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现代化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在遵循现代化一般的同时,也展示出各自的特殊。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最近一轮现代化就强烈地烙上了“中国特色”的印记,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门,创立了独特的邓小平现代化思想。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则是在继承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在系统总结世界各种现代化理论和模式的经验教训前提下,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结合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因此,今天我们学习和实践这一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中国式现代化不竭的思想动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极富挑战性的伟大工程,没有成功的模式可循,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从来不能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思想路线不解决,政治路线是搞不清楚的,思想路线解决了,政治路线才容易贯彻。”(注:《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因此,他反复强调:“要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28页)党的十六大把“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道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写进党章,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江泽民还认为坚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000年6月30日,他在为美国《科学》杂志撰写的论文《科学在中国:承诺与意义》中全面阐述了创新的重要性,中国将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理论、科技和体制的创新,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这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实际,不断吸收世界现代化和人类一切文明的积极成果,“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35页)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统一的目标,为完成这个目标,江泽民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2002年11月18日)的“四新”要求,这正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
二、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马克思在《资本论》1版序言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68页)认为工业化是工业不发达国家奋斗的目标。因此,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为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但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的简单复制,而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作了描述,这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2002年11月18日)
我国的现代化是后发现代化,要积极利用“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就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
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避免重蹈西方工业化的“先污染、后治理”以大量消耗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道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然。1995年江泽民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在现代化建没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我国的工业化过程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发展的最大比较优势,但就业压力也大。如何合理、有效地配置、利用人力资源是我国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这就要处理好资本、资源、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实现充分就业,减少失业率。
三、目标的整体、全面、协调性,即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现代化的统一,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紧密结合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
江泽民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邓小平的“两个文明”思想的重大发展,也是对十三大把中国式现代化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中的“民主”内容的具体落实。现代化的民主既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更是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现代化的标志。“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民主是保证决策科学性的前提,因为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只有积极营造宽松的民主环境,才能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其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没。江泽民认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04页)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决为照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83页)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现代化的目标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表明,现代化本质上是文化的产物,社会现代化深层次的结构是文化的现代化。反思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从维新变法到文革,现代化伴随的是传统文化的丧失,传统根基的消解。而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是以当代中国的文化来构架的,这个新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并包容了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首先,一方面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其中的一些思想,如“和”、“礼”、“天人合一”等都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各民族的文化又是平等的,没有中心和优劣之分,它更是一面镜子,可以使我们从外面审视自己。因此,我们应以海纳百川的心胸,成就伟业的志气,去包容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着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再次,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根本,“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指导地位,广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9页)使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现代化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江泽民现代化思想的根本宗旨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现代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现代化的状况。“一个国家,只有当他的人民是现代人,他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可能实现,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注:[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先进的科技、设备、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以及相关人才都可以引进,但如果面对的是从思想、行为还未转变成现代人的传统人时,也会无济于事,因此现代化不能见物不见人。“一个国家在设计自己的现代化蓝图时,必须将人的现代化包括进来,并且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上。”(注:[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页)所以,江泽民把人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目标中的重中之重来考虑。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全面总结近几十年世界对社会发展模式的探讨,系统地提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成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根本宗旨,这是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重要发展,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本质认识跃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经济上的发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尽快地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二是政治上的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三是精神方面的发展,就是要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精神素质,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2002年11月18日)
四、稳定渐进发展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优方式
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大变革,它涉及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群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摩擦和冲突在所难免。因此现代化不可避免地带有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所以邓小平、江泽民都不约而同地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只有实现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社会发展才能持续。改革、发展、稳定是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的关系,江泽民把它们比作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棋,“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要把发展速度、改革力度同社会承受度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
江泽民认为稳定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1、思想稳定,只有稳定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一致的行动,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现代化,没有稳定的思想,怎能把各方面的力量有效统一起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稳定思想、提高认识的强大思想武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就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现代化不断向前迈进。
2、政治稳定。政治稳定可以激发经济发展,而政治不稳定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维护政治稳定的根本。
3、经济稳定。一方面它是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稳步提高,也就为思想、政治社会秩序的稳定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之所以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保持较长的稳定和发展,渐进发展方式功不可没。渐进发展方式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依据改革和现代化自身的特点,科学总结我国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和方法。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正是由于采取了由低级向高级的渐进改造方式,才得以成功,也正是由于后期采取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方式,导致了现代化发展的中断。因此,邓小平在探索改革开放之路时,采取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后政治的渐进模式,在目标的实现上,采取了“三步走”的台阶式渐进推进方式,从而极大地减轻了改革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也为每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然采取渐进发展方式,并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010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到2020年再翻一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纵观我国现代化的历史,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孙中山的实力救国,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核心来支撑,而新中国建国后经济恢复和以后改革开放的成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的支撑。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总结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江泽民作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新时期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联系党的中心工作来展开。“七一”讲话中,他深刻总结我们党八十年的历史经验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根据国内外、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从探索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强调这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本质上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就能保证我们党始终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党的性质和宗旨也决定了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实现现代化,达到人民的共同富裕,正是中国现代化自发韧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依靠、引导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深刻指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43页)这也是我们党八十年历史经验的总结。
综上所述,江泽民的现代化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和实践这一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 人民出版社论文; 中国社会出版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