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思考与探索_科技论文

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思考与探索_科技论文

对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活动论文,新形势下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余科技作品大赛的举办,大学生科技活动在高校蓬勃发展,逐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共青团工作的重点,也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者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在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基地为依托、以制度为保障”的新路子,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不但涌现,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结合工作中的体会,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一、对大学生科技活动存在问题的思考

思考之一:认识不到位。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培养人才具体地说,一是要教会学生做人,二是要教会学生思维,三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学生科技活动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高科技人才的素质培养,二是有利于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三是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四是有利于促进团的事业的全面发展。但是,这些重要作用,有的根本没有被人们所认识,有的即使有所认识,也不能认识的很全面、很到位,有的还仅仅停留在嘴上和纸上。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会出现对科技活动重视不够,存在着应付差事、敷衍了事、临时抱佛脚等现象。

思考之二:组织不到位。近几年来,我们在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协会和大学生科技活动服务中心,组建了50余个科技学术社团,建立了百余个科技攻关小组,聘请了100余名科技活动指导教师。但是,作了这些工作是不是就可以说是组织到位了呢?我们认为还是不能说组织到位。因为问题依然存在。如:这些组织是名存实存还是名存实亡?这些组织的作用发挥如何?我们对这些组织的指导如何等等。

思考之三:制度不到位。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制度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先后出台了“科技导师制度”、“实验室、资料室、科研室对科技骨干开放制度”,制定了“大学生科技活动条例”,从组织领导、经费来源、科研立项等方面,做了一些具体规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如存在制度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问题,还存在抓而不实、抓而不紧的问题,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问题等等。

思考之四:经费不到位。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需要资金、场地、设备、信息、人才等方面条件的投入。在实际工作中,资金方面的矛盾往往更为突出,成为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瓶颈因素。虽然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如经费投入偏低、经费投入不平衡的问题,经费使用分散的问题,甚至没有经费投入等。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好,必将影响到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发展。

思考之五:指导不到位。近几年来,我们在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表率作用,成立了“青年科技者协会”,聘请了一些研究生导师、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科技活动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终感到还存在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如在选题、研究、开发等方面存在对学生指导不够的问题,还存在如何进一步调动教师指导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

二、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新举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要从现有的状况出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结合学校的实际和青年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既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青年学生成才的需要,在“五化”上下功夫,使大学生科技活动逐步走上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

1.组织网络化。合理的组织设置,是开展团的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样,合理的组织设置也是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的重要保证。在科技活动组织网络化建设中,笔者认为应本着有利于开展正常的科技活动、有利于科技骨干在活动中发挥作用、有利于对科技骨干的指导和管理“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强化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校、系大学生科技者协会,加强对大学生科技者协会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好大学生科技者协会的作用,推进科技活动的普及和提高;二是建立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跨层次的科技攻关小组,帮助科技积极分子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科技活动的连续性,保证科技作品的质量,提高活动的水平;三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提高科技活动的参与面,营造校园科技学术氛围。

2.活动系列化。团的活动是共青团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共青团的事业。共青团培养人才不是通过教学来实施,而是通过活动来实现。因此,活动就成为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在开展科技活动中,笔者认为应该以育人为中心,努力实现三个“统一”。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新颖;二是层次性和可行性的统一,层次性要求区别对象提高针对性,可行性要求符合青年特点、符合学校实际;三是普及与提高的统一,普及要求面向多数同学,提高则要求鼓励学生脱颖而出。

3.制度规范化。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必须加强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在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认为应该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调动指导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制度的导向、保证、激励及制约作用。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大学生科技活动条例”,从组织领导、经费来源、课题立项、成绩考核等方面要逐一落到实处。其次是进一步健全“科技导师制度”,着力解决好指导教师工作量不到位、奖励不到位等问题。再次,让大学生科技活动走进课堂,纳入教学体系,与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相结合,使之逐步成为在校学生的必修课。

4.经费基金化。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需要资金、场地、设备、信息等方面条件的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资金方面的矛盾往往更为突出,成为影响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制约因素。为此,我认为在工作中应该多管齐下筹集基金。一是争取学校支持,从教学、科研、设备等经费中划出一块重点解决,同时各院、系(部)可从主任基金中争取一块。二是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社会支持,责无旁贷。因此,应该形成共识,积极“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渠道、广交朋友,寻求支持。三是学生个人投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可以说是所学书本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是比读书更重要的学习。为此,学生个人投入一定的经费,也是完全应该的。只有学校、社会、个人三者利益有机结合,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科技活动经费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做到人尽其财,财尽其用。

5.参赛技巧化。1994年以来,我校在一些全国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参赛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还应该在提高参赛技巧上下功夫。一是要充分把握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走向。目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已成为高校综合势力的竞争。为此,我们应选出能够代表学校水平的科技作品,参加全国性的科技竞赛活动。二是要全面理解参赛资格的认定。首先要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课题中去,尤其是要参与到高水平的课题中去;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的学生不仅要弄懂所参与的课题,而且要弄通所参与的课题。为此,我们要在选配学生和导师上两个环节结合上狠下功夫,为优秀的学生选配高水平的导师,为高水平的导师选送优秀的学生,同时强调结合的连续性,以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进一步提高竞争势力。三是工作中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由鼓励学生动手向鼓励学生动脑上转变,由重视科技成果数量向重视科技成果质量上转变,由重视普及参与向重视提高上转变。

标签:;  ;  ;  ;  

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思考与探索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