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予以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在临床中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价值可观。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抑郁;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在
脑梗死大多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以及缺氧引起;在发病之前往往没有前兆症状,部分患者在救治成功之后,会遗留下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产生抑郁等多种负面情绪,从而不配合治疗[1]。所以需要在疾病早期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康复治疗,帮助改善抑郁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最大程度降低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2]。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94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应用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0.3±7.5)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1.3±7.6)岁。所选择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年龄以及性别等多项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主要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掌握心理状况,并具有针对性的将不良情绪消除,尤其是抑郁情绪,多给予关心;告知家属配合的重要性,增强护理意识,护理人员、家属共同帮助康复。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必要性,以及疾病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帮助增加了解程度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指导有效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促进康复。③康复指导。体位:指导并协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在床上进行相应的简单训练,对肢体进行按摩,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日常生活训练:指导并协助患者自行完成穿衣、上下床、饮食以及大小便等行为;除此之外,还能够结合其兴趣爱好等,进行散步、打太极等户外锻炼活动,促进尽快恢复自主生活的能力;下肢功能锻炼:在床上进行下肢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渐的原则;在跨步训练的初期,需要由护理人员进行搀扶,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其神情等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头晕等现象,则需要即刻停止;发音训练:进行舌头伸缩功能锻炼,鼓励多进行发音,于第2周进行较为简单的交流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3 评判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抑郁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判;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选择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判。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到SPSS19.0中进行分析,计量采用独立样本行t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血供突然性的中断,使脑组织坏死;在通常情况下,多是由于对脑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者形成血栓,导致血管腔变得狭窄或者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情况不足而引发疾病[3]。此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之受饮食结构改变等的影响,导致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患者在临床中多伴有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还会存在语言障碍、偏瘫,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精神状况,使其伴有抑郁情绪,抵触治疗等。因此在早期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帮助改善抑郁情绪以及减少对神经功能造成的影响。
常规护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往往无法在早期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干预,而且无法有效的对抑郁情绪进行及时疏导,因此所获得的效果十分有限。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抑郁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的效果理想。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而且脑组织会受到损伤,从而影响神经功能,内心往往伴有抑郁、抑郁、悲观等多种负面情绪,不能够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来;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于此类患者而言有着非常关键的康复作用,通过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改善抑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病情引起足够重视,增加治疗依从性;通过康复指导,帮助摆放体位,促进血液循环,对各项日常生活行为进行训练,以及进行发音、交流训练,帮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改善抑郁情绪,降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临床价值可观。
参考文献:
[1]王艳.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 双足与保健, 2017, 26(8):24-25.
[2]刁静, 余芳.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 医学信息, 2016, 29(25):90-91.
[3]金彦.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 2016, 3(14):149-150.
[4]刘继男. 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11):43-44.
论文作者:杜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抑郁论文; 患者论文; 脑梗死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情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差异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