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结果2.1 各组患者下肢周径差值比较.详见表2.表2 术后患肢周径差比较 组别 术后3天 术后5天 试验组A组 2.29±0.73 2.48±0.62 试验组B组 2.10±0.77 2.11±0.80 试验组C组 2.08±0.64 2.31±0.56 对照组 2.91±0.83 3.02±0.85 F值 6.57 6.25 P值 0.002 0.002 结果显示:术后3天患肢的周径差,三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试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患肢的周径差,三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试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各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的比较,见表3.表3各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 DVT发生数 DVT发生率 非DVT 合计 试验组 A组 12* 13.95% 74* 86 B组 13* 15.12% 73* 86 C组 9* 10.47% 77* 86 对照组 26 30.23% 60 86 合计 60 - 284 344 *表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X2=13.73,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 讨论3.1 深静脉形成的因素 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高凝状态是引起静脉血栓的三个重要因素,至今仍被各国学者所公认。3.2踝关节主动运动的必要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腓肠肌静脉丛,而且可向近端主干静脉蔓延,并发静脉功能不全,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血栓脱落后可并发肺栓塞。4 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即刻开始踝泵运动对减少DVT有临床意义,更有效的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并且最大的背伸、跖屈运动可同时带动股四头肌等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而且比单独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更容易使患者接受和掌握,相较于其他物理预防,如足底静脉泵等,无需器械辅助,患者出院后仍可有效进行,值得积极推广。参考文献 [1]潘爱芬,赵向琴,眭文洁.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抢救和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2016.9(51):1152.[2]童玛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2):637.[3]刘萍, 刘娟, 杨娜等.医用弹力袜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11,10(40):1404。基金项目: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时间规律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2017 ZDXM-SF-009)
论文作者:刘萍,林华,李子君,王亚兰,杨洁,陈玉华,栗宝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下肢论文; 术后论文; 统计学论文; 静脉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意义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论文;