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立体表达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良好的教学表达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为了全面体现表达艺术的功能、获得综合性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教学的表达艺术应是一种整体性的美学结构,应是一种开放性的立体设计,或者说课堂教学的表达艺术要具有立体性。
一、课堂教学立体表达艺术的原则
事实上,表达的艺术不仅立体地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看得见的“三维空间”,而且还真实、长久地渗透进学生的心里,我们对课堂教学表达艺术的立体设计,是对这种现实的客观反映。课堂教学中表达艺术的立体化,可以示意为有五个顶点的空间六面体(如下图):教师采用三种表达途径,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教育;学生通过适当的方法能动地学习,接受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在这一立体表达系统的建构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教学表达的立体展现原则
按照教学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教学表达分为以下主要讯道:音声讯道、形符讯道、动姿讯道、时空讯道与综合讯道。[1]依据这种分类,如上图所示,教学的立体表达艺术包括三种基本方式,即教学的语言表达(属音声讯道),教学的非言语表达(属动姿讯道)以及教学的板书表达(属形符讯道)。教师通过这三种表达方式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构成了课堂教学表达的立体展现。语言表达可分为口头语言和副语言。口头语言的准确精练,副语言中语言的音质、节奏以及笑声、叹息声,都准确地展现着教师的教学情感,使其语言更具表现力、更具立体性;板书、板演、板画则以立体的形式向学生表达书面语言和符号信息;教师的非言语表达更是多种讯道的综合利用,教师的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以及体态都立体化地向学生展现着教学的表达艺术。也就是说,这三种因素内部及其之间的立体化展现了教学表达艺术的立体化。
(二)内容形式的有机统一原则
人们都希望看到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融为一体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其中,教师立体化的教学表达艺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环环相扣的作用,是使三者融为一体的“润滑剂”。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立体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必须是有机统一的。恰当的教学内容还应当通过恰当的表达进行艺术加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及足够的密集度,让学生学到既不过多也不过少,既不过难又不过易的知识。这里的艺术在于教师恰如其分地通过立体表达艺术来传授适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理性美与科学美。
(三)艺术技巧的全面调动原则
我们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的立体表达艺术,是为了教师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传道”,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更有效地学习。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应全面调动表达的艺术技巧,实现表达艺术的立体化。我们所理解的艺术技巧首先是语言、教具、板书、动作、表情等各方面的协调运用。表现出教学语言符号的音乐美,教学图象信息的图画美,教师仪表情感的教养美,课堂教学组织的条理美,处理突发事件的奇异美等。其次,音乐艺术、绘画艺术、诗歌艺术、说讲艺术等各种艺术技巧的多方面借鉴。比喻、联想、暗示、夸张、拟人、排比、对比、设疑、悬念、引趣等技巧,都可以在理科教学中找到用武之地。
(四)连续过程的和谐配合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达的艺术不仅应该体现于一节课的开头或结尾,而且应该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要把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追求全局上的整体美。在理科教学中,由于理科知识的逻辑性、科学性比较强,这就更要求教师注意连续过程的和谐匹配原则。经验丰富的教师或提一个问题、或打一个比喻、或做一个演示、或设一个“陷阱”,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凝视、一微笑、一嗔怒、一引导、一启发,都会把自己所要涉及的疑问活灵活现、准确和谐地表达给学生,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都集中于所讲课题的内容和目的上来。同时,为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该详则详,该简则简,既不能迁就教师个人的兴趣和偏爱,也不能使课堂教学的表达手段显得生搬硬套,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整体上的和谐。
二、课堂教学立体表达艺术的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受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理科的学科特点及其教学目标的制约,教师立体表达艺术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一)教学语言表达的启导—生动性
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它是教师教学表达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上属于音声讯道的教学表达范畴。优秀的教师应借助启导—生动性的语言,把逻辑变成诗情,把课程的讲授变成一支优美的奏鸣曲,使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科学知识,也能获得一种艺术享受,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1.教学语言表达的启导性。理科科目大多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科学性,尽管相对于语文、历史等文科科目而言,少了许多优美的诗句、遐想的空间、动人的事例,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理科教学死气沉沉、平铺直叙的借口。而且理科知识的这种强逻辑性与科学性,正是锤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力、逻辑推理力、科学论证力的最好工具。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启导性。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语言,总是能沟通师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制造出好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善于结合所教内容的性质,根据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如有位教师讲代数式的值,首先让学生比较a与-a的大小,大多数学生顺口答曰:a大,因为a是正数,-a是负数。教师首先肯定同学们的答案,并举出实例,当a=2时,a>-a。但是接着教师把话锋一转:如果a=0,也就是说0与-0哪个大哪个小?学生自然地想到二者相等,即a=-a。接着教师又说:如果a=-2,-2与-(-2)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又自然地想到a<-a。为什么a与-a相比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又相等呢?教师先造成这样的悬念,接下去讲代数式的值,学生便较容易集中精力听讲了。
2.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理趣、情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以从有关的趣味事例出发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之前,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到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2 ]此外还可以以生动的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使中学生能直观、具体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更便利地掌握抽象的数理知识。例如,众所周知的黄金分割,就是因为这种比例在造型上赏心悦目,所以才获得了如此贵重、漂亮的名称。但是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比是十分枯燥的数字,若在教学中介绍它在实际中的应用,诸如当气温为23℃时,人身心感到比较舒服,因为气温与体温的比为0.618;比较优美的身段,是身体下肢与整个身长之比为0.618报幕员所站的较好位置,应是舞台宽度的0.618处……黄金比美妙无比,这样学生就会十分喜爱它且记忆深刻。
(二)教学非言语表达的准确—灵活性
所谓教学的非言语表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是教师教学多讯道表达中的动姿讯道。教学的非言语表达具有鲜明的立体性,这是由非言语表达的诸多子系统决定的,如手势表达系统、面部表达系统、眼神表达系统、体态表达系统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手势、面部、眼神、体态等都是惟妙惟肖、立体生动的,教师的这些非言语表达有许多内在特征,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理科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教学非言语表达的立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非言语表达的准确性。教学非言语表达与教学语言表达、教学板书表达一样,都是实现优化教学的手段和途径,而理科的教学内容及其特性决定了教学非言语表达必须强调准确性。首先,理科教学内容相对于文科教学内容而言,最大的差异在于实证性与操作性,理科要求有必需的实验课和动手操作课,这决定了单纯的教学语言表达和板书表达是满足不了教学需求的,此时,教师的动姿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其非言语表达必须准确到位,不能为了实现某种教学效果而夸张造作,同时,教学非语言表达要与言语表达、板书表达协调一致,否则便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怪动作,使得教师的教学表达滑稽可笑,非但起不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反而使教师陷入尴尬之境。例如在讲授“直线、射线、线段”一节时,教师可以一边叙述“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与此同时伸出两食指从同一点慢慢拉开,慢慢停止,造成无止境的感觉。讲到射线时则一指不动,一指拉开,就可使学生联想到它们的延伸方向及过程,令人回味无穷。
2.教学非言语表达的灵活性。教师非言语表达是教师从师素质、精神内涵的直接展示,只有感情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师,其非言语表达才能以情感人,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同时,再精细的教师在备课时也不可能把这一节课所需要的手势、动作、表情、眼神等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板书一样准确无误地设计出来,所以,教学的非言语表达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时眼睛始终注视着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睛和动作,如果学生眼神发呆,说明学生很少接受信息,表明他(她)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应随时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授的内容、方法、速度以及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变化、语句的停顿、面部的微笑、手势的起伏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得课堂教学成功地完成。一位心理学家计算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脸部表情。[3]显然,教师的非言语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教学板书表达的直观—多样性
教学板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用具上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进行情意表达、教书育人的活动。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之一,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基本上属于形符讯道的教学表达范畴。教师的板书是展开于空间、表现为静态、感知于视觉,以展开知识的“核”而存在于黑板上的一种艺术。可以这样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的“屏幕”,是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每一节课的“眼睛”。在中学的课堂教学中,板书的表达有许多要求,其中直观—多样性最为重要。
1.教学板书表达的直观性。板书是写给学生看的,既然教学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认知、分析能力较强的大学生,因此板书表达的直观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板书内容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从外显活动向内隐活动转化,便于学生从直观感知到建立表象再上升到抽象的知识概念。板书直观一般分为文字直观与图形直观两种类型,文字直观指板书的文字要简练明确,便于学生接受,因为板书内容要体现课堂教学的脉络、教师备课的思路。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所教内容的层次、全面理解并系统掌握知识,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使板书的速度与讲课的速度、学生的思维活动相一致,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是主板书、哪些是副板书,要恰到好处、直观明了;图形直观是指理科教学中的板书图形要规范正确,真正起到范例作用,如果是其他辅助图形也应与板书内容有机结合,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2.教学板书表达的多样性。课堂教学板书有许多种类和造型,好的板书体现了教师的匠心独运,凝结了教师的智慧与创造力,融合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审美素养,渗透着教师的学识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情感投入。多样性的教学板书既弥补了教师教学语言的不足,又可以有效地塑造教师的讲台形象,便于教师引导和控制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劳逸结合,紧密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表达的立体化。课堂板书有以下多种方式。
(1)总分式板书。这是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一种板书, 此种板书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小结时对一章知识所作的线路图式的归纳,就属于这种板书形式。
(2)辐射式板书。这是以某一知识点为辐射源, 向四面八方散发开去的板书形式。如在教“染色体”这部分内容时,列出如右栏所标的板书,可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教材的内容。
(3)归纳式板书。将教学内容归纳、概括成简要的式子、字、 词、短句等的板书形式。例如,数学中实数的分类表,就是这种版书形式。
(4)立体式板书。把板书内容设计成立体图形展示出来的板书。 如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一位教师依据二者都是体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板书,既能展示教学内容,又颇具新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