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荷叶塘初中
摘 要
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在学校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利用课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是应该得到重视的。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体育教师采用"放羊式"教学。然而,通过课改对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进行研究, 从中了解了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以及得出一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途径,这些方法将对中学体育教师以后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课改小组合作,体育兴趣,分析,对策
一、引言
体育兴趣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一旦对运动项目产生了兴趣, 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 内容也显得生动、活泼、有趣。我校正在进行“苏派”课改,而体育所实施的是素质教育, 它所培养人的目标是在掌握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培养更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 为终身体育提供可能。在这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进而发展为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成为了衡量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通过课改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才能更好的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对我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0名学生(男30名,女20名)共计15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①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大众体育的期刊、书籍、论文等有关资料,为顺利完成本论文打下基础。
问卷调查法:向三个年级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3份,有效问卷138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和96%。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中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常规统计处理和分析。
现场观察法:对体育课堂进行直接观察,了解一些学生对体育兴趣的看法。
三、结果与分析
3.1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现状
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与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体育基础等自身素质有相关联,还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局限性有关,;又极大地受到家庭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使现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较淡薄,参与意识差,体育兴趣与意志令人担优。
3.1.1教师出于升学压力,针对中考项目,应付教学。由于中考因素,教师基本属于训练式教学,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3.1.2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由于学校场地限制, 下雨天无法正常进行等。而且有些主课老师晴天也利用体育课上别的课, 至使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3.1.3认识不足, 管理不善。由于学校体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管理不善, 因而挫伤了师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
3.2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
3.2.1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教育,导致很多家长认为体育的好坏是无所谓的,只要文化科学的好就行,而且城郊家长对体育意识薄弱,也是导致许多学生原本有的的体育锻炼时间都被家长给剥夺了的原因。
3.2.2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较少
体育兴趣是人们在不断地参与体育实践运动中逐渐形成的。现在的中学教育因为升学的压力,使许多学生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除了每天的两操和一周三节的体育课,几乎没有其他的体育活动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义乌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体育场所可使用率较低。从而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减少,更加不愿活动,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较少是体育兴趣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
3.2.3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尽管现在人们对“现代体育观念”提得较多,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课堂教学只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能力的培养,学生总是跟随着教师进行练习离不开教师,一离开教师就无法科学地实施自己的体育活动,更没有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走入社会即与体育挥手告别,十几年的学校体育就到此结束。
3.3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主动练习。在利用课改小组合作模式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养成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团队参与意识增强,促进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学生对体育单项技术的巩固学习。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课改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兴趣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3.4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及对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 而不是教师以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去学习。
3.4.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 如果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体育课内容, 唤起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3.4.2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 教学末见乐处, 必不我学”。可以看出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 必须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语言风趣而含蓄, 形象而生动, 精练而带有鼓励性, 并结合教材内容, 根据课堂实际,让学生通过小左合作学习,学生当担小老师,讲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案例, 就容易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机械, 学生就会产生厌倦学习的行为, 进而发展为上课缺乏兴趣最终导致失去上课兴趣;因此,课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我们所在坚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5通过游戏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体育教学中, 要发挥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优势,多利用一些游戏手段,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 角色情境”中, 创设一种宽松, 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 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短跑教学中, 可利用小组间“ 迎面接力赛“”50 米往返接力”等。又如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 不仅比一比哪个小组投得远, 还要比一比哪个小组整体滑步滑得好, 比一比谁能牢记教师所讲的技术要领等。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 逐渐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日常带来的紧张和疲劳,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3.4.6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课堂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 首先建立较好的师生印象, 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点燃学生体育兴趣, 特别是在接手新班的时候, 第一节室内课中争取给学生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体格健壮, 充满朝气, 语言流畅, 幽默, 使学生尊敬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关心, 热爱学生处处以学生、小组利益出发,为其着想。这样, 师生之间相互信任, 互相吸引, 逐渐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 面目呆板、语气生硬的教师走进课堂给学生的只能是恐惧和害怕,学生不愿学也就谈不上兴趣的培养了。
2.4.7适时鼓励、适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给予小组良好的评价能立竿见影地调动其他小组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这种机会很多,如在学生练习时,从练习的积极性、动作掌握程度、课堂纪律表现等都可找出表扬的机会。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给予学生的激励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微笑及一个友善的动作都能起到对学生的肯定作用。对那些没有做好的小组学生,要善于寻找闪光点,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给予适当的鼓励。从而激发学生还能够学习兴趣。
3.5影响中学生体育课兴趣因素的探讨
3.5.1 教师的素养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首要因素
长期以来, 我们总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归究于场地器材、天气等客观因素, 而从未在教师自身上找原因。在体育课上, 学生的直接对象是老师,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体育课的教学必然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 对此, 我认为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才能和充沛的精力。
3.5.2 课堂气氛也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原因,体育课上,学生一般都是活泼可爱, 感情丰富,他们的情绪丰富而深刻, 会在体育课上因为进步而喜悦和自豪;胜利的欢呼等体验对学生能产生强烈地感染。因此, 如何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体育课教师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人的兴趣不是刚出生就有,它是需要一定的基础得,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体育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 改革教材内容。改变教学办法, 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大胆尝试课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 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 良性循环。 使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得以形成、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
4.1.1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是有着传统文化和学生自身、教师、家长、学校的影响的。
4.1.2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采用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有的放矢地采用课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学生就一定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4.1.3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主要可以从提高体育课的趣味性和创造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入手。
4.1.4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4.1.5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充分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4.2建议:
4.2.1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 切实使社会、家长、学生对体育课堂重要性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4.2.2采取小组评比考核制度,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堂的重要性, 摆脱传统观念的不良影响。
4.2.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切实了解学生想干什么,想学什么,灵活机动的安排教学设计, 切合本校的实际, 开展具有课改特色的体育教学。
4.2.4学校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完善自我,真正体会到课改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重要性,并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将体育兴趣培养贯穿于每一堂课和各种体育活动中。
4.2.5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如设立“荷韵星期三”、“趣味运动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晨曦课程”;利用广播、黑板报等进行体育活动宣传及组织学生和教工体育比赛,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
4.2.6学校、家庭与社会应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端正对学校体育的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学校课改小组合作学习下的体育课堂,对培养现代化人才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马起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2~50
[2]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4(15):35
[3]继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12~13
[4]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4):1~3
[5]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19):107-108.
[6]缪本海,叶条凤.我院新生体育课的兴趣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77-78.
[7]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8]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2
[9]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10]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4):3-6.
[11]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22(1):16-18.
[12]尚立文.鼓励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教育,2005;(12):13~18
[13]陈详宝.体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里需要施教[J].中国学校体育,2002,1:54-57.
[14] 王国林.学生学习动机与对策探讨[J].体育教学,2001;(1):1~4
[15] 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5):1~5
论文作者:陈兴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体育论文; 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课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成长读本》2017年1月总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