化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为人处世上 ,恪守传统伦理 ,重在修德
即便康氏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和利逐四海之气概闻名,但对于财利,从来提倡的都是取之有道,为人处世上坚持“处世无他莫若为善”的格局,秉承祖训,为臣以忠,为商以信,为富以仁,为人以义。这样的处世格局是传统豫商文化里面极其宝贵的财富,在如今为追名逐利而不择手段的浮躁时代,这些美好的品德正在逐渐流失,但毋庸置疑的是,深入发掘其文化价值对豫商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的浸润下,豫商文化极重伦理道德,而发迹于这片土地的企业,由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商企业伦理思想。“豫商企业伦理,是豫商在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竞争者、企业与社会等关系中和谐互信、正义公道。”[12]150具体可概括为:“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倡导忠实诚信的经营理念;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在企业与竞争者之间,建立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在企业与社会关系中,树立了义利合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公众形象。”[12]151显而易见的是,这种企业伦理是对传统伦理的承袭,以品德为一个企业立身之本,把德作为企业连接消费者、员工、竞争者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这是豫商企业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傲立群雄的内在动因。
(二 )经商理念上 ,为商以信 ,义中求财
康家不仅注重对家族子弟商业才能的培养,更重视他们的文化教育和品德修养,商贾之家,也丝毫不忘忠、信、仁、义。这是因为豫商起于中原之地,深受儒家文化浸润,从而形成了带有明显儒学色彩的家风文化,这些文化因素使得康百万家族在进行商业经营时,还表现出对国家、对民族、对集体的认同感,从而更易形成利益互惠体,促进可持续发展。虽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现代倡导的,但在康家的商业经营中,早已有过相关实践。
中原大地上一直就盛行诚信之风,商人亦多重信,“不惟农夫硁硁五中若揭,即商人亦不若他处欺诈之甚”① 孟常裕《孟津县志》卷四《物产》,康熙四十七年刻本。 。诚实经营、义中求利的经商理念是很多豫商成功的秘诀。改革开放以来,在豫商文化和现代商业理论的双重作用下,当代豫商一边秉承为商以信、义中求财的商业价值观,一边将现代商业理论兼包并容,打造了一批如白象食品、双汇集团等知名企业,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并至今保持着企业活力,其中文化的作用功不可没。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正受到诚信体系缺失、发展模式落后等问题的阻碍,“借鉴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深挖豫商伦理精神并实现现代转换,是一个有效的解决之道”[13]。
(三 )教育方式上 ,以身作则 ,重视家教家风
因为康百万家族的商业模式是传统的家族产业,家族族长就是领导人和决策者,他们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家族的兴衰,所以康家非常重视对家族子弟的培养。从康百万庄园里南大院的设置就可见一斑,那里不仅包容丰富,有藏书楼、书馆院、私塾,学馆、罚跪石等,而且设计精致宏伟,“南院是康百万庄园建筑最高大宏伟的院落,尤其是上房‘方五丈’两侧配‘方三丈’,所用木材硕大,龙吻吞脊,脊背饰天狮、海马等脊兽,雀替双层透雕,各个部位的砖雕、石雕大多雕刻精美,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佳作”[1]43。
此外,康家还在庄园内或镌刻或悬挂了许多家训内容,以求对家族子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为了培养族中子弟,族中长辈以身作则,不管是在商业管理,还是为人处世上,必定亲为示范。正如姚贺国先生所说:“综观名门家训,发现有一规律可循:但凡有良好家风者,必有良好门风,而家长亲为典范则是形成良好门风的首要条件,结合子女品德培养与日常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则是门风维持的根本,子女中学而有才者再次之,由是一族方可生长。”[14]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HIF-1α在胃癌中的预后意义…………………………………孙美涛,自加吉,陈 莹,严长宝,戴莉萍,余 敏,熊 伟(32)
三、结语
康百万家族浩浩荡荡兴盛传承了400多年,原因不单在商业策略和历史机遇方面,更有康百万家族传承的良好家风家教的影响。河洛康家持忠守义的家风,深刻影响了康百万家族及其后人的言行,并具体体现在家族每一代人的商业经营方面,促使康氏家族繁荣达12代。虽然康百万家族的辉煌灿烂已经过去,但是他们成功的经验展示了豫商文化迷人的魅力,留给我们无尽的精神财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以康氏家族为主的豫商文化进行探索,重提豫商精神仍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查阅体育赛事经济、体育赛事产业、体育社会学、体育城市学等方面的中、外文献以及相关著作,较全面地掌握本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非参与性观察法,即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云、贵、川三省大型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的环境与特征;通过对三省居民、赛事运作个体或组织、观众、体育赛事主管部门等群体所进行的个案访谈法来收集云、贵、川三省大型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的发生、发展、困境与问题等方面的经验材料。通过对文献资料与经验材料的分析,阐明政府与企业对大型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的推动作用及未来三省体育赛事产业运作的战略规划。
Y2=10.271 9-1.198 3x+0.056 373x2-0.000 829x3 经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水平p=0.027 1<0.05,F=901.465 5,故拒绝H0假设。结果表明,回归数学模型有显著意义;该方程决定系数R2=0.999 6,说明模型拟合程度相当高。
参考文献 :
[1]渠滔.巩义康百万庄园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2]康百万庄园文史编纂委员会.康百万庄园[M].香港:香港国际出版社,2004.
[3]毛葛.巩义三庄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8.
[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58:4.
[5]李隆基,注.邢昺,疏.孝经注疏[M].金良年,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4.
[6]陈义初.康百万庄园兴盛四百年的奥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7]徐世红.康百万“留余”思想的启示[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4(14):59-60.
[8]郭孟钦.经商语录[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173.
[9]徐洋.康百万家族商业管理模式的探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15.
[10]李静雯.康百万庄园对现代豫商的启示[J].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6,29(5):70-73.
[11]秦礼峰.儒商精神观照下的豫商文化基因[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3):94-97.
[12]胡炜.当代豫商企业伦理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5):150-152.
[13]王辉.论豫商伦理精神及其现代转换[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3):31-35.
[14]姚贺国.富不过三代?未必!从家训看家族的兴衰[J].中国西部,2013(9):105.
Regard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 as Family Belief :Family Tradition of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Yu Merchants Kang Family in Heluo Region
WANG Yun-hong, HE Xiao-xiao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Humanities ,LuoYang 471023,China )
Abstract :The Kangbaiwan Family in Heluo region had flourished for 12 generations and more than 400 years, which had made a legend of Henan traditional commercial famil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mily tradition of Kang Fami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nal reasons for the prosperity of Kangbaiwan Families. The contents of the Kang Family tradition is related to the four life roles played by the clansman of Kang Family,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as: be a loyal son, be an honest businessman, be a kind rich man and be a chivalrous man. In today of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n family tradition of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Yu Merchants Family—Kang Family in Heluo region will give more profou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mercial economy.
Key words :Yu Merchants Family; Kang Family in Heluo region; family tradition
中图分类号 :B8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3910(2019)02-0010-06
DOI: 10.15926/j.cnki.hkdsk.2019.02.002
收稿日期 :2018-11-16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7BLS007);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2018221)
作者简介 : 王云红(1978— ),男,河南遂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研究。
标签:豫商家族论文; 河洛康家论文; 家风论文;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