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挥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优势推进河长制论文_何雄,郭清雅,方铭锋,杨永贤

浅谈发挥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优势推进河长制论文_何雄,郭清雅,方铭锋,杨永贤

江门市江新联围管理处 江门 529000

摘要:自中央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来,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基层单位有着“近水、亲水”、专业治水的优势,但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不少地方都还没有充分调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能动作用,为河长制工作的开展劈荆斩棘。本文主要以江门市江新联围管理处为例,研究如何发挥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优势,助推河长制全面落实。

关键词:水利 基层 工程管理 河长制

1 前言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维护江河湖库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因为河长制是一项复杂、庞大、系统的工程,在推行过程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类问题,因此听取各方意见,海纳百川,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是全面推进河长制的关键。我们发现,在河长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对河流治理有着“先天”优势的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基层水管单位)的声音却很小,致使河湖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反馈、河湖治理方案不周全。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若能充分发挥基层水管单位的作用,则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些短板。

江新联围管理处是广东省江门市水务局下属基层水管单位,职责包括统筹江门市东部三区一市水系调度工作,管理江新联围大堤、北街水闸(中型)、蓬江河堤岸、防汛物资储备中心。2012年江新联围干堤加固工程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本文将以江新联围管理处为例,围绕河长制主要任务,简要论述在推进河长制时,该怎样发挥基层水管单位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基层水管单位的普遍优势

2.1 掌握信息快、信息全

2.1 .1 动态信息捕捉及时

基层水管单位长期扎根在一线,巡河、巡湖是日常工作之一,对当地环境情况十分熟悉,河岸线环境的变化情况往往能第一时间掌握并有针对性地处理,通过及时捕捉动态信息,可以将危害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止河岸环境被进一步破坏。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水管单位的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防止由于获取信息的延迟,导致一些破坏水环境的行为未能及时阻止。

以江新联围管理处为例,为确保能够实时准确掌握堤围情况,管理处在91.764公里长的大堤上共安装了90个摄像头实现365日全天候24小时监控,并且每天都进行日常巡堤,每季度开展一次全面检查,无论是周边村民往堤围上新铺了一条小路、偷搭了一个棚架,还是企业新增了一个排污口,管理处都可以快速发现,并收集有效证据。2017年4月16日江门市新会区曾发生过一起村民破坏水利设施的严重事件,此时江门已进入汛期,若此时遇台风暴雨来袭后果不堪设想,所幸管理处在其破坏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才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2.1 .2 措施成效反馈迅速

“一河一策”或其他治理措施在推行时,取得怎样的成效,遇到怎样的难题,是河长最需要得知的重要信息。然而经过层层上报,信息失去时效性,甚至可能会出现失真和漏报的情况。因此,若在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加上基层水管单位,让基层水管单位能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直达所有层级,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及时。

以上述破坏水利设施的事件为例,江新联围管理处正是利用了相关的水务信息平台进行反馈,一周内,该事件就得到了解决,处理相当迅速。

2.2 专业技术力量雄厚

2.2 .1 专业技术人才多

因为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实行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近年来,水管单位专业技术力量不断增强。在推行河长制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江新联围管理处为例,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4人,占单位总人数的62%,其中1人荣获国家水利技术能手称号,3人荣获广东省水利技术能手称号。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中不乏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工程等与河湖管理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在保障江门区域“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2017年7月初西江流域遭遇洪水和8月双台风重击江门期间,管理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应急救援,最终保障了江新联围大堤安全,减少江门市经济损失。

2.2 .2 擅长水利工程管理

推行河长制,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固然重要,但如何确保河长制成果的长效性,实现“河长治”同样重要。基层水管单位普遍在河湖治理,特别是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专业性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思想的长期熏陶下,基层水管单位在重视“建设”的同时,更看重的是怎样实现长期的“治理”,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

以江新联围管理处为例,单位成立三十年来,无数次抵御大洪水和台风、暴潮的袭击,以过硬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为围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3 了解政策,熟悉群众

2.3 .1 能够将最新河湖治理理念与实际紧密结合

进入新时期,基层水管单位对于河湖治理理念和发展方向触觉更加敏锐,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水利改革创新等五大理念更是体会较深。同时,基层水管单位是水利最基层也是最前沿的管理部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基层水管单位往往能够把河湖治理理念与工作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灵活而准确地传达和执行有关政策措施,使政策更好地得到推行。

以江新联围管理处为例,由于历史、管理体制机制等原因,江新联围干堤沿线砂石堆放点的管理一直是大堤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对大堤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2016年初我处抓准机遇,主动作为,全力推动砂场整治。经过近半年的整治,取缔15个违法违规砂石堆放场,理顺和规范了有证照砂场的堆放经营。

2.3 .2 直面基层、熟悉群众

基层单位职工多由当地人员组成,长期工作在当地、生活在当地,经常与当地镇政府、村委会打交道,对周边群众、生活环境也十分熟悉,对于群众的涉水诉求、水治理发展中群众的希望最为清楚,能够真正听懂他们的心声,抓住问题的核心,建立了良好干群关系,在开展实际工作时遇到阻碍时更容易对症下药。整治违建、治理污水保障群众生活,开沟引流造福农业灌溉等水利工作与民生密切相关,但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往往会出现与部分地区局部群众利益相冲突的状况,从而得不到当地群众理解和支持,地方政府如村委会等往往又无法清晰地诠释水利政策要点,只有长期扎根一线的基层水管单位,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群众工作经验,兼具了解政策、熟悉群众于一身。若能够充分发挥这股力量,将成为确保河长制工作顺利推进的一把宝剑。

以江新联围管理处为例,在开展龙泉滘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多次与当地的群众打交道,商量征地补偿、青苗补偿等诸多事宜,正是长期以来建立的干群关系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为后期黑臭水体治理奠定基础。

3 推进河长制时充分发挥基层水管单位优势

推行河长制是当前新形势下水综合治理系统工程的新任务、新方向,其中水利工程管理是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推行河长制也是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时代新使命。在河长制推行过程中,基层水管单位可以将自身优势转化为推行助力,以发挥更大作用,更快更好的推进河长制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3.1 基层水管单位参与治河策略研讨,打通科学研判“最后一公里”

挑选基层水管单位精英骨干组成“河长智囊团”,为河湖治理科学研判出谋献策。一方面基层水管单位利用熟悉本地区河道水质环境现状、河道管理与保护状况的特点,协助河长科学研判找准定位,为河湖治理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及时反馈所辖区域推行“河长制”的经验和成效,为优化和调整治河策略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

3.2 巡河时可发挥基层水管单位“参谋助手”的作用,打通管理“最后一公里”

巡河是治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河道问题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未来发展需要的,如何将治理方案做到最有效是一个难题。由于基层水管单位最熟悉自己所管理的河道范围内所存在的问题、状况,可以让基层水管单位参与巡河,发挥 “参谋助手”的作用,提出有参考性、实用性的建议。也可以在巡河后,由河长组织基层水管单位负责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就巡河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河长更好的解决问题。

3.3 充分整合资源,将基层水管单位信息资源纳入共享平台,打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

大多数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没有将基层水管单位的信息整合纳入,是资源浪费。以江新联围管理处为例,2016年江新联围管理处的江新联围-鹤山大堤综合信息化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系统日常的工程管理、执法巡查以及水系调度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视频、水情、雨情、工情等各类数据的采集和及时反馈、数据存储与应用、信息综合展示、发布与管理方面,可以为河长制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和技术支撑。

3.4 基层水管单位参与做河湖周边群众的宣传工作,打通宣传“最后一公里”

在农村、郊区,这样偏远的地方存在着乱开垦岸线堤边,偷排漏排的工业区,加诸工业、农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野蛮生长,没有引导公民形成良好的日常用水习惯,是河长制工作的一大重点整治目标,这样的地方恰恰是基层水管单位扎根的地方。基层水管单位既了解最新的河湖治理理念和发展方向,又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应当将现有优势转换为具体措施,可以配合各镇、各村做好河长制工作宣传,比如可以直接带村民们到黑臭水体旁,让他们切身体会感受现在水体污染的严重性和推行河长制治理河流的重要性,扩大宣传覆盖范围,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3.5 建立河长与基层水管单位高效的沟通渠道,打通沟通“最后一公里”

推进河长制,不仅需要河长协调好各部门做好本职工作,还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反映情况,确保消息时效性,准确性。目前河长制推进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逐级上报,这需要一个过程,易致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而导致恶化。在“一河一策”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河一群”,专门的河流域有专门的工作微信群,群内包含该河流河长、流域内基层水管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面对面的信息传递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借助网络减轻河长的工作负担。

4 结语

河长制的推行让全国各地水环境问题得到改善,在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强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如何更顺利有效地推行河长制还需要积极探索。河长制工作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有天然联系,若可以充分发挥基层水管单位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相信可以促进河长制工作更好地推进,实现河长制,更实现“河长治”。(刘瑞芬、许嘉欣、谭艳芳、黄建良、林焯文亦对本文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Z].2016—12—11.

[2] 广东省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广东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Z].2017—5—9.

[3] 于文静.以发展新理念引领水利新实践——水利部部长谈治水新思路[N]. 新华网,2016-1-13(时政).

论文作者:何雄,郭清雅,方铭锋,杨永贤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浅谈发挥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优势推进河长制论文_何雄,郭清雅,方铭锋,杨永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