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走出内陆省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省区论文,内陆论文,对外开放论文,新路子论文,时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意义和作用
九十年代的中国经济,正以举世瞩目的发展速度与平稳健康的改革步伐,迈向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小康”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将提前实现。下世纪初,基本实现工业化和使人民生活达到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宏伟蓝图,将激发十二亿中国人民更加高昂的经济建设热情。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进程,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它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引入了急需的技术和资金,为中国的商品和劳务拓展了宏大的国际市场,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速了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当前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同。面对加速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作用。
第一,疏扩供给“瓶颈”,需要利用国际资源
从自然条件看,总量资源丰富、人平资源贫乏,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加速工业化进程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都将大大增加对资源的需求,资源供给的“瓶颈”制约将日趋明显。考虑实物平衡,从国外购进短缺的资源如铁、铜等势在必行。考虑比较利益,从国外购进国内开采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石油、粮食等有利可图。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已从工业化的初期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国民经济对技术和资金的需求极为旺盛。仅靠国内技术的开发和资金的积累,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时间上都难以适应。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为我所用,是疏扩要素资源供给的“瓶颈”,实现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有效措施。
第二、克服需求约束,需要开拓国际市场
从发展规律看,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这类产业大多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或者规模经济十分显著,如电子、汽车等;或者国内市场相对狭小,如飞机、机械设备等。因此,客观上要求其商品跨越国境,走向世界。规模经济和比较利益的内在要求,使经济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越是注重开拓国际市场的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
从改革进程看,市场取向的改革,使自然需求让位于有效需求。需求约束的硬化,一方面制止了浪费,改善了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供给的过度增长。1989年——1991年的三年治理整顿期间,市场疲软第一次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史上限制经济增长的有力约束。在加速工业化和市场进程的新形势下,要克服需求约束对经济高速增长的限制,既不能靠放慢改革步伐“顾此失彼”,更不能靠通货膨胀“饮鸩止渴”。切实可行的办法乃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是世界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取得成功的普遍经验。
第三、健全市场体系,需要学习国际惯例
计划经济的运行,在某种程度上是靠行政权力和人际关系。市场经济的运行,则必须依靠健全的市场体系和经济立法。市场和法制的健全,都需要一个反复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决非一日之功。发育拟定这种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往往比建设基础设施和制造工艺设备等硬件更加困难。新兴工业化国家所以能后来居上,取得较高的发展速度。除了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外,关键是利用后起国的“学习效应”,通过虚心学习,以比早期工业化国家要短得多的时间,迅速掌握现代经济运行管理办法。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百废待兴。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市场经济的国际惯例,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同时,随着国际间人员和信息交流的扩大,也有助于促使人们转变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增强健全市场体系和经济立法的自觉性。成功的改革,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扩大开放将为此发挥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回顾历史,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助推器;展望末来,我国更加开放之日,也就是中华大地更加富强昌盛之时。
二、四川扩大对外开放的潜力和机遇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四川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这是由基本省情所决定的。
一是人口众多,市场广阔。1993年四川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855亿元,接近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7%。这是任何国内外厂商都不能忽视的巨大市场。除了现实市场可观外,潜在的市场更加锈人。四川有一亿一千万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以上。目前,市场份额还远远低于人口比重。究其原因,关键是四川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低,且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1993年四川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69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921元低四分之一。同期,四川农村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为88%,比全国农村居民在总人口中的比重82%多出六个百分点。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少一多的局面将发生根本的改观,潜在需求有望转化为现实的需求。即时,四川的市场将更加广阔,更加具有吸引力。
二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四川幅员面积5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6%。复杂的地理地貌、多种多样的气候,造就了四川丰富的自然资源:
四川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9167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四川已探明的矿藏类有120多种,其中钒、钛、天然气、硫铁矿等24种矿藏的储量名列全国前茅;
四川的生物资源也相当丰富,是粮食、生猪、油菜籽和多种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也是全国三大林区和五大牧区之一;
四川的旅游资源更是绚丽多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除了自然资源丰富外,四川的要素资源也有一定优势:
四川的劳动力资源高达7550万人,且工资水平只相当于沿海省市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四川的各类科研开发机构有181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5.4万人,综合科技力量居全国前列;
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三线建设期间国家的重点扶持,四川的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建成了攀钢、二重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拥有长虹彩电、嘉陵摩托等一批名牌和拳头产品。
三是地处内陆,“苦海无边”。四川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大省,既不沿海,也不沿边。距离最近的出海口和陆路出境口岸,也在两千公里左右。
由于市场广阔和资源丰富,四川对外开放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地处内陆,远离口岸,四川对外开放又面临很大的地理障碍。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中西部省区带有一定普遍性,只不过四川的情况更突出罢了。加之,四川是一个大省。因此,四川对外开放的状况对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开放都具有重大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纵向比较,四川的对外开放已取得相当大的成绩。但遗憾的是,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横向比较,四川对外开放的现状仍然不尽人意。
1993年四川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65.9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9%。同期,对外经济发展则相形见拙。1993年,实际利用外资不到1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仅为2%多一点:外贸出口16.5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只有1.8%。
当前,四川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比人口比重低三分之一以上,外贸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又比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三分之二左右。对外开放的滞后,是影响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今后,四川的国民经济能否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开放能否有一个大的突破。
审时度势,四川扩大对外开放正面临良好的机遇。
第一,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政策机会趋于均等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新阶段。根据建立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和经济发展上新台阶的要求,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将由地区倾斜转向政令统一,从政策面看,西部与东部、内地与沿海的竞争机会将趋于均等,对外开放正从沿海、沿边向沿江和内地推进。
第二,外汇价格顺利并轨,外资进出更加便利
今年,我国外汇的计划价与市场价顺利并轨。这一重大举措的实施,消除了外币低进高出的障碍,使外资进出更加便利,为人民币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打下了坚实基础。它不仅从整体上有利于吸引外商扩大对华投资,而且从市场结构上为外商在内地投资一些非创汇项目提供了机会。
第三,劳动成本形成梯度,外商投资开始内移
随着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沿海与内地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已形成了高低悬殊的梯度。而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是,商品往价格高的区位流,资本往劳动力成本低的区位流。当前,外商投资内移的趋势已露端倪,今后还将愈加明显,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差距拉大的挑战中孕育着新的发展机会。
抓住当前的有利机遇,使对外开放有一个大的突破,不仅对四川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对我国整个内陆省区的对外开放,都将发挥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三、四川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思路
事实证明,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仅靠丰富的自然资源,不足以抵消远离口岸的空间障碍。四川只有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内陆省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才能开创新局面。总结一般经验,立足本省实际,我们认为今后四川对外开放的新路子,可以归纳为“以市场换技术,以时间换空间”。
所谓“以市场换技术”,主要着力点有两个。
第一,对外开放的重点,从吸引资金转向吸引技术
通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近十五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完成了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原始积累,加之人民收入增长较快和长期保持30%以上的较高储蓄率,我国资金的国际平衡已发生重大变化。1991年和1992年,我国连续两年出现金额高达五、六百亿元的资金净流出。当前,国内资金之所以仍感紧张,关键是投资缺乏强有力的收益约束,建设摊子铺得过大。随着投资体制和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内资金平衡紧张状况将明显缓解。与此同时,世界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将越来越集中表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今后,我国有必要也有条件,将对外开放的重点从吸引资金转向吸引先进技术。四川尽管工业化的进程落后于全国,资金供求比全国更困难,也应考虑更多地使用资金成本相对较低的内资。只有抢先一步,把对外开放的重点转向吸引先进技术,四川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才能后来居上。
第二,对外开放的策略,从提供优惠政策转向开放部分市场
历史经验证明,片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了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大公司,招来的往往是钻政策空子的“假洋鬼子”。市场经济要求统一竞争规则,给外资以国民待遇。国外大公司真正感兴趣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中国的巨大市场。开放部分国内市场,既是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前提条件,也是吸引国外先进技术的有效手段。四川最突出的优势,恰在于拥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市场。我们要因势利导,打好“市场牌”。
所谓“以时间换空间”,就是要努力形成时间上的优势以转换空间上的劣势,主要途径有三条:
第一,改善交通条件,缩短传输时间
对经济交流来讲,区位空间的差异,最终表现为信息传递和客货运输时间的长短。逆向思维,只要能改善交通、通讯条件,缩短信息传递和客货运输时间,远离口岸的空间障碍也就相对缩小。例如,以色列的鲜花能送到上千公里外的西欧市场销售,靠的就是现代化通讯和飞机这一先进的交通工具,以时间的节约克服了远离市场的空间障碍。
第二,提高办事效率,缩短交易时间
在经济交流中,交易时间的长短也是外商十分关注的一项“投资成本”。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促进市场发育,提高办事效率,缩短交易时间,也是克服空间障碍的有效途径。浙江的温州,曾是一个交通相对闭塞的落后地区,但凭着温州人的勤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温州竞然形成了若干客商云集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其中的经验,对内陆省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增大附加价值
客货运输时间的长短,最终表现为运输成本的高低。无论交通条件如何改善,长途运输的时间和成本都只能接近而不会低于短途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尽管如此,内地货物外运的相对成本仍有可能低于沿海地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减重增值,用同样的原材料附加更多的价值(凝结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在附加同样价值的情况下减少原材料消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既可相对降低商品价值中的运输成本,又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
四、扩大四川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设
第一,开放部分市场,扩大外商在川投资领域
——允许外商在川开办一至两家外资银行。
——有计划地扩大外商在川兴办第三产业的领域,包括开办少量独资或合资的商贸企业。
——鼓励外商采取“建设——经营——转让”的BOT方式参与我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
——以适当提高睦 技术进步,扩大重附加值的加工制成品出口;二是将劳力密集的初加工产品向乡镇企业转移,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劳动力低廉的优势。
——努力提高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特别是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发电成套设备出口,带动对外工程承包。
——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积极发展电子、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出口拳头商品,带动外贸商品结构和整个产业结构升级。
标签: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