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中咨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工民建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的施工质量关乎工民建建筑的整体质量,以及后期建筑使用效果,因此,工民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施工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监控
1.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容易出现的问题
1.1荷载裂缝
人们视这种经常出现的裂缝为建筑物结构应力裂缝,主要是因为结构在荷载的作用力下造成的,这种裂缝的样式有很强的的规律性可循,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计算或者是分析出高精准的结果。通常有以下形态:
1.1.1简支梁受力裂缝。有一部分是跨中为正截面受弯裂缝,和梁轴呈现垂直的状态,有上小下大的形状;还有些是端部为斜截面的受剪裂缝,是从支座开始通向梁顶位置的集中式荷载。
1.1.2钢混凝土柱的轴心在受压荷载的情况下呈现出沿着柱轴呈纵向上下不均匀分布状态,中间的部分比较浓密。
1.1.3牛腿受力裂缝。这样的裂缝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受剪裂缝从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开始,延伸的方向通向牛腿外斜面和下柱面的结合处;另一种则是受弯裂缝从牛腿的支撑面和上柱面结合处开始,延伸的方向斜向柱内。
1.2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在钢筋混凝土中可以说是最为常见的裂缝的一种,大多数的物体都拥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混凝土当中的部件会因为热胀冷缩产生结构温度的变形,倘若这时又会受到其他约束性的东西,就会产生温度应力,结构会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不在抗裂强度的范围之内,裂缝就显然不能够避免了。从部分调查的数据显示来看,温度裂缝的形成和影响关系着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效果,调查数据显示:装配式结构或者是镇定式结构的收缩性裂缝是比较少的,和他们相比,现浇结构或者是超镇定结构呈现出的裂缝相对更多;施工的质量比较差,加上平面比较大的房屋建筑温度裂缝按通常来说比较多一些:从温度裂缝分布的位置来考虑,现浇楼板的温度裂缝大多数在房屋的中部比较密集,顺着楼层的方向没有很明显的区别性,它的裂缝的形状是枣核形,中间比较粗两头比较细,裂缝的终点大多数分布在墙边。
2.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2.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2.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 ,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灌注桩用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当水泥用量为420kg/m3(水灰比为 0.56)时,混凝土的强度才能达到35Mpa,但由于坍落度(18―22cm)过大,均质性差,和易性不好,凝结时间也达不到缓凝10h,以上的超大型缓凝要求。在配制混凝土中掺入1%的减水剂优化配合比。水泥用量每1m3混凝土可节省40公斤左右,而且在坍落度达到18―22cm情况下,均质性、和易性良好,凝结时间也可以缓凝到10h以上。优化配合比后的混凝土和易性、缓凝作用良好,在灌注桩混凝土施工中消除了卡管或断桩等事故,保证了顺利施工。并且混凝土的7天强度也比通常不掺外加剂配制的混凝土提高20%左右。
可见,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3.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通常一些人配制混凝土选用低水量、低坍落度,强调以振实工艺来保障混凝土质量,其实这样易产生蜂窝,孔洞等质量缺陷。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
4.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
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要进行事先控制,从以下几点注意:(1)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级配通过试验要优良,砂不要过细,砂石含泥土、石粉不能超标,不能使用反应性骨料,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2)建筑和结构构造进行检查,结构整体性和变形缝设置应合理;结构受力上,应进行设计断面、应力情况、超载、抗裂验算。(3)施工工艺方面控制。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不宜过多;混凝土拌和要均匀;配合比控制要准;浇筑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浇筑方法要妥当;浇筑速度不能过快,振捣要实;模板不能变形、漏水漏浆;钢筋保护层要适宜,浇筑中不能碰撞钢筋;施工缝处理好;拆模、加荷不能过早;施工不能超载;及时养护,不要受冻。(4)注意地基变形和温、湿度变形。(5)混凝土不能受到酸碱腐蚀,火灾、高温、地震也会使混凝土受到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要想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就要在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和易性等方面着手,整体上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娄勇.民用建筑中混凝土质量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
[2]许雷.浅谈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
论文作者:李峰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和易论文; 质量论文; 结构论文; 荷载论文; 温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