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软实力_文化自信论文

民族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软实力_文化自信论文

国家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软实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民族论文,伟大复兴论文,自信论文,实力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07(2015)05—0045—06

      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既要建立在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硬实力上,也要依赖以思想文化为基础的精神软实力。国家自信表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素养、心理状态和自我认知,是精神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本文拟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研究国家自信具有的精神软实力价值,以期有利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坚定和增强国家自信。

      一、何谓国家自信

      自信是人对自己力量的认可,国家自信的涵义指一个民族对自己国家的建设能力和发展前途的信任,因此,国家自信也就是民族自信。国家自信对推动国家建设和民族进步具有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各个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都经历着时代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国家有没有自信、自信强不强,成为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1]609这里强调的就是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

      在当代中国话语表达中,“自信”已经成为一个热词受到人们的关切,同时也频繁地出现在党的领导人讲话和文件中。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13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自信”,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2]164

      从国家和民族层面提出自信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宏观意义。国家是社会意志表达和人民利益实现的共同体,国家自信表现的是国民的整体心理素质,具体地说,就是人民对把握自己国家命运、提升本民族水平的能力和前景所具有的思想状态。国家自信不是抽象的,它有具体表现。从以上已经涉及的一些概念看,国家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价值自信有着内在的关系。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是国家自信在政治选择上的体现。宏观意义上自信落实在国家建设上,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包括科技、教育)等领域,因此,经济自信、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就是相应的具体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关系到国家发展方向,建设样式、目标定位的选择,“三个自信”表现为党治国理政的政治定力,也可以说就是一种政治自信。实践经验表明,将国家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相统一,是中国人民把握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政治保证。

      文化自信是国家自信的基础。古往今来,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走向强盛的事实都以文化兴盛的支撑为必不可少的条件。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丢掉这个灵魂,国家和民族是站立不起来的。由此而言,国家自信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对于国家自信具有根本性。“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3]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论述,既从综合实力的角度揭示了文化自信与国家自信的关系,又从道路、理论、制度选择的角度揭示了文化自信与政治自信的关系,对于认识国家自信问题很有启发。

      价值自信是国家自信在价值取向上的体现。当下中国讲价值自信,最重要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世界先进要素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传承,是当代中国价值自信的集中反映。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相统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163“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163这说明,价值自信是国家自信的重要内容。

      缺乏自信的国家没有希望,丧失自信的民族没有前途。13亿人口的中国,坚定和增强自信才能形成握指成拳的力量,国家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软实力,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力量支撑。作为精神软实力,国家自信展示的是国家精神,中国要在世界上赢得受尊重的地位,要在国际上打造被赞誉的形象,必须要树立国家自信。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世界形象与该国人民的自信有很大的关系,缺乏自信的国家不可能赢得尊重和赞誉,充满自信的民族才具有良好的世界形象。

      二、国家自信的民族磨练及其历史承载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文化延绵不断发展的独特禀赋。人类历史上,中华民族曾经长期占据古代文明的领先地位,处于世界先进行列,遗憾的是没有能够保持下去。从十五、十六世纪开始,随着西方近代文明的诞生,东西方社会的落差发生了戏剧性的历史变化,中华民族的世界领先地位被西方近代文明的浪潮所颠覆,古老的东方帝国被挤到落后国家的行列。

      人类近代社会以“优胜劣汰”规则拉开序幕,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生存比拼替代了古代社会带有部落色彩的传统竞争,以工业革命开路的生产力迅猛发展,使西方国家用经济硬实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文化软实力,改变了原先的世界格局,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得以确立。在这样的历史重大转折中,落后挨打的遭遇带来中华民族的心理变化,从领先世界到落伍时代,从位居先进水平到坠入落后行列,中华民族的国家自信犹如顶头浇下一盆冷水,热度骤然下降。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是到了近代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文化自信、国民自信受到极大损伤”。需要强调的是,像中国这样一下子从顶峰跌进低谷的大起大落国家,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像中华民族这样巨大受挫后充满伟大复兴的期待,在人类社会中是特殊的;像中国社会这样从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起步要在短时间里实现现代化,在文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因此,国家自信的民族磨练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

      1840年鸦片战争的失败,将“康乾盛世”的中国幻境彻底打破,清朝统治阶级曾经的盲目自大和傲慢自负心态,在一次次国家耻辱和民族蒙难中被完全消解,国家自信荡然无存,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到卖国求荣和充当汉奸的地步,堕落为民族败类和国家渣滓。

      社会沉沦造成近代中国社会悲观自卑情绪的滋生。一方面,帝国主义侵略铁蹄蹂躏中国,各国利益争夺和势力瓜分使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四分五裂,洋人在中国土地上骄横跋扈,中国人被外国贬称为“东亚病夫”受尽凌辱,中华民族被列为不开化的野蛮族类受到歧视。另一方面,国内统治集团在帝国主义扶植下坚持专制统治,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在暗无天日中挣扎。在这样的历史镜像下,国家自信无从谈起,悲观自卑情绪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这里可举两个例子。其一,1914年11月,陈独秀在《甲寅》杂志上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对中华民族“能否建设国家于二十世纪”充满怀疑和悲观,认为既没有爱国心又缺乏自觉心的中国“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甚至很极端地说“海外之师至,吾民必且有垂涕而迎之者矣”。[4]71这不是陈本人要表达的意思,他是想用这样激愤的语言作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宣泄。其二,近现代中国一些人渲染“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他们眼里,中国什么都不如人家,月亮也是外国的圆,在改造中国的路径选择上竭力主张彻底抛弃本国的传统,走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指出:“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主张”。[5]707“全盘西化”论者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他们抛弃中国传统的片面性正是丧失国家自信的思想表现。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备受民族耻辱的遭遇既滋生了悲观自卑的情绪,同时也激发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顽强抗争的意志。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始终砥砺着志士仁人的国家自信,悲观自卑情绪不足以影响残酷环境和艰难条件下国家自信的增持。在那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壮丽史诗,释放出国家自信的正能量,一代一代爱国人士接续奋斗中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自信。

      “媲迹欧美”是近现代中国典型的国家自信思想表现。19世纪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发表文章指出:“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6]22420世纪初民主革命先锋孙中山先生孜孜不倦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但表现出强烈的国家自信。他认为,中国虽然落后西方国家,但伟大的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赶上世界先进潮流。孙中山先生号召:“大家同心协力来救国,中国就可以反弱为强,反贫为富,可以同今日之列强,并驾齐驱”,[7]48期盼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在科学上迎头赶上欧美强国”,“使我中华民国数年后在地球上成一头等强国”。[7]61李大钊指出:“中国至于今日,诚已濒于绝境,但一息尚存,断不许吾人以绝望自灰”,[8]140“苟吾四亿同胞之心力,稍有活泼之机,创造改造之业,姑且莫论,但能顺应此环境而利用之,已足以雄视五洲威震欧亚矣”。[8]164这些“媲迹欧美”的国家自信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中国民族精神的主流,表达了中国人不甘落后、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以奋斗振兴民族的国家自信。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曾经别国可以任意践踏的国家站起来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中华民族国家自信思想结出的成果。一百多年滞留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历加深了中国落后世界的程度,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国家自信不断增强。毛泽东就立志率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并响亮地提出社会主义中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追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9]39220世纪50年代末他提出的“赶英超美”目标,虽然存在急于求成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缺憾,但从“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10]805来说,则表现了充分的国家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取得的显著成就,鼓舞着中华民族国家自信不断地增强。邓小平继承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四个现代化”目标,设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他指出:只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可以比资本主义国家“办更多的事,取得更大的成就”,[11]52“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扬光大。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2]329“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没有出路”。[12]326江泽民指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伟大民族和人民,是勇于和善于进行创新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13]252胡锦涛指出:“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我们要有这个信心,要努力为此奋斗”,[14]118“我们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120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69-702015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中国共产党大陆访问团时说,要形成中国统一的共识,“努力开创两岸关系新未来,共同致力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华民族魏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5]这些论述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传递了坚定国家自信的巨大能量,鼓舞着人们为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而不懈奋斗。

      历史的民族磨练中树立和增强起来的国家自信,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百多年里,前辈先人们曾谋求军事强国,呼喊自强求富,有的主张实业兴国,有的主张科学救国,有的主张教育兴国,有的甚至还提倡通过体育强身、美育熏陶等提高国民素质的路径改变中国的命运。他们为此作出的努力,虽然都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却留下了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足迹。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的概念和思想阐述,将贯穿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中华民族夙愿集中地表达出来。他指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2]56“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2]49历史一路走来,中华民族的国家自信在历史承载的中国梦中不断增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有希望实现这个目标。

      三、以坚定的国家自信迈步实现中国梦的新历程

      纵观历史,环顾世界,中国人比其他国家的人更有理由坚定国家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飞速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的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我国在最近的30多年里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上同时期的其他各国,中国已经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国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这些都对坚定国家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取得成就的乐观不足以坚定国家自信,国内外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国家自信还面临着诸多的冲击。一方面,国际上的敌对势力竭力打压中国,一些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繁荣富强的事实,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如诋毁中国政治制度,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批判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等,发起一波波舆论宣传攻势,企图搞乱人们的思想,抹黑中国,打压中国人的自信。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发展中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困扰着人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腐败现象蔓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生态环境污染以及道德滑坡等等,这些“成长中的烦恼”给人们带来不安和困惑,社会怨恨情绪毋庸讳言,对国家的不自信客观存在。以坚定的国家自信鼓起人民的豪迈斗志,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必须消除各种干扰。我们不是没有战胜各种风险的勇气,我们不是缺少解决各种发展中问题的办法,我们并不畏惧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挑战,关键是要增强国家自信。丧失国家自信,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中国人何以自信?国家自信依托什么?理论界有很多研究和阐述,提出了不少精辟的见解。应该说,中国有许许多多足以坚定国家自信的理由,笔者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以下几点。

      从民族自信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精神禀赋奠定了国家自信厚实的历史基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16]3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16]41这样一笔独特的丰厚民族财富无疑是国家自信强有力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中储存着治国理政的思想智慧,中国人民沿袭着代代传承的精神禀赋,13亿中国人有着历史铸造和现实拼搏的共同家园,这些构成了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潜质。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处于全新的时代,面对前进中的困难,中国人民凭借历史积淀的力量、思想创新的智慧、精神禀赋的品格,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有希望解决好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以坚定的国家自信使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从政党自信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提供了国家自信坚强的根本保证。近现代中国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在屈辱中抗争,在建设中发展,在改革中腾飞,都离不开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点燃了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社会的光明之光,以领导民主革命胜利的成就带给中国人民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福音。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亮堂之路,以领导建设发展的业绩带来中国人民安康乐业、生活美好的局面。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把信任寄予中国共产党。诚然,历史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也经历了曲折,也犯过错误,现实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具有思想上和政治上高度自觉的中国共产党,敢于公开承认和深刻检讨自身的错误,勇于在历史反思中纠正缺点,并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加强党的建设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政党可以信赖,也值得给予信任。中国共产党扮演着领导党和执政党双重角色,国家自信需要与政党自信相统一。如果因为历史上曾犯过错误,或者因为显示存在的问题而质疑、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抽掉国家自信的根本。

      从选择自信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确立了国家自信鲜明的政治定力。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的生机活力和发展成就是国家自信的重要来源,然而,如何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重要的是道路选择,社会的生机活力和发展成就乃是道路正确选择的结果。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因道路选择错误而造成人亡政息的教训,中国也有前车之鉴的事实。近代中国救国救民道路上,曾经努力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路子,试验过总统选举制、议会政体、多党政治等所谓典范的民主制度,但总是搞不成功。党执政后曾经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依葫芦画瓢地谋求中国发展进步,结果僵化了思想,束缚了实践,在前进中摔了很大的跟头。正是在这样的经历和经验的总结中,党和人民深深懂得了一个道理:道路选择决定国家命运。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独立自主地探索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道路,在举世罕见的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动下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东西。所以,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16]29事实证明,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顾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走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自己的路,是坚定国家自信不可缺少的政治定力。

      从思想自信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保证了国家自信正确的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既定方针。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顺应时代变化的实践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国情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问题,在创新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时代要求和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为坚定国家自信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党中央强调必须不断提高运用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以提高顶层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正确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建立在理性的科学态度之上。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关起门来盲目地自信。中国人民的国家自信既来自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支撑,也需要积极汲取国外一切先进成果科学态度的树立。“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17]国家自信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国家自信是一种整体自信,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一致,为创造国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协同奋斗。

标签:;  ;  ;  ;  ;  ;  ;  ;  ;  

民族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软实力_文化自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