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是随之而来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围绕我国目前提出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引言
水利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就是生态水利工程学,并且其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得水利工程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可持续性需求,保障水域生态系统健康。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忽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阻碍,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但是忽视长远发展的弊端日渐显露。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社会的长远利益来说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程。
1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重要性
河道在发挥泄水、引水、溉灌、航运等功能的同时,也使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同程度遭受到破坏,严重的影响着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既能兼顾河道工程的建设,又能兼顾生态系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国家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为生态水利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因此,把生态水利应用到河道治理中已经迫在眉睫,其重要性主要有:一是生态环境恶化。在河道运行中不同程度河流水系遭受污染,破坏水域内原有生物种群的平衡状态,影响水资源的质量,还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二是生态水利是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自然资源,而传统的河道工程无法长久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生态水利应用到河道治理中,是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三是生态水利是实现生态系统循环的需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河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将生态水利应用到河道治理中,能够净化水资源,实现水生态系统的优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河道形态遭到人工随意改变
现如今的河道治理工程大部分还仅仅停留在防洪功能阶段,“裁弯取直”,利用钢筋混凝土石块进行人工化的直立式护岸,这样的方式不仅会改变河道原本的断面形态,还会使河道变浅变窄,严重影响河道的综合功能。例如,洛阳境内的某市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涧河王城公园水面工程,都采取了混凝土护岸措施。该措施虽然使城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美化,提高了河流利用率,但其改变了河水的流向,严重阻碍了河道内生物的洄游通道;另外这些措施会严重减少河流的径流量,使河流下游生态遭到破坏,并且这些对河流生态健康造成的重大影响是不可逆的。
2.2河流污染问题
河道内存在着各类污染物,如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再加上河道附近部分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存在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的行为。进而导致水体污染、环境恶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型缺水,不仅造成居民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影响河道内的经济效益。
2.3河道淤积严重,护岸工程建设少,两岸绿化缺失
河床内淤积的大量泥沙会导致河道堵塞,再加上快速化的城市发展,可能会占用河道内原本的土地,使得许多河道变窄,河道淤积量大大增加,使得河道防洪能力降低。另外,少量的护岸工程建设和河道两岸缺失的绿化,会导致河岸边坡道水土流失。
3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3.1构筑现代生态化水网工程
现代生态化水网工程的建设是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可提升水资源配置及应用的均匀性。构建水资源网络体系,首先需构建河流水系联网系统,实时探测各水系的水资源储备量及水质水文情况,基于大数据平台实现个水系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并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维护。作为一项庞大的生态水利建设工程,生态化水网的建设要求各方面力量的协调与统一,并最终实现河流流域内生态循环的有序、高效进行。
3.2河道修复
通过修复浅滩,能够促进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溶解氧的增加能够更加适宜水生生物的生存。通过修复深滩,能够使得水体净化能力增强,是很好的脱氮措施。通过重建河岸带的植物群落,能够使得有机生物膜的氧化能力增强,水体的净化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两栖类动物、昆虫和鸟类等都可以有一个比较和谐的生态环境。此外,还有水岸形态的修复,包括河流几何形态修复、缓冲带生态恢复等。表1为水岸形态修复策略表。
表1水岸形态恢复策略表
3.3生态河道断面规划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河道断面形式的选择应当融入生态化理念,根据其排洪排涝、灌溉功能和旅游等功能要求,加强生态河道,景观河道的建设,以提高河道空间利用率,实现河流的生态化建设。为确保河道断面规划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河道断面规划设计时要考虑河道的过流能力、槽蓄能力以及城市发展需求等。
3.4建设生态河堤
在对河堤进行设计时,为满足生态河堤的需求,可以在河道两侧设置浅滩、实地等,既给沿岸居民提供了欣赏河道美景的场所,又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谐美化河道的整体性。在河道河堤施工中,应该合理选择材料,将周边自然环境作为材料选择标准,在一些防洪压力较大的区段,尽量选择混凝土砌筑河堤,而对一些防洪压力较小的区段,可以采取自然石料进行河堤修建,尽可能减少其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助于沿岸生态系统原始面貌的修复,提升河道与河堤的融合效果。
3.5构建河道内的水生植被及水生动物种群
在河道内种植菹草、黑藻、伊乐藻、金鱼草等沉水植物,及睡莲等浮叶植物,利用这些植被能够将河道内的氮、磷、钾等营养物吸收转化起来,降低水体内氮、磷、钾及相关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而抑制浮游植物的过多生长,提升水体自身的供氧能力及自净能力。此外河道水体中水生动物种群逐渐减少,浮游生物、腐烂物质、微生物大量聚集增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不佳。可通过适当增多水生动物的方式改变现状,如人工投放鲫鱼、鲢鱼等,增加这类水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从而提高它们对浮游植物、微生物等的消费力,以此达到净化水体、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仍以某生态治理工程为例,该工程采用两级堤坝壅水方案,注重营造岛屿、湿地,在该岛屿湿地上种植各类相应水生植物,在该段某水体内投放上述相应的动植物种群,使得某水生动植物多样化,水面上鸟类栖息、觅食自创一景,创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态景观。
3.6种植水生花卉
河道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河道防洪以及景观美化等效能的发挥,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可通过种植水生花卉优化河道系统的景观建设,如栽种花草、美化水面等举措。
3.7发挥水资源净化能力
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河道的水资源净化能力。水资源的自我净化能力除了氧化分解有机物之外,还能够将无机物进行分解,在水藻获得大量养份后能够提供氧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态水利应用到治理河道中,是一项复杂、系统、可持续、实施性较高的工程,有利于整体生态环境。所以,要加强对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视,在河道的治理中,要严格遵循生态水利治理河道的原则和理念,利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式与技术手段,加强对河道的生态建设,促进河道生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兰建.浅谈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J].建筑与装饰,2018(8).
[2]李霞.如何进行生态河道治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4).
[3]倪宏.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J].智能城市,2018(9).
论文作者:史东祥,李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论文; 水体论文; 水资源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河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