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的生态之旅_玉米论文

玉米秸秆的生态之旅_玉米论文

一根玉米秸秆的生态之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旅论文,秸秆论文,玉米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根秸秆从田地里长出到回归土地,有多少种方式?哪种方式更趋向环境友好型?哪种方式可以让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演绎到最佳组合?

      答案有很多。地处太行山之巅的山西壶关县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也是众多答案中的一个。

      秸秆和玉米芯做菌棒

      4月13日,搭载着12个货柜的秀珍菇样品驶向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根据正常供货期,样品到岸验收合格到正式合同确定发货需要一个月时间。这一次出现了例外,货轮起运五天,加拿大方面已经向供货方——山西紫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来正式供货申请,要求28日再起运一批,以后按周供货。

      早在去年6月起,紫团公司的产品已经打入美国市场,出自太行山深处的食用菌受到北美市场的如此欢迎,而且价格高于国内30%,与秀珍菇的品质和耐储藏性密不可分。

      优质优价的食用菌源于两个环境:其一,紫团公司的基地地处太行山之巅的生态经济县壶关,有着适宜食用菌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壶关县是一个典型石质山区贫困县,又是生态县,目前该县有林地面积达1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0.6%,被授予“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省首批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这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适地培育环境。

      其二,壶关地处山西三大玉米黄金带的上党玉米带,上党玉米较其他地区玉米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更高。秸秆、玉米芯等副产品成为食用菌比较理想的生长基。

      据了解,山西上党地区有300多万亩玉米种植面积,随着紫团公司对秸秆等副产品资源化使用,秸秆和玉米芯等产生了价值,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收入,而且也改变了农民一把火烧掉的陋习。

      粉碎后的秸秆等作为菌棒的营养基之后,可以保证长出半斤鲜食蘑菇的产量。按照国内国际均价,每个菌棒可以产生2.6元的价值。

      废弃菌棒变身有机肥

      玉米秸秆可以做菌棒,废弃的菌棒又该怎么处理?

      从2013年起,大量的废弃菌棒又被紫团公司再利用,他们引进了一项生物解盐菌技术生产高科技有机肥。

      菌棒进入生产环节时,经过了二次高温灭菌才能保证大棚秀珍菇、工厂化金针菇不被其他真菌感染,保持菌菇的优良商品性。这样,菌棒等废弃物里的菌糠不仅不含有害成分,而且生长周期短,秸秆等富含的各种营养元素并没有被菌菇吃干榨尽,这使得含有秸秆等的菌糠成为最佳有机肥生产原料之一。

      菌糠经控温发酵,杀灭虫卵以及有害菌后,可以形成有益微生物菌群,其中的高温放线菌所含有的放线菌素,还可抑制土传病害发生,所添加的生物解盐菌属于国家发明专利,可缓解因大量使用鸡粪造成的土壤盐渍化危害,破除土壤板结。

      该有机肥料具有超高含量的有机质(67%),超过国家标准22%,可实现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促进作物根系发达,提高吸收营养的能力;丰富的氮、磷、钾含量(6.7%)超过国家标准1.7%。

      壶关县山地丘陵多、海拔高,盛产优质玉米,为壶关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和原料优势。尤其是山西近年来大力鼓励适地区域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导向,生猪产业成为壶关县的重要产业。

      同时,随着有新希望背景的山西大象农牧公司的扩张,肉鸡产业也成为壶关县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畜牧业的另一个方向。大量的高蛋白玉米实现了就地转化,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更高的附加值。

      由此带来的牲畜粪便处理成为一个问题,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现实成为壶关县养殖大户发展沼气的瓶颈。有机肥生产线的引进为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提供了另一个途径。

      由此,有机肥生产过程不仅是将废弃菌棒吃干榨尽再利用过程,而且是对大量养殖户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过程。

      根据废弃菌棒的菌糠原料,紫团集团的有机肥料公司每年可生产6万吨的有机肥料,市场报价目前为每吨1900元,生产价值可以显见。

      有机肥让旱地西红柿长得更好

      用废弃菌棒的菌糠原料生产有机肥,这个产业链上的循环,还改变了国定贫困县壶关农民对有机肥的认识,以前大量农户长期迷信鸡粪等农家肥,有机肥料的出现拉动了壶关另一个农民脱贫增收产业——旱地西红柿产业的发展。经过当地旱地西红柿种植户的试用之后,土壤板结状况改善,西红柿的口感也大大改良,种植户开始对有机肥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壶关县农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开始探索种植旱地西红柿。后来,种植旱地西红柿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种植规模、发展前景、市场销售和旱地西红柿深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发展规划逐渐成为一种共识。由此,旱地西红柿成为壶关县政府层面主抓的一项特色产业,不仅得到省市县三级的扶持,而且也成为山西各厅局机关扶贫单位帮扶的产业。

      经过30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壶关已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格局。旱地西红柿种植面积已达到5万亩。有机肥和脱贫产业的结合,完成一根秸秆回归土地的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壶关县生态农业的发展。

      继2007年壶关县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评为“国家级旱地西红柿标准化种植示范区”;2011年成功注册“紫团牌”旱地西红柿商标后。山西壶关于2014年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好的市场行情下,每亩旱地西红柿的收入在14000元左右,优质的有机西红柿则要比这还高出40%以上。

      一根玉米秸秆,点一把火烧掉,其实很简单,而在山西壶关县,这根玉米秸秆,先是变身为菌棒长出了食用菌,然后又演变为菌糠,生产出了有机肥,接着有机肥回归土壤,改变了土壤的板结,促进旱地西红柿的产业化发展,在这根玉米秸秆由茁壮而生到回归土地的过程中,壶关县的优质玉米种植、规模化养殖、工厂化食用菌、设施蔬菜、旱地西红柿等产业实现了区域内可循环的生态化发展。目前,这样一个30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却能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个,成为北方干石山区涵养生态、发展生态农业兼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一个样本,玉米秸秆功不可没。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

标签:;  ;  ;  ;  ;  ;  ;  ;  ;  

玉米秸秆的生态之旅_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